野钓腥味饵越浓越好?大错特错 这 3 个季节用淡腥 小鱼不闹还上大鱼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4 06:48 1

摘要:上周在野河,见一位钓友把饵料里的虾粉全倒了,嘴里骂着 “腥气太大,小鱼闹得浮漂都立不住”,可换了纯素饵后,守了俩小时连鱼星都没见着。其实不是腥味饵不好,是没用到点子上 —— 老钓友常说 “无腥不钓鱼”,这话没错,腥味饵诱鱼效果比素饵强太多,但得按季节、按目标鱼

上周在野河,见一位钓友把饵料里的虾粉全倒了,嘴里骂着 “腥气太大,小鱼闹得浮漂都立不住”,可换了纯素饵后,守了俩小时连鱼星都没见着。其实不是腥味饵不好,是没用到点子上 —— 老钓友常说 “无腥不钓鱼”,这话没错,腥味饵诱鱼效果比素饵强太多,但得按季节、按目标鱼选对味型,不然才会招小鱼、空竿。今天就把腥味饵的用法说透,钓友照着做,既能避开小鱼闹窝,又能诱来大鲤大鲫。

一、先搞懂:别信 “不用腥能钓鱼”,腥味饵才是诱鱼 “硬通货”

有人说 “用素饵不闹小鱼”,这话是真的,但诱鱼效果差远了 —— 鱼是靠嗅觉找食的,腥味里的蛋白质气味对鱼吸引力最强,尤其是野生鱼,天生对虾、红虫、水藻这些带腥味的天然食物敏感。我去年试过用纯玉米和掺了虾粉的玉米打窝,掺虾粉的窝半小时就有鱼星,纯玉米的窝俩小时才来鱼。

腥味饵分两类:一类是植物腥(比如水藻、豆子的腥味),一类是动物腥(比如虾粉、红虫粉、内脏粉);按浓度又分 “浓腥”(虾粉、红虫粉)和 “淡腥”(藻腥、豆腥)。不是越浓越好,也不是越淡越安全,关键是 “对症”—— 看季节选浓淡,看目标鱼选种类,才能发挥作用。

二、按季节选腥味:跟着自然规律来,小鱼不闹还诱大鱼

鱼吃腥的习惯跟着季节变,因为不同季节水里的天然腥味食物不一样,按这个规律选饵,鱼觉得 “符合胃口”,自然愿意开口,还能减少小鱼乱抢。

1. 早春(3-4 月):选淡腥的藻腥、豆腥

刚开春水温低,水里最先长起来的是水藻,鱼饿了一冬天,先吃水藻、嫩豆苗这些带淡腥的食物。这时候用藻腥饵(比如加了藻粉的商品饵)或豆腥饵(比如发酵的黄豆粉),既能诱鱼,又不会招太多小鱼 —— 小鱼还没活跃起来,大鲫鱼、小鲤鱼最爱这个味。我今年早春用藻腥饵钓,每次都能钓上几条二两以上的鲫鱼,几乎没怎么闹小鱼。

2. 晚春到初夏(5-6 月):用浓腥的红虫、蚯蚓活饵

惊蛰后昆虫开始孵化,水里的红虫、蚯蚓多了,鱼的食谱里多了动物蛋白,这时候用红虫、蚯蚓活饵,或者掺了红虫粉的商品饵,诱鱼效果最好。去年五月我用红虫钓,一天钓了 12 条鲫鱼,最大的半斤多,小鱼虽然也来,但活饵挂钩牢,不容易被抢光。

3. 秋季(9-11 月):试浓腥的内脏腥

秋天鱼要囤脂肪过冬,对高蛋白的食物需求大,水里的昆虫、动物尸体多,带内脏腥的饵料(比如鸡肝粉、猪肝粉掺的饵)最对胃口。这类饵料味型独特,能从一堆饵料里 “脱颖而出”,吸引大鲤鱼、大草鱼。我去年深秋用鸡肝粉掺玉米面钓,钓上条 3 斤多的鲤鱼,就是冲着内脏腥来的。

4. 冬季(12-2 月):用浓腥的虾粉、红虫粉

冬天水温低,气味传播慢,得用浓腥的虾粉、红虫粉,味型浓才能让鱼闻到。而且冬天鱼不爱动,只要味型对、离得近,就会开口。这时候用虾粉掺拉丝粉,饵料附钩性强,能在水底待久一点,不用频繁换饵,适合中老年钓友守钓。

三、按目标鱼挑味型:腥味选对,专诱你想钓的鱼

不同鱼对腥味的喜好不一样,钓什么鱼就用什么腥,别乱掺,不然招来一堆不想钓的小鱼、杂鱼。

钓鲫鱼、鲤鱼、鳊鱼(杂食鱼):选膻腥,比如羊油、羊骨粉掺的饵,这类鱼对家畜的膻腥味特别敏感,而且不容易招小杂鱼。我钓鲤鱼时,常用熬化的羊油拌玉米打窝,招鲤鱼很准。

钓翘嘴、青鱼、红鲌(肉食鱼):用内脏腥,比如鸡肝粉、鱼肠粉,这类鱼爱吃肉,内脏腥的血腥味能快速吸引它们过来。我朋友钓翘嘴,就用鸡肝剁碎掺商品饵,每次都能钓上几条。

钓草鱼(食草鱼):用藻腥、油腥,比如加了藻粉的草鱼饵,或者掺了菜籽油渣的面团,草鱼吃水草时习惯了藻腥,油腥能增加适口性。

四、给钓友的实用小建议

不确定腥味浓度时,宁淡勿浓 —— 淡腥招的鱼体型大,浓腥容易招小鱼。

小鱼多的钓点,少用粉末状的腥饵(比如虾粉),改用块状的(比如挂红虫、蚯蚓),挂钩牢,小鱼抢不动。

开饵时别乱加多种腥饵,比如又加虾粉又加鸡肝粉,味型太杂,鱼反而不敢吃。

钓友钓鱼图的是开心,把腥味饵用对,避开小鱼闹窝,守着窝子等大鱼,既能享受钓鱼的清净,又能拎着爆满的鱼护回家,这才是真过瘾!

来源:钓鱼户外的搬运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