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泽连斯基准备就绪,就让他来莫斯科吧!”普京在北京圆满参加九三阅兵活动后,在北京钓鱼台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做了这番表态。普京关于跟泽连斯基会面的这个表态确实引人关注,但这并非突然的转变,而是俄方一贯立场的延续和强化。俄方始终表示不反对会面,但坚持会晤必须有前
“如果泽连斯基准备就绪,就让他来莫斯科吧!”普京在北京圆满参加九三阅兵活动后,在北京钓鱼台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做了这番表态。普京关于跟泽连斯基会面的这个表态确实引人关注,但这并非突然的转变,而是俄方一贯立场的延续和强化。俄方始终表示不反对会面,但坚持会晤必须有前提条件,即能够预期达成实质性成果,且相关和谈文件需事先准备好。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跟普京在阿拉斯加会面前,曾经表示不需要普京先跟泽连斯基会面。但是美方也多次表达希望普京跟泽连斯基直接见面谈的立场。俄方对此的回应显得更为谨慎和原则化,克里姆林宫强调任何会晤都必须有实质内容,而非为了会面而会面。
俄军目前在战场上占据上风,这种军事优势为普京的外交表态提供了坚实后盾。近期,俄军持续对乌克兰发动大规模空袭,例如在6月底使用包括“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等武器对乌克兰军工系统和炼油企业进行打击,8月下旬又发动了自7月以来最大规模的空袭,发射了574架无人机和40枚导弹。这种持续的高强度军事压力使得乌克兰方面承受着极大的防守压力,也使得俄罗斯在谈判桌上拥有更多筹码。战场上的优势转化为政治上的主动权,普京可以更从容地设定会晤条件,而不急于达成协议。
这次到北京参加九三阅兵期间,普京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举行了非常成功的会晤,并且跟其他国家领导人进行了亲密互动,确实有效打破了西方试图营造的外交孤立。金正恩在此次会晤中表示朝鲜会竭尽全力支持俄罗斯,并希望继续发展两国关系,这包括在军事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尽管俄朝领导人会后不签署联合宣言等文件,但这种高层互动本身已向外界传递出俄罗斯仍拥有广泛国际伙伴关系的信号。尽管面临西方制裁和孤立,俄罗斯仍在积极拓展外交空间,并能在关键地区议题上发挥影响力,特别是还成功获得了朝鲜这个东方军事强国的有力支持。这种外交上的“突围”成功,使得普京在应对西方时更有底气,也更能承受来自欧美国家的压力。
泽连斯基方面临的处境则较为艰难。除了战场上的压力,乌方在谈判中的灵活性也受到限制。俄外长拉夫罗夫透露,在之前俄美领导人阿拉斯加会晤中,特朗普提出若干俄方认可的条款,但随后泽连斯基在与特朗普会晤时对这些涉及乌克兰不加入北约以及领土问题的原则均表示拒绝。这表明乌方在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的核心问题上难以做出让步,否则将面临国内巨大的政治压力。此外,拉夫罗夫还指出,在之前的伊斯坦布尔谈判中,俄方提议设立三个工作组,但乌方至今仍未回应。这种谈判桌上的停滞状态,加上战场上的不利形势,使得泽连斯基政府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其谈判地位被严重削弱。
西方国家对俄乌冲突的立场和政策,也是影响普京表态的重要因素。普京在近期的演讲中警告西方“播种风的人,必将收获风暴”,批评西方政策是“危险的、血腥的和肮脏的”,认为其无视其他国家和人民的权利。他坚信多极世界的新中心国家与西方将不得不就共同的未来开展平等对话。这种对西方政策的批判性立场,反映了俄罗斯与西方在战略上的深刻分歧。西方试图通过援助乌克兰和制裁俄罗斯来削弱俄实力,但普京的演讲和俄罗斯的外交行动表明,俄方认为这种政策终将失败,西方无法长期维持其霸权地位。这种对自身发展道路和国际格局的判断,使得普京在处理与西方关系时,采取了一种更不妥协、更强调自身原则的立场。
展望未来,普京与泽连斯基会晤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短期内实现的障碍不小。普京已明确表示,会晤的前提是双方能够预期达成相应成果,并且乌方需在谈判文件上做好准备。此外,俄方还提及泽连斯基当前合法性的问题,这为会晤增添了额外的政治复杂性。另一方面,持续的冲突使乌克兰基础设施和军队遭受重创,例如俄军对美国企业在乌设施的袭击造成人员受伤,以及双方进行的首次遗体交换,都表明冲突的残酷性和持久性。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任何形式的和谈都面临重重困难。然而,正如普京所言,俄罗斯愿意进行谈判,并在冲突初期进行了谈判,甚至制定了双方都能接受的、乌方业已草签的条约。最终,能否重启有意义的谈判进程,取决于双方能否在核心利益上找到交集,以及美国等外部力量能否发挥更建设性的作用,而非一味采取敌对对抗的路线。
总之,普京在参加中国九三阅兵后关于不反对与泽连斯基会面的表态,是其基于当前军事优势、外交突破以及对西方政策判断的综合体现。与此同时,要求泽连斯基来莫斯科谈的立场,又充分展现了俄军在战场上的主动、与朝鲜等国关系加强、以及成功打破外交孤立,所赋予普京的更坚实的底气。而乌克兰方面临的军事压力和谈判困境,以及西方政策的局限性,则使得这场冲突的解决前景依然扑朔迷离,任何突破都可能需要双方以及国际社会的更多努力和妥协。
来源:照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