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山征联:“文字游戏”和“形式为上”的理念所造成的恶果》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4 08:51 2

摘要:诸位看官,今日我们围观的,是一桩持续十年、耗资百万、征集下联六十万余比却依然“悬案”的文化奇观——

(一)

诸位看官,今日我们围观的,是一桩持续十年、耗资百万、征集下联六十万余比却依然“悬案”的文化奇观——

广东观音山“观音山上观山水”征联活动。

这出大戏,堪称当代楹联界的“永不落幕的悬疑剧”。其剧情跌宕起伏,结局扑朔迷离,而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它成功地用十年时间,向全国人民展示了当“文字游戏”和“形式为上”成为主导时,所能结出的最大恶果。

其恶果之一:权威的“思维固化”,导致审美霸权。

征联活动的评审权,长期被一小撮旧韵派权威牢牢握在手中。他们端坐评审席,手握一本泛黄的《平水韵》,仿佛执掌着通往艺术圣殿的唯一密钥。他们的思维模式已然固化,形成了一种“非我韵门,皆为异端”的审美霸权。

于是,十年间,六十多万副下联如雪片般飞来,却无一能入其法眼。不是“平仄不工”,就是“词性不协”,或是“意境不古”。他们用放大镜审视每一个字,却唯独闭上了感受整体意境与时代气息的眼睛。这场征联, 于是只能变成了一场为符合南宋山西方言发音规则而进行的、极其精致的填字游戏,完全背离了楹联艺术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抒怀的初心。

其恶果之二:“形式至上”主义,扼杀一切真创意。

活动的核心诉求,扭曲成了对“完美形式”的无限追求,而非对“绝妙下联”的真谛探寻。为了对上“观音山”这个专有地名,无数联友绞尽脑汁,生造出各种稀奇古怪的“景点名”,创作沦为一种痛苦的自我阉割。

更荒谬的是,出句人邹继海先生后来竟提出“一句七言联句有两种解读”的自创理论,完全违背现代汉语基础规范。这好比为了证明自己出的谜语高明,不惜临时修改汉语语法规则。当规则可以随心所欲地解释,那么评审结果又何来公正可言? 这最终导致征联活动信誉破产,沦为一场自娱自乐的笑谈。

其恶果之三:对当代新韵的強权抵制,阻碍文化焕新。

十年间,新韵派及其倡导的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创作理念,在这场征联中遭到了无形的、強硬的抵制。仿佛用了《中华通韵》,对联就失去了灵魂;融入了现代词汇,意境就变得低俗。

这是一种文化上的“义和团”心态,盲目排外,固步自封。他们宁愿在故纸堆里刨食,也不愿看看窗外的烟火人间。其结果就是,征联活动与时代严重脱节,与大众情感隔膜,最终失去了生命力,变成一具穿着华丽格律外衣的僵尸。

(二)

这说完了反面教训,我们必须从正面树立一个样板,看看什么才是“破题”的正确姿势。

请看绿城一剑所对之下联:

横批: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

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

下联:看客额前看匾额(注:新韵)

隐形横批:欢迎光临

不得不说,只为了一个“额”字入联来完美地表达意境,绿城一剑便舍去《平水韵》而择用《中华通韵》,可这是符合《联律通则》关于“平仄双轨制”的相关规定的。

此联之妙,在于四重“破”:

1. 破形式枷锁:

果断采用《中华通韵》,“额”(é)为平声,完美契合“仄起平收”,诵读朗朗上口,毫不拗口。这证明了新韵同样能创作出格律工整的作品。

2. 破僵化思维:

没有生硬地去对一个虚无缥缈的“景点名”,而是敏锐捕捉到游客(看客)在景区大门前最自然、最真实的动作——抬头观看匾额。这才是真正的生活气息!

3. 破意境困局:

上联是主体(游客)在观音山上观山水,下联是主体(游客)在匾额前看匾额。动作一致,场景切换自然,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游客游览观音山”的动态画面,意境浑然天成。

4. 破权力垄断:

此联的“隐形横批”——“欢迎光临”,道出了所有景区对联的终极目的:传递友好,服务游客。对联的好坏,最终应由游客和大众来评判,而不是由几个躲在书房里的权威用八百年前的韵书来裁定。

然而,正是这样一副工整、生动、贴切又充满烟火气的佳对,仅仅因为它诞生于“新韵”这片“沃土”,便在过去的十年里,估计百分百的概率被那些旧韵权威们毫不犹豫地扫入了“废联”的垃圾堆。

(三)

观音山征联十年的教训是血淋淋的,它告诉我们:

当文字游戏的乐趣超越了对内容意境的追求,楹联就成了无魂的躯壳。

当形式为上的教条压制了创新表达的活力,艺术生命就意味着终结。

当权威思维固化到拒绝一切新生事物,其所守护的就不再是文化,而是既得利益的堡垒。

结束这场闹剧的方法只有一个:彻底打破旧有的、封闭的评审权力体系。让评审权回归艺术本身,回归人民群众,回归时代需求。

未来的征联活动,其评审团应由楹联专家、语言学家、作家、媒体人乃至普通游客代表共同组成,建立一个多元、开放、透明的新评价机制。评判标准,应从“是否符合《平水韵》”的单一维度,转向 “意境、创意、工整度、传播性” 等多维综合考量。

观音山十年的弯路,不能白走。这价值百万的“学费”,理应买来整个楹联界的清醒:

是时候从故纸堆里抬起头,呼吸新时代的空气了。

是时候放下身段,听听人民群众的声音了。

是时候结束这场无聊的“文字游戏”,去创作真正能与时代共鸣、为人民喜爱的楹联作品了。

否则,下一个十年,观音山上挂着的,恐怕还是那句孤独的——

“观音山上观山水”

而公园门匾下面站着的,依旧是满头问号的游客们和那一声叹息。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