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医学院医路“童”行社会实践队:让岐黄文化在乡野绽放青春力量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4 09:25 1

摘要:当暑期的热浪拂过滨州水落坡镇的田野,滨州医学院中医学院医路“童”行社会实践队的身影,正穿梭在村落与校园间。他们带着中医药文化的种子、健康服务的温度与乡村调研的热忱,将“三下乡”的足迹化作纽带,在乡野间编织出文化传承、健康守护与振兴助力的生动图景。

当暑期的热浪拂过滨州水落坡镇的田野,滨州医学院中医学院医路“童”行社会实践队的身影,正穿梭在村落与校园间。他们带着中医药文化的种子、健康服务的温度与乡村调研的热忱,将“三下乡”的足迹化作纽带,在乡野间编织出文化传承、健康守护与振兴助力的生动图景。

以童趣为钥,解锁中医药文化传承新方式

让中医药文化走出典籍,走进青少年的生活,是实践队的首要目标。在刘古良村,一场以《红楼梦》为切入点的“红楼寻百草,童心遇岐黄”夏令营,成了文化传播的“破圈”之作。

图为实践队成员带领孩子们学习香薷饮 王继丛供图

图为孩子们展示制作的中药滴胶 严允捷供图

20余堂特色课程打破传统科普模式:孩子们在实践队指导下了解酸梅汤的配方与熬制原理,在品尝酸甜口感中理解 “药食同源”;在风筝上绘制枸杞、菊花,让药材跟着风“飞向天空”;用当归、黄芪制作滴胶挂件,把中医药元素变成随身可见的饰品。八段锦教学不再枯燥,孩子们跟着口令舒展肢体,在欢笑中记住“调理气血”的养生智慧。

专业力量的加入让课程更有深度。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张加余教授带来的“色谱花”实验,用一张彩纸、一杯清水,直观展现中药成分鉴别原理。“水为什么会往上跑?”“颜色为什么跑得不一样快?”面对孩子们的追问,教授用生活案例拆解科学知识,让“中医药+科学”的种子在心中萌芽。

研究生微课堂与红色微课堂双线并行,更让传承有了层次感。硕博研究生用“金银花像小卫士”“生姜是厨房暖炉”这样的通俗表达,把专业知识转化为生活常识;红色故事会上,革命先辈的事迹与中医药“治未病”的理念相呼应,让“守护”的意义在孩子们心中生根。

以需求为向,构建基层健康服务新格局

把健康送到家门口,是实践队对“医者仁心”的践行。在建军98周年之际,队员们联合省派第一书记团队,为退役军人及家属送上“中医健康礼包”——入户问诊、耳穴压豆、血压测量,搭配夏季防暑知识讲解。在烈士李向前家中,一边为家属解答健康疑问,一边聆听英雄故事,让红色精神与医者责任在服务中交融。

图为实践队成员为退伍军人及家属送健康服务 张赫供图

针对村民日常健康需求,实践队的志愿服务精准落地。在刘古良村等四个村落,推拿缓解肩颈酸痛、耳穴压豆调理失眠的服务前排起长队;队员们带着村民识别田边的蒲公英、薄荷等药用植物,讲解“身边草药”的用法;夏季祛湿、防暑知识的普及,让“中医生活化”从理念变成可操作的方法。

就连乡村最热闹的“村BA”赛场,也成了健康服务的阵地。实践队打造的中医药文化夜市,把健康咨询、推拿服务与非遗体验结合:村民观赛间隙喝着中医药特色酸梅汤,在“中药翻翻乐”里抢答药材功效,看糖画艺人捏出“人参娃娃”。这场“体育+文化+健康”的融合实践,让中医药以更鲜活的姿态融入乡村生活。

图为实践队成员为村民盛酸梅汤 严允捷供图

以扎根为要,探索乡村振兴助力新路径

深入乡村肌理,才能真正理解振兴的密码。实践队的调研与实践,始终围绕“可持续”与“本土化”展开。

在水落坡镇中学,第二个“岐黄文化角”的落地,让文化传承有了固定阵地。墙上的经络图、陈列的中药标本、随手可翻的中医书籍,构成了“带不走的科普站”。学生们从课间驻足观看,到主动向同学讲解,逐渐从“学习者”转变为“传播者”,让传承有了内生动力。

图为实践队在水落坡镇中学落地的岐黄文化角 严允捷供图

聚焦乡村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守护‘瞳’真”行动更具针对性。队员们通过问卷与座谈,记录青少年用眼习惯,结合《红楼梦》中的护眼记载,设计专属课程:教家长识别“过度用眼信号”,带孩子们做眼部推拿,指导大学生掌握适合宿舍的护眼方法。这种“传统智慧+现代需求”的模式,让健康服务更接地气。

跟着省派第一书记走访村落,实践队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多元图景:刘古良村的十二工坊里,榫卯结构的非遗技艺与乡村旅游结合;红色张马村的烈士事迹展板前,孩子们的敬礼与乡村振兴项目交相辉映;五支刘村的戏曲广场上,板胡声里的红色法治故事,让非遗成为基层治理的“软力量”。

图为队员们参观乡村振兴项目 帅乐凡供图

而在刘古良村的中药种植地,射干的生长故事更具启示。驻村第一书记介绍的“合作社统一收购+深加工”模式,让队员们明白:中医药不仅是文化符号,更是能带动村民增收的“致富草”。从田间种植到产业链延伸,这条“药材振兴路”,正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缩影。

这个夏天,医路“童”行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用脚步丈量乡野,以专业服务基层。他们让中医药文化从典籍中走出,让健康服务突破时空限制,让乡村调研转化为振兴助力。在这片土地上,岐黄薪火正与青春力量相遇,共同书写着乡村振兴的鲜活篇章。(通讯员:安思彤)

来源:山东卫生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