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法官,承诺得好好的,他一声不吭就变卦。”“我的地我还不能做主?先前是情分,现在行价都涨一半了,我凭啥认吃亏?”日前,成武县法院法官李超刚踏进苟村集镇某村,就被当事人王春富(化名)和邵先民(化名)双双“堵”在了村口。
“法官,承诺得好好的,他一声不吭就变卦。”“我的地我还不能做主?先前是情分,现在行价都涨一半了,我凭啥认吃亏?”日前,成武县法院法官李超刚踏进苟村集镇某村,就被当事人王春富(化名)和邵先民(化名)双双“堵”在了村口。
王春富和邵先民曾是几十年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院里的石榴树结果,总会隔墙递几个,谁家农忙缺人手,喊一声准到,如今却因为2.68亩土地,闹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
两人的“恩怨情仇”,还要从2019年秋说起。老王打算外出打工,地不能荒着,而老邵是村里公认的“庄稼好手”。两人一拍即合:“地你种,一亩地每年500元,5年。”乡里乡亲重信义,一诺千金,口头一约便是“契约”。老邵二话不说扛起锄头就下了地,精耕细作一点不含糊。头两年,庄稼绿了又黄,关系也一如往常。
变故藏在2022年的春风里。老邵刚把豆种播下去,几天后再下地,眼瞅着嫩绿的豆苗间,竟冒出了一行行玉米苗——原来,老王悄悄把地以每亩1100元的价格租给了别人,还签了合同。
“不是钱多钱少,是信用。”老邵气得手发抖,“庄稼人讲话‘一诺千金’,他老王只认钱不认人”。一怒之下铲了玉米苗,自个的豆苗也受损。
两家人从此结下了梁子。老王追着老邵要2021年下半年到2022年上半年的1340元租金;老邵梗着脖子要老王赔豆种钱、赔他起早贪黑的辛苦钱。村委会出面调解了三回,两人拍着桌子吵,谁也不让步:“就得法院来断,争的就是‘这口气’”!
李超看着卷宗里薄薄的几页材料,没有立即裁决。“标的不大,心结却深。”李超琢磨着,“真按证据判了,法律上是清了,可几十年的老邻居,怕是这辈子都难再说话了。”
他决定换个法子——不谈合同,先解心结。
再次见面,是在村委会大树下。微风徐徐,树叶簌响。这次,李超还邀请了镇上包村干部一同参与调解。他没提租金,也没说赔偿,反而笑着拉起家常:“还记得不?那年老邵你家盖南屋,老王从镇上拉水泥,三轮车陷在泥里,是你俩徒手推着走了十几里地;还有老王,你儿子刚出生,收麦赶上连阴雨,是老邵白天割完自家的,夜里打着手电帮你家抢收,第二天累得在麦垛上就睡着了……”
话音未落,老邵从兜里掏出了一根烟点上,使劲吸了几口;老王别过脸,望着大门口,没作声。
“几十年的情分,真要为这几百块钱掰扯到见面不说话?”李超又轻声说,“孩子们看着呢,村里人也盯着呢,这传出去,脸上都无光不是?”
见两人神色松动,李超又拉着他们“背靠背”聊。老邵闷了半天,叹了口气:“我气的不是钱,是他不把我当回事。”老王也红了脸:“其实我也后悔,就是拉不下脸……他租金拖了好些日子,我心里不踏实,才一时糊涂。”
话越说越透,心越聊越软。最后,老邵从兜里掏出1100元钱递过去:“这钱该给。”老王赶紧摆手:“不用这么多,还是500就行,先前是我不对。”两人推让间,忽然都笑了,像年轻时那样,粗糙的手掌又紧紧握在了一起。
走出村委会时,老邵说:“过两天我帮你把地整整。”老王接话:“收麦我回来,咱哥俩再喝两盅。”
田埂依旧,邻里如初。李超感慨道:“基层法官办的案子,多是老百姓的心头事,一亩地的收成,一间屋的安稳,一句承诺的分量。我们法官不能只做判决的‘机器’,更要做情感的‘修复师’、乡情的‘守护者’。在乡土中国,司法不仅要明是非,更要暖人心、护和睦,让结局既合法,又合情、合理,才是最实在的公平正义。”
菏泽日报 记者 胡德光 通讯员 梁云秀 白雪
来源: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