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日黄渤海开海,三万条船轰隆隆冲出去,朋友圈全是“第一网上岸”的刷屏,可菜市场的鱼摊却悄悄摆出发绿光的黄花鱼和胳膊粗的“巨型鲅鱼”。
9月1日黄渤海开海,三万条船轰隆隆冲出去,朋友圈全是“第一网上岸”的刷屏,可菜市场的鱼摊却悄悄摆出发绿光的黄花鱼和胳膊粗的“巨型鲅鱼”。
别急着掏钱,这波“开海第一鲜”里混着去年的冷库货。
黄花鱼颜色亮到晃眼?
拿张纸巾一抹掉色,妥妥的染料美容。
真新鲜的那抹淡黄像蒙了层雾,鱼鳞贴得紧,腮帮子还透着血丝。
巨型鲅鱼更离谱,新捞的顶多三斤多,超过五斤的基本是去年压舱底的“僵尸肉”,化冻后再喷保水剂,捏一下淌一滩水,煎锅还没热就散成渣。
摊主嘴硬“刚下船”,可码头直播镜头里分拣工正把冰坨子往泡沫箱里塞,标签写的还是2024。想吃到真·第一网,要么凌晨四点去码头蹲船靠岸,要么直接问老板要捕捞许可证和当日卸货单,拿不出来的直接转身。
总结:开海不等于开新鲜,眼睛比耳朵靠谱,纸巾比吆喝管用。
网友跟帖:
“上周买了条‘灯光黄’,回家一煮满锅荧光黄,直接倒垃圾桶,38块买个教训。
”
“鲅鱼饺子用冻货,馅儿跟面糊似的,老婆骂了我三天。
”
“现在学精了,只认码头直发,贵十块但吃得安心。
”
来源:不会写文章的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