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访水果市场:阳光玫瑰葡萄价格走低,每斤5元左右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4 03:55 3

摘要:“阳光玫瑰五块一斤”这条消息像一根小刺,猛地扎进水果群,把所有人从“吃不起”的麻木里拽出来。

“阳光玫瑰五块一斤”这条消息像一根小刺,猛地扎进水果群,把所有人从“吃不起”的麻木里拽出来。

王女士拎着五大袋葡萄走出番禺清河市场时,表情还像在梦游:昨天还是“葡萄界的爱马仕”,今天居然成了“葡萄界的蜜雪冰城”。

这股跌价风不是广州独有。

市莲路口卖6块8,解放路杀到4块5,最夸张的亚运大道直接十块两斤——摊位老板把“甜过初恋”的纸牌戳在葡萄山尖尖上,像给自己壮胆。

午后三点,太阳毒辣,阿姨们挤在一起挑果,手速快得像在直播间抢券。

老板擦汗:“一百来斤?

午饭前就卖空了。

价格雪崩的背后,其实没那么多神秘故事。

就是种的人多了,地不挑,云南、山东、广东大片大片地种;技术也不再是秘籍,谁家都能学;再加上冷链一路绿灯,运费被压得比葡萄梗还扁。

供给洪水般涌来,价格自然一路跳水。

听上去像经济学课本里最无趣的那一页,但落到普通人的餐桌上,却是真香的满足感。

可别以为跌价等于降质。

记者尝了一颗,果皮薄得能透光,咔嚓一口,蜜汁在齿缝里炸开,依旧是当年的甜。

只是现在的甜不再裹着“贵族滤镜”,反倒像巷口糖水铺的招牌:便宜、管饱、没架子。

年轻人左手拎葡萄右手刷短视频,嘴角沾汁也懒得擦;老广阿伯路过挑两串,转头就去找老友下棋,葡萄成了社交货币,不再是身份标签。

有人担心继续扩种会烂市。

农业专家摇头:出口正在打开,东南亚、中东抢着要,阳光玫瑰已经坐上货轮往更远的地方漂。

国内市场则是另一番景象——货架上贴着“国产阳光玫瑰”的小牌子,旁边是“晴王”“香印”,名字换着花样,但消费者心里门儿清:只要甜、只要脆、只要钱包不滴血,就是好葡萄。

傍晚六点,王女士把最后一袋葡萄塞进后备厢,准备连夜开回湖南。

她说想让老家亲戚也尝尝“五块钱的快乐”。

车尾灯一闪,消失在番禺的车流里。

葡萄的甜味留在空气里,像一条隐形的线,把产地、市场、餐桌、甚至远方亲友串在一起。

所谓消费升级或降级,最后不过是普通人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多心安理得的甜。

来源:月下漫步的宁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