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80周年晚会:郭京飞震撼,吴樾吴越同台,刘敏涛惊艳全场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4 07:53 1

摘要:2025年9月3日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2025年9月3日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这次文艺晚会以 “正义必胜” 为核心命题,通过历史场景复现、跨时空对话等形式,展现中华民族从苦难到复兴的历程。

据悉,这次文艺晚会时长约90分钟,通过音乐、舞蹈、情境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回顾抗战历史,致敬英雄先烈。

晚会由周莉亚、韩真担任总导演,朱海撰稿,赵麟任音乐总监,融合多媒体沉浸式音效与舞台表演,营造出震撼人心的历史情境。

演出汇聚众多知名演员与艺术家,包括罗晋、刘昊然、胡先煦、雷佳音、刘敏涛、吴越、郭京飞、宋春丽、张志坚、王雷等参与戏剧表演。

阿云嘎、郑棋元、蔡程昱、马佳、郁可唯、王晰、洪之光、徐均朔等实力唱将献唱,声入人心成员合体登台引发关注。

这次抗战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是实时直播,在央视收视率高达7%,可见观众对这次晚会的关注程度。

下面,一起来看一下,演员们在这次晚会中的表现如何吧!

郭京飞在首个节目《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亮相,他一改往日喜剧风格,以庄重严肃的舞台状态亮相,扮演八路军战士,一出场就对味了。

作为晚会首个节目的主演,郭京飞凭借“整容般”演技引发网友热议,他在舞台剧中的表现生动自然,被观众形容为“话剧小王子的回归”。

一句“百年雪耻,只有中国人自己知道我们是怎么从苦难的废墟上站起来的!”配合郭京飞嘶吼式演绎,把传递民族抗争的悲壮感演绎得入木三分。

凭借扎实的话剧功底(曾获白玉兰戏剧奖主角奖、中国话剧金狮奖),郭京飞的表演被赞“硬实力碾压内娱”,尤其台词表现力和舞台张力突出,在这次舞台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郭京飞在此次国家级文艺晚会中的表现,既是其舞台功底的再次彰显,也体现了中生代演员的多面可塑性。

观众对其严肃形象的认可与对话剧舞台的呼唤,反映出市场对实力派演员艺术深度的期待。

吴樾和吴越两位中生代实力派同台,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他们在文艺晚会中共同演绎情境诗朗诵《这束光》,主题聚焦延安青年的革命精神。

吴越(女)以沉静声线传递历史厚重感,台词如“月光浸润”,展现革命者的坚韧。

吴樾(男)的声线铿锵如号角,展现刚毅,一句“天下不好走的路都归我们来走!”引爆热血共鸣。

两人通过诗朗诵传递了青年奔赴延安的信念,两人通过截然不同的表演风格,再现革命者的不屈意志。

这两位演员因同名常被关联,却以截然不同的艺术路径各自闪耀:吴越(女)用细腻演技刻画时代女性,吴樾(男)以武者之魂传承动作美学。

两位演员以同名之缘碰撞出艺术火花:吴越用台词剖解人性暗涌,吴樾以拳脚书写民族脊梁。

2025年的晚会合作,不仅是一次历史精神的致敬,更成为同名碰撞的艺术火花。

此次晚会是两人首次公开同台,既放大了名字带来的趣味记忆点,也凸显了艺术路径的差异化价值——文戏的沉静叙事与武戏的爆发力在历史主题下交融,形成独特舞台张力。

作为诗朗诵《这束光》的主演之一,罗晋以无垫音、无修饰的原声状态进行情境诗朗诵。

这种表演形式对演员的台词功底、气息控制和临场稳定性要求极高,而他在直播晚会中全程保持高水准发挥。

他通过极具张力的肢体表达,精准传递了革命青年奔赴延安的热血与信仰;从平静叙述到激昂呐喊,罗晋在角色情绪转换中收放自如。

美中不足的就是,罗晋的台词功底差了点意思,稍微有点咬字不清,在这种舞台剧表演下尤其明显。

罗晋在与刘昊然、胡先煦两位青年演员同台时,台词情感、穿透力和气场甚至还不如他们。

罗晋虽然实力派演员,但是在舞台剧、话剧领域还是新人,第一次就在这种大型场合演出,表现不佳也是情理之中。

此次演出是罗晋对主旋律角色的突破(此前多饰演现代题材人物),亦是国家对实力派演员的深度认可。

通过这次舞台表演,也给罗晋提了个醒,是时候练习一下自己的台词了,要不然都要被青年演员超过了。

第四位,雷佳音

雷佳音与童星孙思程(“小栋哲”)合作表演了情境剧《窑洞与战壕》,成为晚会焦点。

雷佳音在节目中饰演一名奔赴抗日前线的八路军战士,舞台场景还原抗战时期军民团结的艰苦环境。节目通过他与儿子的分离场景,展现战争年代的家国情怀。

雷佳音通过眼神与肢体语言传递战士的坚毅与隐忍,尤其在父子离别时克制而深沉的演绎,被观众评价为“泪点担当”。

凭借多年话剧表演经验,其铿锵有力的宣言和细腻的情感独白感染力十足,如“中国人的天、地、海,都是咱中国人自己说了算!”引发全场共鸣。

雷佳音粗犷硬朗的外形与八路军战士形象高度吻合,媒体称其表演为“历史形象的生动复刻”。他在《功勋》中饰演科学家于敏的经历(如通过梦境展现内心挣扎),也为塑造复杂主旋律角色奠定基础。

雷佳音作为2024年金鸡奖影帝和大满贯视帝,兼具市场号召力与演技厚度,其参演提升了晚会的传播广度与艺术深度。

雷佳音以沉稳演技强化“国民演员”标签,历史题材与细腻表演的结合,为抗战叙事增添了人性化注脚。

第五位,刘敏涛

在情境戏剧《永远的番号》中,刘敏涛饰演一位在战乱中守护士兵的“母亲”,通过三重情感爆发直击人心。

她的一句“孩子,我带你回家”配合背起牺牲士兵的动作,将家国情怀与母性本能交织。

背起牺牲的年轻士兵时,颤抖的双手与嘶哑的呐喊将“军民共生”的羁绊具象化。一句“旗在,阵地就在”,泪水中迸发不屈的信念。

爆炸声响起时的眼神震颤、强忍哽咽的嘴角抽动等细节,让观众瞬间代入战火中的母亲角色,弹幕刷屏“眼泪根本忍不住”

面对阵亡将士,她含泪宣告“刘老庄连全员补齐”,从个体悲痛升华为民族精神的传承,观众称“每声呐喊都像扎进心口的刺”。

刘敏涛的表演以极具穿透力的情感表达著称,尤其在哭戏中展现的层次感与共情力,多次让观众直呼“被演哭”。

四声呐喊“我们是四连!”传递壮烈与坚守,布景中飘动的红绸象征鲜血与信仰,观众称“鸡皮疙瘩起来,眼泪根本止不住”。

刘敏涛的哭戏之所以“演哭”观众,在于她将虚构痛苦转化为可触摸的生命体验。正如网友所言:“她替所有沉默的母亲、挣扎的女性、隐忍的普通人流泪——每一滴泪都砸在时代共鸣的弦上。”

刘敏涛的“演哭效应”本质是 真实对完美的胜利——当影视工业愈发依赖技术渲染时,她用血肉之躯为角色赋魂。

正如观众所言:“她背起士兵的瞬间,我们共同托起了历史的重量。”这种跨越虚构与现实的情感链接,恰是表演艺术的终极使命。

除了以上几位演员的出色表现,这次晚会还有很多节目情感浓烈,多个片段引发观众共鸣。

舞蹈《殇》以肢体语言再现遇难者挣扎,配合“300000”数字投影与“哭墙”意象,一声“哥哥”的呼喊直击人心,令人泪目。

情境表演《这束光》《如你所愿》等节目通过青年奔赴延安、革命理想传承等场景,展现民族精神的延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晚会的演员超过50%为00后青年,体现历史记忆的代际传承,彰显年轻一代对民族历史的铭记与担当。

这场晚会不仅是一场高规格艺术演出,更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传递“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共同心声。

来源:娱乐摘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