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隼行动——刺杀华北五省日本特务机关长吉川贞佐全纪录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4 11:32 1

摘要:但是,谁也想不到,这座承载晋陕甘商帮文化的百年古建筑内,此刻正在上演一场震惊华北的刺杀行动:地下党吴凤翔将用一把二十响驳壳枪,终结双手沾满鲜血的华北五省日本特务机关长吉川贞佐的性命。

1940年5月17日,开封城,夕阳西下,徐府街的山陕甘会馆,朱漆大门紧闭。

突然,一支“迎亲队伍”走过会馆,一时间,唢呐声、鞭炮声震天响,引来路人一阵观望。

但是,谁也想不到,这座承载晋陕甘商帮文化的百年古建筑内,此刻正在上演一场震惊华北的刺杀行动:地下党吴凤翔将用一把二十响驳壳枪,终结双手沾满鲜血的华北五省日本特务机关长吉川贞佐的性命。

吴凤翔

这场行动不仅是抗战时期国共联手的经典案例,更让日军在中原的特务网络瞬间崩塌。

吉川贞佐并非普通日军将领,他出身日本皇室旁支,是裕仁天皇的亲外甥,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7期,与东条英机是同期同学。

1939年11月,他被任命为华北五省特务机关长(少将),司令部就设在开封山陕甘会馆。这座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的古建筑,被他改造成集审讯、关押、指挥于一体的“特务魔窟”。

上任半年间,吉川贞佐推行的“铁壁清剿”政策,就建立起覆盖河南、山东、河北等五省的特务网络,仅在河南就抓捕抗日志士600余人,其中466人被残忍杀害。

1940年初,他策划的“春季大搜捕”,一举破坏军 统河南站13个联络点,华北抗日情报系统陷入空前危机。

更阴险的是,吉川正秘密策反豫西地方武装首领别廷芳,承诺“授予豫西自治军司令头衔”,妄图组建10万人的“皇协军”,从背后夹击八路军太行根据地。

此人既是日军特务系统的“核心大脑”,又是威胁抗战大局的“心腹之患”,成为国共双方共同的刺杀目标。

牛子龙(1904-1964),河南郏县人,早年加入国 民 党,后经我豫西特委书记吴芝圃介绍,秘密加入我地下党。

1939年,他出任军统河南站行动科科长,利用职务便利为组织传递日军情报,多次策划针对日伪汉奸的刺杀行动。

面对吉川贞佐的疯狂镇压,牛子龙主动联系吴芝圃,提出“国共双方联手除奸”的建议。经协商,确定行动代号“猎隼”,由牛子龙负责统筹协调、情报搜集,吴凤翔担任现场执行者,军 统提供武器装备,地下党负责撤离接应。这场行动成为抗战时期国共双方合作的罕见范例。

吴凤翔(1913-1983),河南郏县吴寨村人,出身贫寒农家,16岁加入冯玉祥的西北军,练就一手精准的双枪射击术,能在50米外单手击中银元靶心。

1936年,他秘密加入地下党,奉命潜伏在豫西地方武装中。吴凤翔性格沉稳、胆识过人,更擅长伪装,既能扮成走街串巷的货郎搜集情报,也能乔装成富商与汉奸周旋。

1938年,吴凤翔在郏县开展抗日活动时被捕,关押在日军控制的郏县监狱。在狱中,他串联12名难友策划越狱,趁夜用磨尖的铁钉撬开牢门,徒手夺下狱警的步枪,击毙3名看守后成功逃脱。

这次越狱让他声名鹊起,也被我豫西特委看中,将其派往军 统河南站“双线潜伏”,担任行动队组长,直接受地牛子龙的领导。(本文由千年兰亭在今日头条独家首发,谢绝转载)

在此次刺杀任务中,他成为“猎隼行动”的不二人选。

七步连环施妙计

如何接近吉川贞佐,牛子龙和吴凤翔想出了一套“连环计”:

第一步:收买汉奸,打开缺口

吉川贞佐戒备森严,会馆内外设有三层岗哨,出入需持“特别通行证”,一般人根本进不了会馆。

牛子龙决定从吉川的亲信、特务队长权沈斋入手。此人极为贪婪,曾多次向商户敲诈勒索。

1940年4月,吴凤翔扮成“豫西药材商”,通过权沈斋的小舅子牵线,送上一尊唐代唐三彩马和500块大洋,谎称“想在开封开商行,求权队长关照”。权沈斋见利忘义,很快与吴凤翔“称兄道弟”。

期间,吴凤翔“不经意”透露:“我有个表哥叫王宝义,在豫西小磨山拉起一支百余人的队伍,眼下缺粮少枪,正想找条‘明路’。”权沈斋一听,正中下怀,因为吉川正悬赏收编抗日武装,这正是邀功请赏的机会,当即拍胸脯表示“愿意引荐”。

第二步:伪造材料,增强可信度

为让吉川相信“投靠诚意”,牛子龙连夜组织人员伪造材料:

编造《小磨山抗日自卫队花名册》,详细列出126人的姓名、籍贯、武器装备(标注“步枪87支、手榴弹200枚”);

模仿国 民 党地方武装印章,刻制“小磨山自卫队司令部”公章;

让吴凤翔、王宝义(地下党员,扮成“副司令”)拍摄“军装合影”,背景伪造为“小磨山营地”。

4月25日,权沈斋将材料呈给吉川,吉川虽多疑,但见材料“详实可信”,又听闻“队伍掌控豫西交通要道”,决定先派特务去“点验”。

第三步:实地演武,打消疑虑

4月30日,吉川派3名特务前往开封西郊董章镇“点验队伍”。

牛子龙早已在此布置好“演武场”,组织100余名农民扮成“队员”,手持借来的步枪列队,吴凤翔亲自演示射击,三枪击中百米外的靶心,一下子镇住了特务们。

回到开封后,特务向吉川汇报“情况属实”,吉川终于放下戒心,同意接见吴凤翔。

第四步:暗藏武器,闯过安检

5月15日,吴凤翔第一次面见吉川。

见到吉川后,吴凤翔“毕恭毕敬”地表示:“愿率队伍归顺皇军,只求吉川长官给条生路。”吉川见他“态度诚恳”,又提出要见副司令王宝义,当面敲定收编细节。这一要求虽在计划之外,但牛子龙当机立断,让王宝义一同参与,两人配合更保险。

第五步:绘制地图,规划路线

为确保行动万无一失,我地下党开封工委书记杜省吾提前绘制《山陕甘会馆地形图》,标注关键位置,包括吉川办公室位的位置、门窗朝向、室内陈设(办公桌、书柜位置)、会馆的岗哨分布(大门2人、院内4人、西厢房外2人),以及撤离路线(从会馆后门出,沿徐府街拐入小巷,接应点在500米外的“悦来客栈”)。

第六步:组建接应小组

牛子龙组建4人接应小组:

姚拴紧(军 统特工),带领5名队员扮成“迎亲队伍”,在会馆外吹唢呐、放鞭炮,掩盖枪声;

张茂亭(地下党),准备5辆人力车,车座下藏有备用手枪和汽油,遇阻时焚烧车辆阻挡追兵;

李保山,在会馆对面的茶馆放哨,用“摸帽子”“翘二郎腿”传递信号(日军增岗则摸帽子,吉川到办公室则翘二郎腿)。

第七步:敲定行动时间

5月16日,权沈斋通知吴凤翔:“吉川长官明日傍晚6点半在会馆西厢房见你和王宝义,商谈收编合同。”

接到消息后,牛子龙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确定吴凤翔携带左轮手枪(备用)和二十响驳壳枪(主武器),王宝义携带勃朗宁手枪,6点20分两人到达会馆,趁卫兵开门瞬间动手。行动后沿后门撤离,由张茂亭的人力车送往开封城外的隐蔽点。(本文由千年兰亭在今日头条独家首发,谢绝转载)

三分钟终结恶魔

1940年5月17日,开封城飘着细雨,暮色比往常来得更早。

18时15分,吴凤翔、王宝义身着长衫,手提装有“合同文件”的皮箱,来到山陕甘会馆大门。

李保山在对面茶馆看到两人到达,立即翘了翘二郎腿:信号“目标已就位”。

18时20分,权沈斋亲自出来迎接,带着两人穿过前院。院内的日军卫兵并未过多盘问。

走到西跨院门口时,两名卫兵伸手要检查皮箱,权沈斋不耐烦地挥手:“吉川长官等着呢,别耽误事!”卫兵只好放行。

18时28分,西厢房的门被推开,屋内亮着煤油灯,吉川贞佐坐在办公桌后,身穿少将制服,肩章上的樱花标志格外刺眼。桌旁还坐着三人:开封宪兵队长藤井治、华北特务机关参谋长山本大佐、北平考察团团长瑞田(文职官员)。

“报告长官,小磨山自卫队吴凤翔、王宝义前来拜见!”吴凤翔弯腰行礼,右手却悄悄摸向腰间的驳壳枪。

18时30分,吉川刚要说话,门外的卫兵突然喊道:“长官,我觉得他们有点可疑……”话音未落,吴凤翔猛地转身,左手拔出左轮手枪,“砰”的一声将卫兵击毙。与此同时,他右手的二十响驳壳枪对准屋内扣动扳机!

第一枪:击中藤井治的太阳穴,藤井当场倒地;

第二枪:吉川反应极快,猛地趴在桌下,子弹打在办公桌的红木桌面上,木屑飞溅;

第三枪:山本大佐伸手去摸枪套,吴凤翔抬枪瞄准,子弹穿透他的胸膛;

第四枪:瑞田吓得躲到柜子后,被吴凤翔一枪击中背部,当场毙命。

此时,吉川从桌下爬出,伸手去抓墙上的军刀。吴凤翔切换到“连发模式”,二十响驳壳枪喷出火舌,七颗子弹连续击中吉川的胸部、腹部。

这个双手沾满鲜血的恶魔倒在血泊中,抽搐了几下便没了气息。

18时32分,隔壁房间的两名日军卫兵听到枪声冲过来,王宝义立即开枪阻击,击毙一人,击伤一人。

吴凤翔趁机冲到办公桌前,将吉川桌上的《华北特务网络分布图》《五省清剿计划》等机密文件塞进怀里。

18时33分,两人迅速退出西厢房,沿预先规划的路线冲向后门。

此时,姚拴紧的“迎亲队伍”正好走到会馆外,唢呐声、鞭炮声震天响,完全掩盖了枪声。日军岗哨以为是普通迎亲,并未阻拦。

18时35分,吴凤翔、王宝义冲出后门,跳上张茂亭早已备好的人力车。车夫猛踩踏板,沿着小巷一路狂奔,10分钟后便冲出开封城,消失在郊外的夜色中。

整个刺杀过程仅用3分钟,击毙日军少将1人、大佐1人、中佐1人、文职官员1人、卫兵2人,缴获机密文件12份,而吴凤翔、王宝义毫发无损。

这场“教科书级”的刺杀行动,成为抗战时期特工行动的经典案例。(本文由千年兰亭在今日头条独家首发,谢绝转载)

日军特务网络崩塌

吉川被杀的消息传到北平后,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震怒,立即下令“全城搜捕”,开封城实行宵禁,日军挨家挨户排查,但始终找不到吴凤翔等人的踪迹。

更致命的是,吴凤翔缴获的《华北特务网络分布图》被迅速送往延安和重庆,国共双方根据图纸展开“拔点行动”,仅一个月就摧毁日军特务联络点47个,逮捕汉奸特务120余人,吉川策划的“皇协军收编计划”彻底破产。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吉川的继任者皆川稚雄少将,同年7月在许昌也被牛子龙击毙,日军不得不撤销“华北五省特务机关长”建制,将特务指挥权收归华北方面军直接管辖,中原日军的特务系统从此一蹶不振。

英名永流传

5月20日,《河南民报》率先披露“吉川被刺”消息,标题赫然写着《恶魔伏法!开封志士击毙日军特务大头目》。随后,上海、重庆、延安等地报纸均在头版报道此事。

英、美、法等国媒体也高度关注。英国《泰晤士报》称“这是抗战以来最成功的一次特工行动”;美国《纽约时报》评价“志士用勇气证明,侵略者终将付出代价”;新加坡《星洲日报》特意刊登吴凤翔的肖像(根据目击者描述绘制),称其为“东方英雄”。

抗战胜利后,吴凤翔继续投身革命,1947年参加豫西剿匪,多次立下战功。

1949年9月,他作为抗日英雄代表,受邀参加开国大典,登上天安门城楼。

新中国成立后,吴凤翔先后担任河南省民政厅、政协任职,并始终保持着农民子弟的本色,穿粗布衣服,吃家常饭菜,从不提及自己的“英雄往事”。(本文由千年兰亭在今日头条独家首发,谢绝转载)

1983年,吴凤翔在郑州病逝,享年70岁。

他去世后,家乡郏县为他建立“吴凤翔抗日事迹陈列馆”,馆内陈列着那把立下大功的二十响驳壳枪(复制品,原件收藏于军事博物馆)、《华北特务网络分布图》复印件以及他的日记。

如今,开封山陕甘会馆已恢复原貌,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西厢房门口,立着一块“吉川贞佐被刺处”的说明牌,往来游客驻足观看时,总会有人讲述那个细雨黄昏里,双枪特工吴凤翔挺身而出、喋血除奸的故事。

来源:千年兰亭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