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她蹲在自家菜畦边,拿筷子一点点挑土,才发现蒜瓣被埋得跟冬眠似的,三厘米厚的土压得小芽根本钻不出来。
“蒜没露头,张姐差点把锅铲扔了。
”
上周她蹲在自家菜畦边,拿筷子一点点挑土,才发现蒜瓣被埋得跟冬眠似的,三厘米厚的土压得小芽根本钻不出来。
那一刻,她脑子里蹦出的不是“技术失误”,而是“完了,今年腊八蒜泡汤”。
先说埋蒜。
张姐图省事,一锄头下去就是三厘米,想着“深点保险”。
结果蒜瓣像被封印,土温低、透气差,芽点在黑暗里憋得发紫。
正确姿势:蒜尖朝上,轻轻按进土里,指甲盖那么深,刚好一厘米。
别嫌浅,风一吹土还会往下掉一点,正好盖住根,不闷苗。
再说时间。
张姐9月1号就播,觉得“早种早收”。
可11月底一场霜,蒜苗齐刷刷冻成韭菜色。
北方最舒服的日子是9月25号到10月5号,蒜苗在入冬前长到三片真叶,像穿了三件棉袄,抗冻。
早播二十天,叶子嫩得能掐出水,不冻它冻谁?
底肥这块,张姐原本只撒复合肥,土硬得像踩实的煤渣。
后来听邻居劝,拉了两袋腐熟羊粪,翻地三十厘米,土松得能插进半条胳膊。
蒜根往下窜,最深能摸到五十厘米,风来了都不晃。
有机肥不是玄学,就是让土有“空隙”,根能喘气。
播种时她抓一把蒜瓣随便丢,大瓣小瓣挤一起,高的高、矮的矮,像班级排队没按身高。
后来学乖了:先分瓣,大个的离远点14厘米,小个的10厘米,尖朝同一个方向,像军训看齐。
出苗那天,一行行绿苗跟用尺子量过似的,强迫症看了都舒服。
出苗后张姐最怕苗渴,一天浇两次,结果蒜母泡烂,白胖胖的蒜瓣变臭鸡蛋。
改成“看土浇水”:表层发白再浇,小水慢慢渗,顺带给土松个土,根像做了SPA,长得贼快。
折腾完这几步,张姐的蒜苗现在齐刷刷冒到筷子高。
她总结了一句话:种蒜跟养娃一样,别急着塞吃的,也别裹太厚被子,掐准点、松点手,反而长得壮。
你家蒜出苗了吗?
要是也卡在土里,先别慌,拿筷子轻轻扒拉扒拉,说不定还能救。
来源:月光中沉醉梦的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