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军教授:CSCO携手中国创新药物破圈,本土创新方案改写全球肿瘤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4 13:32 2

摘要:第28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以“规范诊疗,创新引领“为主题,即将于2025年9月10日至14日在山东济南举办。值此之际,肿瘤瞭望特邀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为我们解读本届CSCO亮点、黑色素瘤及泌尿

编者按:第28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以“规范诊疗,创新引领“为主题,即将于2025年9月10日至14日在山东济南举办。值此之际,肿瘤瞭望特邀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为我们解读本届CSCO亮点、黑色素瘤及泌尿肿瘤等领域本土创新方案成果,以及CSCO指南发展等精彩内容。

肿瘤瞭望:CSCO一路走来,学术影响力持续攀升,不仅托举中国专家“走出去”,更是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外专家“走进来”。那么本届大会有哪些亮点,吸引了众多国外学者?您对这场汇聚中外精英的思想碰撞有何期待?

郭军教授:近年来,CSCO大会的规模一年更比一年大,参会人数节节攀升,尤其受到国内外临床肿瘤专家的青睐,国内专家更是踊跃参与。CSCO始终秉承学术、公益、协作等理念,吸引了众多国内从事临床肿瘤研究的学者;今年,我们特别请到了众多国外顶尖专家,他们在淋巴瘤、肺癌、黑色素瘤、乳腺肿瘤等等领域享有盛誉,将在CSCO年会期间和我们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我觉得,这背后离不开过去十多年中国生物制药企业的崛起,以及伴随他们开展的一系列新临床研究,使得中国的学术影响力在国际上日益增大;我们也看到,中国的创新生物制药正不断走向世界舞台,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CSCO同样以新药研发和临床研究为引擎,持续推动着中国临床研究水平的提升。在抗肿瘤新药领域,无论是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还是溶瘤病毒、细胞疗法,我们都已取得显著进展,一步步走向世界前列。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中国生物制药行业才得以迎来爆发式增长。我坚信,CSCO未来将继续助力中国临床肿瘤事业的发展,为中国生物制药开辟更加广阔的未来。

肿瘤瞭望:身为泌尿肿瘤与黑色素瘤领域的权威专家,您在国际学界多次展示了中国创新药物及前沿研究。在您眼中,近年来中国在这两大领域的发展态势如何?其全球影响力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郭军教授:回顾过往,中国在黑色素瘤领域的研究曾一度较为滞后;大约20多年前,甚至有人断言我们对国际黑色素瘤研究几乎零贡献。然而如今,形势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几年的CSCO及ASCO、ESMO等等重要的国际肿瘤领域大会,几乎每年都有至少一项关于黑色素瘤的中国学者口头报告,并且我们的壁报研究等内容也愈发受到广泛关注。

特别是由我们中国学者提出的临床研究方案,比如阿昔替尼联合特瑞普利一线治疗晚期粘膜黑色素瘤的方案,获得了国际同道的广泛认可。并且,今年ASCO大会也有美国等国外的教授基于我们阿昔替尼联合PD-1单抗的研究思路,开展了针对美国黏膜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研究:其在PD-1单抗治疗失败后,分别尝试了立体定向放疗和联合免疫治疗。过去,我们总是跟随他人的研究脚步;而现在,在某些方面,国外学者也开始借鉴我们的研究成果,这无疑是我们取得的巨大进步,值得我们深感自豪。

在泌尿肿瘤领域,以HER2 ADC为例,我们同样取得了引领全球的突破性进展。在此之前,尿路上皮癌被视为HER2治疗的“禁区”,无论是靶向HER2的单抗还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该领域的临床试验均以失败告终。但中国的研究者首次报道HER2 ADC能够在尿路上皮癌中取得令人瞩目的疗效,其效果不逊于EV相关治疗方案。2024年,EV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已成为全球尿路上皮癌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而今年,我们将在ESMO大会上公布中国HER2 ADC联合PD-1单抗的治疗成果,该方案有望被纳入明年的治疗指南,成为继EV+帕博利珠单抗之后的又一国际标准。

由此可见,近年来中国的临床研究人员与本土药企携手并肩、不懈努力,不断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成果。这些成就不仅令人振奋鼓舞,也激励着我们继续勇往直前、探索创新。

肿瘤瞭望:面对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持续上升的现状,本届大会以“规范诊疗 创新引领”为主题,探讨了多种新型治疗策略及理念。您认为其中哪些方案即将进入未来的临床实践,让更多患者获益?此外,未来CSCO将举办哪些活动,推广新型方案在基层医疗机构落地?

郭军教授:CSCO每年都会更新相关指南,如今已有40余本指南在持续优化、完善。这些更新主要依托于中国的循证医学证据(包括中国参与的国际大型临床研究所产生的数据),同时也适度参考国外相关大型研究成果。如此一来,CSCO指南兼具内外双重证据,尤其高度重视内部证据——毕竟这些数据源自中国患者群体,更具针对性与实用性,对临床实践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基层医生对此青睐有加,将CSCO指南视作临床工作的“口袋书”,随身携带、随时查阅。借助指南中明确的疾病分类与治疗的一级、二级、三级推荐,医生们能精准把握患者疾病阶段,以及不同阶段患者的治疗方案,做到心中有数。正是得益于这40多本指南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中国临床肿瘤治疗日益走向规范化。

展望未来,我们CSCO将持续重视指南更新与规范。这些指南的核心支撑便是基于循证医学证据,而其中大部分证据源于CSCO专家们共同开展及参与的临床研究。CSCO定期汇聚国内临床领域的主流专家团队,为中国临床实践输送更多优质、可靠的循证学证据。随着指南不断迭代升级,新的治疗理念将逐步转化为标准疗法,推动治疗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期(PFS)以及总生存期(OS)等关键指标超越过往,切实让中国肿瘤患者从中受益,而这也正是CSCO始终秉持的理念与肩负的使命。

郭军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授

黑色素瘤与肉瘤内科主任

泌尿肿瘤内科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国际黑色素瘤协会(MWS)副主席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黑色素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CSCO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CSCO肾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免疫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CSCO尿路上皮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CSCO前列腺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CFDA国家药品注册评审专家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抗肿瘤用药专业组)

长期从事黑色素瘤、皮肤肿瘤、泌尿肿瘤的临床综合治疗和转化医学研究。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J Clin Oncol,Blood,Annals of Oncol, Nat Commun, Clin Can Res 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500余分,累计引用次数超过2000次。作为组长/副组长,牵头组织撰写了《CSCO黑色素瘤诊疗指南》,《CSCO肾癌诊疗指南》和《CSCO尿路上皮癌诊疗指南》;作为PI牵头黑色素瘤和泌尿肿瘤CFDA注册临床研究60余项,并促成国内外9种抗肿瘤新药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牵头开创了粘膜黑色素瘤的国际分期标准、辅助及晚期一线治疗新标准,科研成果五次入选ASCO年会口头报告,并改写了3个国际指南和5个国内诊疗规范和指南。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来源:肿瘤瞭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