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时,只有“样板戏”可看。一听说5分钱可以买一本,等到下午最后一节课——自由活动时,班上同学就三三两两地去了新华书店。
来自网络
5分钱一本的“样板戏”书
那是上中学的时候。班主任老师的夫人在新华书店工作。有天,班主任老师说,书店正在买“样板戏”书,5分钱一本。
那时,只有“样板戏”可看。一听说5分钱可以买一本,等到下午最后一节课——自由活动时,班上同学就三三两两地去了新华书店。
书,印刷得真好。纸,好像是铜板的(记不太清了),虽然不厚,但有点分量。书中的剧照都是彩色的。要知道,当时书中的插图一般都是黑白的。整本书有着浓浓的书香味。
我掏出1角5分钱,买了《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在回学校的路上,我是边走边看。
可惜的是,这三本“样板戏”书没有保存下来。它们都被我用作练习写大字的纸了。
如果保存到现在,那可以说是比较珍贵的历史读物。
倒背如流
那个时候,电影放的是“样板戏”,广播里播的是“样板戏”,“样板戏”是贫乏的文娱生活的主料。
我们场里的高音喇叭,一收工就开播了。晚上天天都要播“样板戏”,几个“样板戏”是轮换着播,反复地播。如果放在现在,那么肯定是厌烦得不得了。但那时精神食粮极度短缺啊。有这些听就不错了。因此,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成年累月,春夏秋冬,耳濡目染,像《智取威虎山》等样板戏都能背了下来,而且不管点其中的哪一场哪一唱段,都可以随口唱出来——当然唱的是荒腔走板。
三言两语看“样板戏”
不知怎么搞的,现代京剧被弄成了“样板戏”。一弄成“样板”,就禁锢了京剧的发展,就没有了京剧的百花齐放。
现代京剧,可以说是对京剧的一种探索,它对京剧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至少拓宽了题材,不再是单一的帝王将相之类。如果一提京剧,一唱京剧,一演出京剧,就是《四郎探母》《铡美案》等等,那么京剧发展起来是很困难的。振兴京剧,提了不少年,搞了不少年,兴起来没有呢?观众心里都有数。京剧应该有现代的题材。可是当下却少有现代题材的,而且更没有优秀的现代题材戏。
现代京剧里,《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等,我是喜欢的。像《海港》《龙江颂》《磐石湾》等,我只能说“呵呵”了。
来源:石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