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辽宁出版集团肩负起文化传承与历史铭记的使命,整合旗下多家出版社力量,精心策划推出了一系列涵盖多品类、多视角的抗战主题出版物。这些作品不仅是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深情回望,更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生动诠释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辽宁出版集团肩负起文化传承与历史铭记的使命,整合旗下多家出版社力量,精心策划推出了一系列涵盖多品类、多视角的抗战主题出版物。这些作品不仅是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深情回望,更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生动诠释,同时集团还通过丰富的阅读推广活动与长期规划,让抗战精神跨越时空,走进千家万户。
多元精品齐发力 打造抗战记忆宝库
辽宁出版集团旗下各出版社结合自身特色,从不同维度切入抗战历史,推出了一批兼具史料价值、文学价值与教育意义的重点出版物,收获市场与口碑的双重认可。
辽宁人民出版社精心策划了《杨靖宇史事编年》《抗日:1931—1945》《东北文化抗战(1931—1945)》等多部重点出版物。目前,《抗日:1931—1945》已进入终校阶段,完成修改后将按程序申请重大选题报备;《东北文化抗战(1931—1945)》编辑加工工作已全部结束,正有序开展校对工作;《最后的飞虎老兵》已完成三审三校工作,即将进入重大选题报备流程;《最后的敬礼:淞沪会战老兵采访纪实》还在书稿整理阶段;《杨靖宇史事编年》目前书稿正由作者进行修改。以上图书预计自2025年10月起陆续上市。
辽宁美术出版社与国内四家专业美术出版机构强强联合,推出《胜利与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连环画典藏》,该书已入选2025年“中国好书·青少年专榜”,并在上海书展现场举行首发仪式。近年来还出版了10余种以《51号兵站》《新英雄儿女传》为代表的纪念抗日战争主题连环画,新版图书在保留原版连环画时代特征的同时弥补了印刷技术的时代缺憾,极具收藏价值,成为辽美社的热销品种。辽美社即将推出的“中国抗战艺术史”系列丛书通过挖掘、整理抗战时期的美术、戏剧、音乐、书法、电影、舞蹈等艺术形式,深入、系统、全面地研究了那段特殊历史时期的艺术成就,展现艺术在民族救亡中的独特作用。目前,该丛书已入选2025年辽宁省主题出版重点扶持项目,正在全力推进出版工作。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热血河山》,是一套以深入挖掘阐释辽宁红色基因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为宗旨,让青少年深刻领会辽宁作为“抗日战争起始地”的红色文化精髓的图画书。编辑过程中邀请多名经验丰富的党史专家对图书的内容进行知识性和史实性的严格把控,为了保证文字和图画的准确性和易读性,图书创作团队对文字和图画进行了多轮的研讨和打磨,终于以相对适合的文字风格和极具艺术性的图片风格将这套书带到了读者面前。这套书能让广大少年儿童读者对曾经发生在辽沈大地上的红色故事有更加直观、深入的了解,使他们全方位浸润在红色文化中。
春风文艺出版社策划并推出了一系列重点出版物,覆盖纪实文学、小说、绘本、儿童文学等多个热门分类,既有已面市作品,也有计划在2025年至2026年推出的新作。《为什么战旗美如画》入选2025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入围2024年度“中国好书”和2025年度“中国好书·青少年专榜”,其在史料价值与青少年教育层面获得双重肯定;《独立营》入选2023年第二季度“辽宁好书”书单。
此外,计划出版的项目包括:《烽火家书》精选100余封抗战家书,以私人视角展现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雨林地带》讲述云南傣族竜人部落与汉族携手抵御日寇的故事;《我从太行山走来——百岁抗战老兵杜兰英回忆录》还原太行山抗战及后续革命历程;《西征 西征》长篇小说聚焦1936年至1938年东北抗联一军的两次战略转移,以“信鸽”为暗线串联多群体视角;《韩信坝》展现普通百姓在战争中的团结与牺牲;《抗日英雄杨靖宇》绘本以写实画面还原杨靖宇将军的革命生涯;《听火的孩子》展现少年儿童的抗日热情与成长。
辽宁教育出版社《百年风云——统一战线旗帜下的抗战大后方漫画文献整理与研究》,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2023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2024年度辽宁省重点主题出版扶持项目。该丛书围绕抗日救亡、时事政治、社会人生、文献史料四个主题,经整理、归类和编录共收录漫画作品4000幅左右,配以艺术评论专家撰写的相关研究文章40万余字,涉及漫画家约100人,分四卷10册。目前,本套丛书已基本完成前期编辑工作。7月25日,辽教社在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书博会)上举办了该书的新书发布预热活动。
2024年7月出版《国联密档037》,用文学手法再现了九一八事变后我国在国际社会争夺话语权战役的胜利过程。该书以小说的形式生动反映了东北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向世界呐喊出九一八事变真相的文学表达。该书入选2024年度辽宁省出版精品专项资金扶持作品(项目);入选“2024年第三季度辽宁好书”。
2025年7月出版《青春,我们选择了战斗》,是一部抗战题材的长篇小说,描写了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几位大上海的知识青年投笔从戎,投身到打击日本侵略者的血与火的战斗之中,并逐步成长为坚强的反法西斯战士的成长经历。该书目前已完成编辑,将于近期出版。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2025年6月出版长篇儿童小说《牛轭山下》。该项目入选“2024年度辽宁省重点主题出版扶持项目”“2024年度辽宁省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专项资金扶持项目(文学类)”。市场表现良好,获得大连暑期阅读“绿书签”推荐。
辽海出版社推出《九一八国难文学研究》。该书以九一八事变为历史背景,全面系统地梳理和分析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文学界在民族危亡时刻的回应与创作,通过对国难文学的文献整理、主题研究、作家群体分析以及文学刊物的考察研究,展现了九一八国难文学的丰富内涵与历史意义。在宏观展示九一八国难文学整体风貌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意义的历史和文学节点展开剖析,旨在从局部与整体、广度与深度的结合上勾画出九一八国难文学的史论性特征,以真实的文学历史记忆揭示日本侵华战争本质,敦促国际社会正视、反省日本侵华历史,对于当下的社会、文化研究与建设亦有重大意义。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成果,获得2023年度辽宁省出版精品创作生产专项资金扶持。
2025年2月推出《激流勇进——我的成长之路》,该书讲述了刘白羽追求光明、努力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动人成长故事。他投笔从戎,走上革命道路,以战地记者的身份见证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真实历程,写出了多部歌颂国家和人民的动人篇章。该书通过挖掘刘白羽成长道路上的闪光点和成才基因,揭示其人生成功经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借鉴和启发,激励青少年勇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辽宁民族出版社策划推出《抚顺抗日战争纪实》《山河铭记》2部作品。自2022年起,团队便启动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出版物筹备工作,选题策划重点锁定抚顺与本溪县——这两个在辽宁抗战史上具有中心地位的区域,旨在通过地域视角勾勒东北抗战的壮阔图景。
万卷出版公司策划推出《归队》,是“金牌编剧”高满堂在从艺40年之际、继《闯关东》之后推出的又一部以东北大地为故事背景的重要作品,入选2023年度辽宁省出版精品创作生产专项资金扶持作品。同名电视剧《归队》是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推进、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点献礼项目,计划于2025年9月在央视一套和腾讯视频同步播出。小说《归队》讲述了抗战期间一支东北抗日联军小队在与大部队、党组织失联的情况下,抗联队员为践行誓死抗战誓言,历经艰难险阻、生死考验,突破日军层层围堵后重新集结,最终重返战场的故事。
用坚守与执着镌刻历史温度
每一部抗战主题出版物的背后,都凝聚着创作者与出版人的心血,藏着许多令人动容的故事,让历史的传承更具温度与力量。
辽宁人民出版社《抗日:1931—1945》作者张民将军生于1933年,不仅亲历解放东北、华北、进军大西北等重大作战及抗美援朝战争,更是解放军第一代战略学专家,曾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略部副部长、战役战术部部长等重要职务。今年初,张民将军不幸与世长辞,而推动这部著作的出版,是他生前始终牵挂的深切遗愿。张民将军毕生深耕抗战历史研究领域,积累了海量珍贵一手史料,对战争史有着深刻独到的学术洞见。这部著作承载的不仅是厚重的历史记忆,更凝聚着一位老军人对历史传承的殷切嘱托与使命担当,这也成为激励出版社精益求精、确保高质量完成出版工作的强大动力。
辽宁美术出版社《胜利与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连环画典藏》编委会主任赵奇开创的“新写实主义”创作理念在《靖宇不死》创作过程中得到充分实践。为准确刻画杨靖宇将军形象,他历时2年踏访吉林濛江(今靖宇县)等抗联遗址,收集民间口述史料17万字,创作过程中六易其稿,最终形成以炭笔皴擦技法表现林海雪原的独特视觉语言。
春风文艺出版社《为什么战旗美如画》一书的策划初衷源于2019年国庆阅兵仪式上的战旗方队,当战旗方队伴着激荡的旋律缓缓驶过时,一面面承载着辉煌战史的旗帜迎风招展,既寂静又深沉地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为了确保图书内容的权威性和可读性,编辑向军旅作家胡世宗咨询合适的作者方向。陆续联系沟通过几位作者后,最终与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董保存确认合作,并由董保存引荐,又将中国军事科学院的资深研究员刘巍等加入作者队伍。军事科学院的研究员们则为书稿提供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和严谨的历史考证,为该书奠定了内容扎实的基础。
尽管作者团队在军史类图书写作上经验丰富,材料详尽,但该书的定位是权威且可读性强的军事题材通俗读本。因此,在统稿过程中,编辑写出了十几页纸的图书文本创作规划,与每位作者进行了深入沟通,对每篇文章展开方向进行确定,在稿件上做了细致的删改,力求在保证史实准确的前提下,提升文字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尤其对每篇故事的标题反复思忖,力求突出战旗部队的锐气和重要战役的亮点。经过多轮修改和二次改稿,书稿逐渐呈现出既庄重又不失生动的风格,达到了“突出人物、书写个体、彰显精神”的初衷。
辽宁教育出版社曾于2017年出版了《真相:TRUTH史料汇编与研究》,首次将尘封于日内瓦联合国总部图书馆80多年的中国抗战初期的珍贵史料完整再现。史料公开后在学术圈内引发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史料中的9位主人公,均为手无寸铁的知识分子,然而,他们用自己的智慧、鲜血甚至生命,赢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2021年秋,在编辑与作者牛茂杰的一次交谈中得知,他正在尝试将“TRUTH”(真相)改编成小说。职业敏感度让编辑立刻捕捉到里面的出版信息,一阵欣喜。这段历史不应只流传于学术圈,普通民众,尤其是青年,更应该了解。而讲故事是最便捷的传播方式。于是编辑与作者用了2年多时间,精心打磨出了《国联密档037》。在该书的创作生产过程中,先后被沈阳市委宣传部、辽宁省委宣传部列为重点项目。该书的创作也得到了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图书馆的大力支持,小说出版后,作者亲赴日内瓦,将成书赠送日内瓦总部图书馆收藏。
多维推广 长期规划
让抗战精神永续传承
为让抗战精神通过阅读深入人心,辽宁出版集团不仅精心打造出版物,还规划了丰富的后续阅读推广活动,并制定长期出版传播计划,确保抗战精神的传承常态化、长效化。
在阅读推广方面,集团将进一步利用图书订货会、图书博览会、读书节及线上读书分享活动等对抗战主题出版物进行多渠道宣传。邀请作者、学者与读者交流创作心得和历史研究成果,让读者面对面交流阅读感受。通过举办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深度解读图书内涵。加强与各级图书馆的合作,推进馆配工作。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推介,如开展“直播带书+实地探访”,主播在纪念馆、博物馆等地直播,手持书籍对照讲解。邀请作者、阅读推广人、编辑以短视频方式进行荐书。在读书APP推出“共读抗战经典”计划,如读完《为什么战旗美如画》前四章可解锁电商购书优惠码等相关活动。
在长期规划上,辽宁出版集团构建跨年度内容矩阵,并非局限于2025年抗战胜利80周年节点,而是形成了“过去—当下—未来”的持续输出节奏:2022年已推出《抗联一师》,2023年出版《独立营》,为抗战主题积累了前期内容基础;2024至2025年(抗战胜利80周年前后)集中推出《东北文化抗战(1931—1945)》《雨林地带》《抗日英雄杨靖宇》等核心作品,形成纪念高潮;2026年仍有《烽火家书》《我从太行山走来——百岁抗战老兵杜兰英回忆录》等作品延续输出,确保抗战主题的传播不随节点结束而中断,体现出“常态化、长效化”的规划思路。
同时,集团持续挖掘多元抗战记忆,拓展叙事边界,在长期规划中,注重从不同视角、群体、地域拓展抗战历史的叙事边界,避免内容同质化。
在群体覆盖上,从军队(《胜利与和平》《西征 西征》)到民间百姓(《独立营》《韩信坝》),从少数民族(《雨林地带》)到少年儿童(《听火的孩子》《牛轭山下》),持续挖掘不同群体的抗战经历,构建“全民族抗战”的立体图景。
在地域叙事上,从东北抗联(《抗联一师》《西征 西征》《抚顺抗日战争纪实》)到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区(《雨林地带》),从山东潍河(《韩信坝》)到太行山根据地(《我从太行山走来》),不断延伸地域覆盖,让不同区域的抗战记忆得到长期、系统的呈现。
在题材类型上,长期布局中包含纪实作品(《抗日:1931—1945》《东北文化抗战(1931—1945)》)、长篇小说(《抗联一师》《韩信坝》)、个人回忆录(《我从太行山走来》)、家书汇编(《烽火家书》)、儿童文学(《听火的孩子》《牛轭山下》)、绘本(《抗日英雄杨靖宇》)、连环画(《胜利与和平》)等多种形式,适配不同读者需求,确保抗战精神的传播能触达全年龄段受众。
辽宁出版集团以出版为桥梁,将历史的厚重与精神的力量融入每一部作品,通过精心策划、匠心打磨与创新传播,让抗战历史成为激励当代人砥砺前行的精神源泉,在铭记中传承,在传承中前行,让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流传在中华大地。
来源:辽宁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