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年,短视频平台上“包菜”相关话题播放量竟突破10亿!这颗再普通不过的蔬菜,凭什么能牵动这么多人的心?
老铁们,荔姐刷到一则可爱却充满烟火气的旧闻。
被北大、清华、人大学子共同爱戴的鹅腿阿姨,“失踪”前唯一带走的——竟然是一颗包菜。
当年,短视频平台上“包菜”相关话题播放量竟突破10亿!这颗再普通不过的蔬菜,凭什么能牵动这么多人的心?
说起包菜,不得不提到美食家蔡澜先生。在《很久没有好好吃饭》的末尾,他将包菜(椰菜/圆白菜)列为“最该好好对待的食材”第一名。这可不是随手一写,而是有着他深刻的价值考量。
平民的极致味道
包菜是“最便宜却最百变”的代表:可生吃、可爆炒、可炖、可腌、可拌沙拉,还可做泡菜、包馅料。蔡澜一直强调“贵的菜人人会夸,能把便宜菜做得好吃才是真功夫”,包菜正是这种平民智慧的试金石。
想想我们东北的酸菜白肉锅,那一口酸爽的包菜,不就是寒冬里最温暖的慰藉吗?
不挑产地、不挑季节
蔡澜在书里写道:“大江南北、一年四季都买得到,且始终有甜味。”对于讲究“随时能好好吃上一顿”的蔡澜来说,这种稳定可得性比山珍海味更重要。
咱东北人最懂这个道理——数九寒天,别的蔬菜贵得上天,唯有包菜,依然便宜实在,甜脆如初。
口感与健康的双重“零差评”
爽脆、回甘、久煮不烂,富含膳食纤维却热量极低,完全符合蔡澜“好吃不胖”的哲学。他不止一次在专栏里说:“如果你今天不知道吃什么,就把椰菜切丝炒一炒,五分钟就能安慰自己的胃。”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妈妈总是能用一颗包菜变出一桌好菜——手撕包菜、包菜炒粉、包菜饺子...简单却永远吃不够。
记忆与情感的“最大公约数”
蔡澜回忆儿时香港困难时期,“每家饭桌上都有一盘用猪油渣炒的包菜丝,一上桌就被抢光”。把包菜放在首位,其实是把“最多数人共同的味觉记忆”放在首位。
这让我不禁猜想:那位“失踪”的鹅腿阿姨,为什么独独带上一颗包菜?也许在她看来,这颗平凡的蔬菜,才是最实在的陪伴。
荔姐有话说
在这个追求精致美食的时代,我们是否忽略了最朴实的味道?鹅腿阿姨的“包菜”与10亿播放量的“包菜”,背后是我们对简单、真实生活的共同渴望。
正如蔡澜所说:便宜、亲民、四季常在、能高能低、能唤起集体记忆——这些优点加起来,让包菜成为“好好吃饭”最朴实也最牢靠的起点。
今天晚餐,不妨炒一盘包菜丝,品尝这份被我们忽略已久的平凡美味。
【快来评论区分享】你最喜欢包菜的哪种做法?有没有关于包菜的难忘回忆?欢迎在评论区与荔姐分享~
来源:神秘案件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