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没搞什么高大上的项目,就在深圳城中村做二手奢侈品鉴定回收。听起来土,但他靠这行,从租单间到买两套房,只用了22个月。这9个逻辑,听着不玄乎,全是他摔过跤才摸透的实在话。
发小2年不到,赚了600万,他告诉我9个搞钱的底层逻辑。
他没搞什么高大上的项目,就在深圳城中村做二手奢侈品鉴定回收。听起来土,但他靠这行,从租单间到买两套房,只用了22个月。这9个逻辑,听着不玄乎,全是他摔过跤才摸透的实在话。
第一个逻辑:不追热门,挖“没人疼”的冷门。
他刚起步时,身边人都去做直播带货、跨境电商,说这些是风口。他没跟风,蹲在华强北逛了半个月,发现一堆人拿着名牌包、手表想卖,却找不到靠谱的地方——专柜不收,小贩子压价狠,网上平台手续费高。他觉得这是个空子:有钱人多,闲置奢侈品就多,鉴定回收是刚需,但没人把这事儿做透。
冷门的好处是:竞争少,试错成本低。热门赛道像抢演唱会门票,挤破头还可能啥都捞不着;冷门赛道像逛菜市场,慢慢挑,总能捡到好货。
第二个逻辑:先做“减法”,再做“加法”。
一开始他啥都想做:鉴定、回收、寄卖、保养,恨不得把奢侈品产业链全包了。结果第一个月就乱了套:客户拿来个包,他既要看真假,又要算回收价,还要琢磨怎么寄卖,最后鉴定错了,赔了客户5000块。
后来他只做一件事:鉴定+回收。别的全外包——保养找专门的工作室,寄卖挂到平台上分成。自己只抓最核心的:怎么看包的走线、五金辨真假,怎么报价格让客户愿意卖、自己有的赚。专注之后,出错少了,效率高了,三个月就把赔的钱赚回来了。
赚钱就像用网捕鱼,网眼太密啥都捞不上,只留几个大网眼,才能抓住大鱼。
第三个逻辑:赚两种钱最稳——有钱人的小钱,普通人的刚需钱。
他回收奢侈品,赚的是有钱人的“闲置钱”。一个客户背腻了的包,原价3万,他2万收,2万5卖,客户觉得“比放家里占地方强”,他赚5000,双方都乐意。有钱人不在乎这点差价,在乎省心。
他还兼着给普通人做“鉴定跑腿”。有人网上买了二手包,怕假,花50块请他去现场看一眼,他跑一趟半小时,一天能接10单。这是普通人的刚需钱:不多,但稳,积少成多。
别总想着“一口吃成胖子”,有钱人的零碎钱、普通人的必需钱,攒起来比赚一笔大的更靠谱。
第四个逻辑:把流程拧成“绳”,重复赚。
他花了三个月,把鉴定回收的步骤写成“傻瓜手册”:第一步看客户发的照片初筛(排除明显假货),第二步约定时间地点(只在地铁站见面,安全省时间),第三步现场鉴定(看走线、五金、编码,列了12个必查点),第四步报价(按行情价打8折,客户不接受就加5%,再不行就放弃)。
这套流程固定后,他一天能接8单,比之前瞎忙活效率翻了3倍。后来他培训了两个徒弟,让他们照着手册干,自己只负责疑难杂症,收入直接翻倍。
赚钱的关键不是“做多少事”,是“把一件事做成可复制的流程”。流程越顺,越能躺着赚。
第五个逻辑:借别人的“力”,少自己“扛”。
他从没租过店面,鉴定就在地铁站,回收的货暂时放家里,攒多了就拉到广州的批发市场。他跟三个二手店老板合作:他负责收货,按成本价加10%给他们,自己不用压货,风险全转出去了。
有客户想卖高价,他不压价,而是介绍给寄卖平台,平台给他10%的分成。他说:“我一个人干不了所有事,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活,我赚中间的‘搭桥钱’,轻松还稳。”
别总想着“什么都自己来”,借别人的场地、渠道、人脉,花点小钱换大便利,才是聪明的搞钱法。
第六个逻辑:算“大账”,不算“小账”。
他刚学鉴定时,花了2万报了个培训班,有人说他傻:“网上教程有的是,何必花这钱?”他说:“网上教程漏了3个关键细节,我要是学错了,鉴定错一个包就赔不止2万。”
后来他给客户鉴定,从不吝啬“小钱”:看包时带个放大镜(15块),给客户递瓶水(2块),客户觉得他专业又实在,回头客特别多。
别纠结“花了多少钱”,要想“这钱能帮我赚回多少”。该花的钱不省,才能赚更多钱。
第七个逻辑:让老客户“带”新客户,比自己拉新省钱。
他有个规矩:老客户介绍新客户来卖货,成了就给老客户200块红包,或者免费鉴定一次。有个大姐半年介绍了12个客户,光红包就拿了2400,他却通过这些客户赚了5万多。
拉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比维护一个老客户高10倍。老客户说一句好话,比你发100张传单都管用。
第八个逻辑:学本事盯着“结果”,别盯着“证书”。
他没考什么“奢侈品鉴定师证书”,就跟着师傅看了500个真包、300个假包,记每个细节:真LV的走线是45度角,假的歪歪扭扭;真劳力士的表镜边缘有细微弧度,假的是平的。
有客户拿着“证书”来炫耀自己的包是真的,他一看走线就摇头:“证书能造假,包的细节造不了。”客户不信,拿去专柜,果然是假的。
本事不是靠证书证明的,是靠“能不能解决问题”。能赚钱的本事,都是练出来的,不是考出来的。
第九个逻辑:钱要“流动”,别死存。
他第一个100万到手,没存银行,花60万买了套小公寓(租金能覆盖月供),剩下40万投到培训徒弟上。徒弟上手后,给他带来的收益比存银行利息高10倍。
他说:“钱就像水,不动就臭了。赚来的钱,要么投到自己身上学本事,要么投到能生钱的地方,才能越滚越多。”
发小的600万,没什么传奇。就是选了个冷门赛道,把一件事做透,借别人的力,让老客户带新客户,再把赚的钱滚起来。
这9个逻辑,核心就一个:搞钱别想太多虚的,抓准一个点,做扎实,让钱流动起来,自然就赚到了。
你身边肯定也有这样的机会:小区里的闲置物品处理、写字楼里的文件整理、宝妈们的育儿二手置换……别嫌小,按这逻辑做,说不定下一个赚600万的就是你。
来源:人人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