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程做了好些年,面向孩子和家长的分享也完成了许多,我们没想到,有一门训练营,结营的时候,画风是这样的——
课程做了好些年,面向孩子和家长的分享也完成了许多,我们没想到,有一门训练营,结营的时候,画风是这样的——
“孩子在屏幕前哭着和老师说再见……”
“比我在家带他学省心多了,而且有节奏。我带他学,就是三天的热度,忙起来完全不记得。”
“每周我都陪着孩子一起学习,享受古文课。”
“上过这波课,我发现孩子背诵起来飞快!”
这些对话,都发生在两个月前刚结营的《三联小古文精读营》共学社群中。
要知道,在进行课前调查的时候,我们收到的问题许多是:
“孩子觉得文言文太枯燥了,根本学不进去。”
“没搞明白,学文言文有什么意义。”
“文言文也太难了吧,现在还提高了要求,增加了篇幅。”
“老师总说‘背就行了’,但问题是孩子背不下去。”
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变化?
这要从“文言文”这个许多人眼中的拦路虎说起。
孩子听到文言文就犯怵,背后藏了3重恐惧:
其一,是字词语法。
大多数孩子“读不懂”文言文,就卡在了这一关。文言文的许多字词与现代汉语相比,不是意义有所不同,就是用法相差甚远。用现代的思路解古代的题,难于上青天。
其二,是文言文承载的“文章”“文学”的深厚内涵。
收录课本、试卷的文言文,都是历久传诵的经典名篇。它们往往承载了明确的实用功能,同时兼备文学性。背到头疼的《出师表》《兰亭集序》,文字背后都有先人想要传达的真实意图和情感,在孩子这个年纪不易理解。
其三,是背后隐藏思维方式和传统文化。
例如《爱莲说》,用比喻来进行论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样的文章,用类比进行论证,“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这背后体现出偏感性的民族思维方式,传达的则是古代仁人贤士的情意与思想。
《小舍得》剧照
胡晓丹老师是前人大附中语文组组长,对孩子们的困惑了如指掌,她的课将这些恐惧和障碍都考虑在内,进行了独出心裁的设计。
三行对译——
训练营中,孩子们人手一册独家教案《三联小古文精讲伴读手册》,胡晓丹老师在第一时间就主张设计成三行的样式,一行原文、一行重要词语、一行译文。这源于她在人大附中执教的时候,要求学生们记文言文笔记的格式。没有尾注、省去翻页的麻烦,还能分行遮挡,练习理解。
文白倒译——
大多数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会要求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来考察学生是否理解。但胡晓丹老师另有一招:给出白话文,让学生用文言文写出来,以此来检查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照原文再看,孩子自己就能品出来不同词语的区别,以及文言文的魅力了。
主题式教学——
既然“文以言志”,胡晓丹老师干脆把“志”分了类。从寓言、传说,到志向情怀、治国之道,整整九大主题,涵盖孩子能遇到的各种类别,从易懂的篇目入手逐渐深入,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随机分配”模式,让孩子学个明白。
专心学习的小学员
胡晓丹老师的锦囊妙计不只这些,课堂上她会毫无保留地一一抖落,分享给学生。
这也是许多孩子,包括家长,听完课后感叹很有收获的关键所在。
上一期课程开营后,我们便关闭了报名入口,不断收到私信“新一期还开吗”,不少参与了过的营友,也将训练营推荐给身边的亲友,询问我们下一期的开营时间。
来了!三联《给孩子的文言文精读营》秋季班,迎着大家期待的目光,来了!
主讲人依然是前人大附中语文组组长、原北京市中考语文阅卷组组长胡晓丹老师。
这一次,老师讲解的篇目更加聚焦初中重点文言文,带孩子从启蒙到进阶,掌握文言文的学习之法。
配合秋季学期9月26日开营,为9—14岁初小衔接黄金期的孩子量身打造。训练营包含12次精读直播课程(80分钟/课)+3次诵读直播课程(60分钟/课),让孩子在学习状态里轻松跟进~
想让孩子吃透文言文的家长,进!
▼如有问题
您可添加爱玛老师进行咨询
名师坐镇,全程直播
收获人大附中的独家学习法!
对于处在文言文启蒙关键期的孩子来说,遇到合适的老师很重要。精读营的主讲人是前人大附中语文组组长、资深语文教师、语文中考阅卷组组长胡晓丹。
作为拥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胡晓丹老师深知新教改后考察重点的变化及学习方向,也很善于调动孩子的兴趣点。
在课程中,她会带来自己在人大附中教学时的独家又有效的学习法。比如三行对译法、文白互译法等等。
同样地,她也会对孩子的学习规划提供有用的建议。
有这样一位师傅领进门,每一次的学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接轨新课标,学习更高效
除了课内部分的理解,课外学习也是一大难点。
课外部分不会出现在课本里也就意味着当考题出现,如果孩子完全陌生,只能交白卷。
新课改后,文言文考察方式更丰富了,传统的学习方法已经无法满足要求
所以,对很多孩子来说,怎样在课内基础上提升,课外拓展到底应该学什么、怎么学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这次不用焦虑了,这门课会帮大家缩小范围,划出重点。
胡晓丹老师紧扣新课标,精选出了40篇校内外必读文言文,进行精读讲解;同时还有35篇课后拓展阅读篇目,让孩子进行课后练习。
这些文章篇幅短小,精炼却不失哲理,不但不会让孩子有畏难心理,而且只要跟着学下来,即使往后考到课外部分,也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从容应对。
1+X的学习模式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只讲具体篇目的知识还不够。精读营同样注重培养孩子的知识关联能力。比如上完课,孩子可以在学《黔之驴》时联系到蒲松龄笔下的狼;从《论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想到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读到“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时,会马上明白同样的“亲”和“子”的用法并不相同。
这样一来,即使课程结束,这种一通百通的能力也会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大有助益。
难度分级设置,助力孩子阶梯式提升
学古文,不能舍近求远。一开始就“上难度”,孩子听不懂不说还会很抵触。所以,课程特别设置了系统的架构,会按照这一阶段的学习规律,从小学逐渐提升到初中难度。
像第一阶段,胡老师会先带着孩子读《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等寓言和传说。这些故事不但有趣而且充满了想象力,孩子很容易就能被吸引进去。有了兴趣的积累,之后的一步步提升才会水到渠成。
而第二步,就是通过古文背后的文化故事,让孩子“知其所以然”。
比如,《黄生借书说》中的“汗牛”,是指富贵人家的书搬运起来使牛累得流汗,跟成语“汗牛充栋”是一个意思……
不仅如此,孩子还可以了解到,人名年龄称谓、古代官职名称、地理知识、历史故事、人物故事、风俗礼仪……
如此延展下来,孩子不知不觉就能积累100+文学历史常识,既补充了必备知识又开拓了眼界,可谓一举两得。
有了背景知识的补充后,胡老师会根据篇目,就文言文重点考察的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做详细讲解。
如 “夸父与日逐走”,孩子很容易按照现代意思理解为 “行走”,从而误解文意。胡老师会就这些古今异义词的误用进行纠正;
也会讲解很多常见的一词多义,像 “学而时习之” 的 “之” 是代词,指代学习的内容;“水陆草木之花” 的 “之” 则是助词,相当于“的”。
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帮孩子打好基础,直至弄懂文言文的个中关窍。
整个学下来,孩子就能掌握:
常考虚词15+
常考实词100+
4大关键能力:三行对译、文白倒译、复述能力、课外迁移能力
我们还为大家准备了一本伴读手册,方便孩子巩固学习,查缺补漏。
主题式教学,主旨把握更清晰
我们也把讲授的内容分为9大主题,围绕一个个有趣的主题构建文言文学习情境。这样的“情景式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也可以通过主题,帮孩子把分散的文言文知识串联起来。
比如在《桃花源记》和《小石潭记》中,可以对比不同作者描写山水的手法、情感表达以及体现的个人心境。这样一来,孩子们可以将原本孤立的字词、语法、文学手法等知识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
孩子不但可以在同主题下进行课内外拓展,也可以就地取材,加入作文素材库。
理解与朗诵并行
新增设文言文诵读直播课
一站式解决文言文学习痛点
文言文素养的提升,也需要从培养语感着手。前央视主持人、声音教练汤伟老师为大家准备了3次直播诵读课+课程配套熏听音频。抓住孩子记忆力黄金期,孩子们能够在直播互动中,掌握正确发音和诵读节奏,感受古文的韵律和美感,提前做好背诵积累。
配套“家长课堂”
观念提升,共同成长
考虑到教育不仅放在学校中,也应该延续到家庭内。于是我们还为家长们准备了3节“家长课堂”录播课。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副编审陈恒舒,将针对家庭教育的话题进行讲解,比如“助力孩子学文言文,家长可以做什么”“如何学习文言文”等等。
金牌助教+社群全程伴学辅导
巩固学习成果
精读营还有专业背景助教全程跟随,解答相关问题,保证孩子的学习进度。
另有丰富的课程加油包,为孩子的文言文学习随时补充加餐。
家长们关心的问题,我们同样深思熟虑过了:
对于初中孩子的家长来说,可能会担心前面两周的内容比较容易,是不是不用学了?
其实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复习的好机会。他可以趁此机会在课程前半程将重点梳理的一些文言常用字词、句式表达和文言学习方法进行补足。
小学高年级孩子家长可能也会问,课程后面难度越来越大,还会涉及初中的部分,会不会跟不上?
这个也不用焦虑。后面的难度提升其实是为了帮孩子打好提前量,做好小初衔接。如果担心跟不上,课程是可以反复收听的,家长可以帮孩子储备下来,以应对未来不同阶段的学习难度。
精读营会从9月底开始,一直持续到12月份。在3个月的时间里,大家也可以一边对照着学校的课程内容,一边用这门课作为知识补充和延展。
无论孩子想:
拥有长期受用的古文学习方法论
激发兴趣、提升语文素养
亲身体验古文之美
都欢迎同我们一起,进入《给孩子的文言文精读营》秋季班。
▼课程安排
开学季早鸟优惠
▼如有问题
您可添加爱玛老师进行咨询
参考资料:
王荣生,《文言文教学教什么》
作者:晨曦
来源:没谱的高中历史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