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果”现身合肥街头!点燃市民好奇心,专家揭秘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4 15:02 1

摘要:9月3日,市民牛女士途经和平路时,被树上一簇簇形似放大版“桑葚”的红褐色果子所吸引。牛女士顿时充满好奇,求知欲爆棚,想知道这究竟是什么果子,于是向本报记者求助。接到求助后,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9月3日,市民牛女士途经和平路时,被树上一簇簇形似放大版“桑葚”的红褐色果子所吸引。牛女士顿时充满好奇,求知欲爆棚,想知道这究竟是什么果子,于是向本报记者求助。接到求助后,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这是白玉兰的果子。”合肥植物园科研科普中心主任詹双侯给出了答案。作为城市中常见的观赏树种,白玉兰在春日里先花后叶的景象广为人知,但其秋季成熟的果实却常常被人们忽视。

“这种果实叫聚合蓇(gū)葖(tū)果,是由数十个小果紧密排列在花托上形成的。”他解释道,这种果实在幼时呈青绿色圆柱状,好似迷你版的松塔;随着逐渐成熟,颜色会转为褐黄色,最终干燥开裂,露出内部鲜红色的种子群,宛如一串天然的玛瑙珠链。

记者了解到,完全成熟的白玉兰果实颇具戏剧性:原本紧闭的果壳会沿缝隙纵裂翻开,每个弯曲如钩的小果(蓇葖)向外翻卷,顶端还挂着丝状果柄,上面黏连着被肉质假种皮包裹的种子。“这一设计堪称自然的巧妙智慧!”詹双侯笑着说,“果壳开裂后,种子便能借助风力或附着在动物皮毛上进行传播,而红色假种皮则像诱饵一样吸引鸟类前来啄食,从而帮助植物扩大领地。”

尽管白玉兰果实的形态十分诱人,但詹双侯特别提醒公众不要轻易食用。他指出,虽然果实本身并无毒性,但口感苦涩、纤维粗硬,营养价值很低。更为重要的是,民间流传的“辛夷入药”实际上指的是白玉兰的花蕾,而非成熟的果实。

有趣的是,记者通过搜索社交媒体发现,往年有不少网友会将白玉兰果实捡拾回家,用线绳串成具有复古风格的手串。对此,詹双侯表示:“部分市民将果实串成饰品把玩虽无大碍,但仍建议避免接触汁液,以防引起皮肤过敏。”

他还进一步补充道:“容易与白玉兰混淆的广玉兰、紫玉兰等品种含有毒性成分,尤其是紫玉兰的果实,误食可能会导致中毒。”他透露,区分这些品种的关键在于观察叶片——白玉兰是落叶树,而广玉兰在冬季依然常绿,且叶背有锈色绒毛。

目前正值白玉兰的果期,市民可以尽情欣赏其独特的“红珠垂挂”景观,若想保留纪念,建议用相机拍照代替直接用手触碰。

合报小仙的自然派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日报-合肥晚报-江淮晨报-合新闻 记者庄文倩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合肥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