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张26岁,拿到诊断书那天,他整个人都懵了。医生轻声说出“艾滋病期”四个字,他脑子一片空白,反复问:“不可能吧?我去年只有一次高危行为,三个月后啥事没有,网上都说没事就没事了!”可医生的解释像一盆冷水泼下来:艾滋病不是三个月没症状就安全了。小张想起半年前莫名其
小张26岁,拿到诊断书那天,他整个人都懵了。医生轻声说出“艾滋病期”四个字,他脑子一片空白,反复问:“不可能吧?我去年只有一次高危行为,三个月后啥事没有,网上都说没事就没事了!”可医生的解释像一盆冷水泼下来:艾滋病不是三个月没症状就安全了。小张想起半年前莫名其妙的皮疹和低烧,当时以为是小问题,随手吃点药就过去了,谁能想到那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艾滋病最吓人的地方,就是它能藏在你身体里好多年,像个隐形敌人,悄悄搞破坏。很多人像小张一样,以为感染后很快会有大动静,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病毒可能在你体内待上7到10年,你却一点感觉都没有,照常上班、吃饭、睡觉,像没事人一样。
潜伏期长短因人而异,跟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有关。大多数人能“扛”好多年,但有些倒霉蛋属于“急速进展型”,可能半年到两年就出症状。还有极少数幸运儿,身体能控制病毒,潜伏期甚至超过20年。听起来是不是觉得有点玄?但这就是艾滋病的狡猾之处。
感染途径也会影响潜伏期长短。比如通过输血感染,病毒直接冲进血液,潜伏期通常短一些。性行为传播的,潜伏期可能长一些,但病毒从没闲着。它就像个偷偷摸摸的破坏者,每天都在啃你的免疫系统,等到你发现的时候,身体已经伤得不轻了。
潜伏期没症状,不代表病毒在睡觉。它其实一直在体内复制,慢慢把免疫细胞搞垮。就像房子被白蚁吃空,外面看没事,里面早塌了。等到免疫系统撑不住,各种奇怪的病就开始找上门,这时候才算正式进入艾滋病期。
很多人不知道,感染后2到4周,差不多一半人会有点像感冒的症状,比如发烧、喉咙痛、身上起皮疹,或者淋巴结肿大。这些问题一般一两周就没了,谁会往艾滋病上想?小张那次皮疹,以为是过敏,抹点药膏就忘了。还有一半人,连这些症状都没有,发现时往往已经晚了。
好在现在的检测技术很厉害。第四代检测试剂,感染后2到4周就能查出病毒。只要去正规医院或者疾控中心,抽点血,很快就能知道结果。如果4周后没事,基本可以松口气,想更保险,8周、12周再查一次也行。
如果你平时生活比较“稳”,没啥高危行为,1到2年查一次就够了。但如果有过不安全的性行为,或者共用针具这种事,建议每3到6个月查一次。性生活活跃的人,哪怕没高危,每年也最好查查,防患于未然。
万一真有高危行为,比如没保护的性行为,也别慌。有一种叫阻断药的东西,及时吃上,能大大降低感染风险。关键是时间,72小时内吃效果最好,越早越好。这就像给病毒来个“急刹车”,不让它在身体里扎根。
这事也提醒我们,健康不是闹着玩的。平时多留个心眼,少点侥幸心理,比啥都强。你说是不是?如果你身边有朋友对这事不放心,不如聊聊,劝他们去查一查。毕竟,身体的事,拖不得。你觉得这事该怎么提醒大家?
来源:天天在线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