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一梭一线,向世界讲述客家故事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4 16:23 1

摘要:在龙南市客家围屋斑驳的老屋光影里,常能看到一位身着靛蓝布衫、头戴“冬头帕”的客家阿姆,低头凝神,双手灵巧地忙碌着。梭子在她手里飞快穿梭,细密的丝线逐渐变成精美的织带。作为龙南“客家织带”技艺传承人,58岁的廖秋华守着这门老手艺已超过半个世纪。如今,她更想让这承

在龙南市客家围屋斑驳的老屋光影里,常能看到一位身着靛蓝布衫、头戴“冬头帕”的客家阿姆,低头凝神,双手灵巧地忙碌着。梭子在她手里飞快穿梭,细密的丝线逐渐变成精美的织带。作为龙南“客家织带”技艺传承人,58岁的廖秋华守着这门老手艺已超过半个世纪。如今,她更想让这承载客家人记忆的客家织带,走出围屋,走向世界。

根脉:油灯下的启蒙和一生的执

廖秋华的织带技艺,是从小看会的。“细妹仔(小女孩)时,娭毑(奶奶)会,姆妈(妈妈)也会,我就想,我也一定要会。”廖秋华的客家腔调透着朴实。童年的记忆里,油灯底下祖母和母亲的身影,伴着织机“咔嗒、咔嗒”的声响,是她最早的课堂。六岁那年,母亲终于肯教她了。小手握着梭子在粗丝线里穿引,没几下就磨出血泡。“疼吗?”母亲问她。她摇了摇头,还掏出小本子,歪歪扭扭记下母亲教的口诀。问她为啥这么喜欢?她说不上来,就觉得这是客家妇女该会的事,是骨子里的东西。

这份执着,让她成了圩市上公认的巧手。“万”字纹、“王”字纹信手拈来。但她不满足。有次在杨村圩,看到一位阿姆头上的冬头帕花纹很特别,她就一直惦记着。打听到那位老艺人住处,她翻山越岭找上门请教。一趟不行就去两趟,最后干脆把老艺人接到家里同住,诚心学艺。“选线要韧,纺线要匀,绕线要稳,固线要牢,编织要静……道道有讲究,靠的是心口相传。”年近花甲的廖秋华,谈起工序如数家珍。五十余载光阴,无论农忙稼穑还是生活琐碎,“打带子”从未间断,成了她生命一部分。那方寸织机,见证着她用梭线编织的朴实人生,更承载着客家人世代相传的勤劳与坚韧。

活力:守住老布的“根”,织出跨界的“路”

时代变迁,化纤布料和机械印花冲击市场。土布与手织带一度无人问津,同好零落,但廖秋华坚信:“春天定会转来!”

她深知,真土布是冬头帕的“魂”。这种纯棉老布,柔软透气、冬暖夏凉,是客家妇女抵御“三风”(风、寒、尘)的智慧结晶。眼见真土布日渐稀少,廖秋华忧心如焚。几十年来,她跑遍赣南乡野,听闻哪处有老织机织出的“好料子”,再远也要去寻。“机织布样子像,不经磨。”她抚摸着珍藏的土布,语气坚定,“没了土布这‘根’,冬头帕就丢了魂,客家的记忆就断了。”

2012年,客家冬头帕织带技艺入选赣州市非遗名录,给了她信心。为了让老手艺活下去,她开始大胆创新。她尝试在传统织带纹样里融入祈福、动植物、文字等现代元素。当游客提出将“围屋之都 山水龙城欢迎您”织成带子时,她两日不眠不休,潜心钻研,终获成功!新颖别致的织带广受本地人与游客喜爱。她的思路愈发开阔,将织带技艺巧妙应用于手腕带、腰带、服饰、挎包等日常用品,让客家纹样以更时尚、更实用、更个性化的方式走进现代生活。“廖秋华”三个字成了客家织带的金字招牌。濒临消失的老手艺,在她手中“活”了过来,找到了新路。

火:与时间赛跑,把火种交给下一代

2017年,廖秋华被正式认定为市级非遗传承人。高兴之余,压力倍增。丈夫身患食道肿瘤需要照顾又面临大额支出,另一边的公益传承入不敷出,家庭的重负时常让她喘不过气。更让她揪心的是:身边真正会这门手艺的,连十个都不到,年轻人不爱学。

“传承不能断!”她下了决心。在政府支持下,她办起了龙南客家冬头帕(织带)技艺传习所。她精心挑选学员,倾囊相授。把几十年积累的笔记整理成系统的教材,手把手、心贴心地教。罗志红、王春英、钟红玲等十几位学员,渐渐都成了行家里手。更令她欣慰的是,小孙女罗澄琳三岁时,就爱摆弄她的梭线,七岁已经能自己织点简单的花纹,成了龙南年纪最小的“织带妹”。看着孙女稚嫩的小手穿梭引线,廖秋华觉得,这门手艺有希望了。

她的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未来。2021年“双减”政策后,她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用“讲+演+带”的生动形式,让几千名中小学生亲手触摸、体验织带。2023年3月,她走进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成为技能导师,将客家织带技艺首次带入大学课堂,开创了非遗人才培养与大众传播的新模式。“传承才是我的初衷,只要有人学,我就会一直教下去。”廖秋华的话语,道出了一位“客家阿姆”最朴素也最宏大的心愿——让客家文化的薪火,代代相传。

世界:从赣南山乡到世界舞台

廖秋华心里装着更大的舞台:让世界看到织带技艺,看到客家文化。

2019年,她参加了国家文旅部主办的织造研修班,眼界为之大开。归来后,她兴奋地告诉学员:“我们一定要把客家织带送出国门,走向世界!”

自此,这位头戴冬头帕的“客家阿姆”,成了忙碌的文化使者。江西旅游博览会、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三亚国际文博会……都留下了她忙碌的身影。2020年底,儿媳刚生产,她便接到紧急参展邀请,带上织具奔赴赣州参展;随后又赴海南参加国际文博会;转头又现身龙南客家围屋高峰论坛。高强度奔波,只为让更多人,尤其是国际友人,亲身领略客家织带的独特魅力。

2025年6月,她参加由国家文旅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联合主办的“根与魂——物华天宝 非常客家”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在现场演示了客家织带技艺,引起香港市民热烈反响。

如今,廖秋华每年要参加数十场展演,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她,用一梭一线,向世界讲述客家故事。编织出一条连接传统与现代、沟通乡土与世界的文化纽带。

编辑:肖静 编校:张安然

值班主任:明心武 王长颉

编审:邓海明 肖明海

来源:客家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