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何新涵,无锡学院自动化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22级本科生。曾任校第一届学生校长助理、学生会第十二届主席团成员、院学生会文体部副部长、班级团支书等职务,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第十七届国际先进机器人及仿真大赛国赛二等奖、2023年睿抗机器人大赛水下巡检赛道国赛二等
National Scholarship
国奖风采录
何新涵,无锡学院自动化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22级本科生。曾任校第一届学生校长助理、学生会第十二届主席团成员、院学生会文体部副部长、班级团支书等职务,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第十七届国际先进机器人及仿真大赛国赛二等奖、2023年睿抗机器人大赛水下巡检赛道国赛二等奖、2024年睿抗机器人大赛平安城市赛道国赛二等奖等荣誉30余项,荣获无锡市优秀学生干部、校三好学生标兵等荣誉称号。
在人生的征途中,奋斗与不懈努力如同灯塔,照亮每个人通往成功的航道。对于何新涵而言,成长的每一步都充满了坚韧与奋斗。从家乡小镇,到充满机遇的大学校园,再到一项项竞赛的领奖台,这一路的蜕变,凝聚了他心怀高远志与不懈奋斗的力量。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他不仅是目标坚定的执行者,也是奋勇直前的逐梦人。
何新涵的家乡位于河南新乡的一个小镇,幼年家庭贫寒,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等一项项资助政策,使他成为国家资助的直接受益者。
迈入大学校园后,何新涵就立志要在学业上不断追求卓越,勤奋不懈。他深刻理解到,学习的道路上不存在任何速成的捷径,而是需要通过不断的积累、不懈的努力、持续的坚持以及不断的自我充实和提升。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使他连续三年保持了专业综合排名前5%的优异成绩。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中,通过这些竞赛,他不仅探索了自身的潜力和更多可能性,还获得了多项奖助学金和竞赛荣誉。
科研赛场绽光芒
何新涵深知自己的每一步进步和成长都离不开国家、学校和社会的关怀与支持。作为一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他并没有被单纯的课程设置所束缚,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宽广的科研和技术创新领域,他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更希望能在实际应用中解决现实问题,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习之余,他并不满足于课堂上的知识,而是主动寻找课外学习的机会。刚入学时,他就加入了校机器人技术团队,投身到机器人研发和比赛的实际操作中。起初,面对复杂的编程语言、硬件组装和实验数据分析,他常常感到困惑和迷茫。但他没有放弃,而是通过查阅大量书籍、参与技术讨论、向老师请教,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学习节奏。每天忙碌的身影成为了实验室最常见的风景,许多同学曾亲眼见证了他为攻克一个技术难题而一遍遍调试设备、修改代码,直到深夜。他的坚持和努力最终得到了回报,他所在的团队凭借创新的设计和稳定的性能,在第十七届国际先进机器人及仿真大赛中获得了国赛二等奖;2023年,他在睿抗机器人大赛水下巡检赛道国赛中再次斩获二等奖;2024年,凭借在平安城市赛道上的出色表现,他又赢得了国赛二等奖。每一枚奖牌背后,都凝聚着他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和执着追求。
心怀感恩传温暖
成长的背后是不断的实践和对理想的坚持。在校期间,何新涵先后担任了学生会第十二届主席团成员、校第一届学生校长助理、院学生会文体部副部长等职务。他深知,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的支持与协作,集体的进步也需要每个成员的贡献。在学生工作中,他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责任感与领导力,坚定了服务同学、服务社会的信念。
作为学生会干部,他不仅注重团队的执行力,更关心每个成员的成长。他时常组织座谈会,了解同学们的想法和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他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正直、敬业和负责任的态度,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高度评价。作为国家资助政策的受益者,他常怀感激之情,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铭记于心,时刻准备着以实际行动来回馈那些在他成长道路上给予帮助和支持的人。
在参与志愿和公益活动中,他深刻意识到,资助的力量应当超越校园的围墙,触及那些真正需要关怀与帮助的角落。于是,他组建无锡学院“筑梦政策宣讲”小分队,前往无锡、宿迁等地三十余所高中及社区,开展多场面对面资助政策宣讲活动,为宣传国家资助政策贡献了蓬勃的青春力量。此外,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在河南省安阳市红旗渠景区做志愿者期间,担任红色故事讲解员,巧妙地将红色故事宣讲与资助宣传相结合,在讲解红色历史的同时,积极宣传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未来他将继续用更加多元的形式、更广泛的方式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心怀感恩,励志成才,将温暖继续传递。
青年与时代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何新涵不仅关注自身的成长,更深知肩负着传播和传承的使命。他用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资助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援助,更是心灵的慰藉与精神的鼓舞。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