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罗永浩之后,“科技圈相声演员”的头衔似乎有被余承东接棒的趋势,当这位被戏称为“余大嘴”的高管在发布会上再次举起印有华为标志的麦克风时,观众们早已习惯了他口中那些石破天惊的表述。只是这一次,他抛出的“反向虚标”言论——“问界M8按同行标准该标780KM,我们只
在罗永浩之后,“科技圈相声演员”的头衔似乎有被余承东接棒的趋势,当这位被戏称为“余大嘴”的高管在发布会上再次举起印有华为标志的麦克风时,观众们早已习惯了他口中那些石破天惊的表述。只是这一次,他抛出的“反向虚标”言论——“问界M8按同行标准该标780KM,我们只谦虚地标705KM”——不仅没收获掌声,反而激起了舆论场的一阵哗然,同时,也引起了CLTC续航里程沦为车企遮羞布的质疑。
新能源汽车表显里程不可信,似乎早是心照不宣的共识,比如网友们就还能翻出了问界“高速续航打六折”的实测数据:问界M7 Pro标称CLTC纯电续航210公里,车主在高速120km/h工况下仅跑出130公里。这种“宣传与现实的割裂感”似曾相识。2023年,余承东为问界M7冠上“1000万内最好SUV”的头衔,却在懂车帝-40℃冬测中遭遇“滑铁卢”:增程版纯电续航达成率仅31.6%,排名倒数第一。当时他怒斥测试“多次长时间开车窗”背离真实场景,如今却用“反向虚标”将续航数据的话语权牢牢握在手中——按照他的逻辑,问界新M7 Pro CLTC综合续航1290km,实际跑不到就是用户“不会开车”?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套话术的“进化史”。从2022年“每度电能发3.13度电”的口误被恶意剪辑,到2024年“卖一台亏近3万”的成本哭诉,再到2025年脱口而出“一万六千公里”续航后改口,余承东的“语言艺术”总能精准踩中舆论爆点。内部员工那句“跟着余总干,得备三盒降压药”的吐槽或许道破真相:当“遥遥领先”的口号喊多了,连“反向虚标”这种违背行业常识的表述,都成了新的营销密码。
CLTC 续航里程是中国轻型汽车行驶工况(China Light-duty Vehicle Test Cycle)下的新能源汽车续航测试标准,主要用于评估车辆在模拟中国实际道路条件下的续航能力。
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测试体系,基于国内 41 个城市、3832 辆样本车的 3278 万公里实测数据,结合 20 亿条交通低频动态大数据制定而成。分为城市、郊区、高速三种工况,总时长 1800 秒(30 分钟),累计行驶约 14.48 公里,平均车速 28.96km/h,最高车速 114km/h。测试中 40% 时间用于加速,36% 用于减速,2% 为匀速巡航,其余为停车怠速,模拟城市拥堵路况下的频繁启停。
测试在温度 20-30℃、湿度 45%-80% 的实验室环境中进行,空调关闭,车辆负载 75kg(模拟驾驶员及少量乘客)。与国际标准 WLTP 相比,CLTC 更侧重城市低速工况,高速部分占比更小,平均车速更低。
受限于测试条件,实际续航可能与标称值存在差异。但法规明确禁止虚标,无论是美化得向上虚标,或是谦虚地反向虚标,也就是所谓的,测出来780KM续航,但只标705KM。
与全球主流标准相比,CLTC的“温柔陷阱”暴露无遗。WLTP(全球统一测试循环)包含超高速工况,平均速度46.5km/h,高速占比33%,实际续航达成率85%-90%。而CLTC因删除超高速段、低速占比过高,成为目前主流标准中“虚标”最严重的一个——其高速续航达成率仅60%-70%,远低于WLTP和EPA。
当车企宣传“CLTC续航600公里”时,消费者需自动换算——高速实际约360-420公里,冬季低温可能跌破300公里。这就像用买菜车的测试标准衡量赛车性能,却把结果当作高速续航的“金字招牌”。
也许,我们已经习惯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打折,习惯了高速工况,续航砍半,也习惯了冬季工况,续航再砍半,习惯了汽车厂商胎压调低0.2Bar减少滚动阻力、禁用座椅加热与空调降低能耗,更极端者如某实验室为“减重降风阻”直接拆除后视镜;这些操作让CLTC数据如同“开了十级美颜”。但面对愈演愈烈的乱象,监管层已亮剑:2024年7月,工信部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文,要求车企必须标注特殊场景续航,虚假申报最高罚200万元,2024年9月前完成存量车型标识更新。
从“续航刺客”到“反向虚标”:车企的话术进化史
曾几何时,当某位新能源车主在寒冬里看着续航仅剩100多公里的仪表盘——而这台车的官方标称续航明明是501km时,他或许不会想到,几年后车企的续航宣传会玩出“标低了反而值得炫耀”的新花样。从普遍“虚标吹破天”到如今流行“反向虚标”,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话术进化史,本质上是一场围绕消费者信任的“文字游戏”。
几年前的实测数据显示:特斯拉Model 3标称606km续航,实际仅能跑389km,虚标率36%;小鹏P7(图片|配置|询价)的702km标称值,在车主实测中缩水至445km。冬季低温更是“照妖镜”,东风本田e:NS1车主反映,标称420km的续航在冬天实际仅能跑99km,相当于打了2.3折。
就在消费者对“续航刺客”怨声载道时,余承东突然抛出“反向虚标”概念。他宣称“按同行标准该标780KM,我们只标705KM”,强调续航达成率超80%。那么,这种“反向虚标”能够突然成为余承东口中的“行业良心”吗?
从“吹破天”到“装老实”:消费者需要的不是话术进化
车企话术的迭代,暴露的是行业对“真实续航”的集体回避。当特斯拉被曝通过算法“乐观显示”续航里程,当某新势力将后视镜缩小15%只为降低风阻系数,所谓“反向虚标”不过是换了个马甲的营销套路。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从来不是“标低了”的自我标榜——正如中消协2025年呼吁的,让续航数据回归出行本质。
这场从“续航刺客”到“反向虚标”的话术进化,终究是车企将消费者焦虑转化为营销卖点的又一次尝试。只是当“标低了”也能成为宣传亮点时,或许更该追问:那个能让车主放心出发的真实续航,到底还要等多久?
车企把CLTC测试标准当成续航数据的“美颜滤镜”,消费者却在寒冬里开着“续航刺客”当冤大头——这场持续多年的数字游戏,该收场了。消费者不是傻子。从对“遥遥领先”话术的集体厌倦,到主动用“电池容量÷车主论坛平均电耗×0.8”计算真实续航,市场正在用脚投票戳破谎言。与其练嘴炮玩“反向虚标”的营销话术,不如诚实正直得尊重百年汽车制造工业,尊重行业标准。
要知道,翻来覆去的文字游戏,最终只会透支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信任。要知道,当所有车企都在比烂时,没有赢家——除了那些看透骗局后转身离开的用户。
来源:薇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