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初的杭州,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为浙江工业大学的开学典礼增添了一抹戏剧性的色彩。然而,正是这场“意外”,让校长在风雨中坚持完成致辞的画面,意外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更有网友调侃称:“校长头上的两股‘新流’,把浙工大送进了‘双一流’。”这看似荒诞的一幕,背后却折
9月初的杭州,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为浙江工业大学的开学典礼增添了一抹戏剧性的色彩。然而,正是这场“意外”,让校长在风雨中坚持完成致辞的画面,意外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更有网友调侃称:“校长头上的两股‘新流’,把浙工大送进了‘双一流’。”这看似荒诞的一幕,背后却折射出高校教育者的人格魅力与教育理念的真实写照。
在浙工大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正当校长准备登台致辞时,天空突然降下大雨。校方迅速安排两名学生为校长撑伞,意在保障校长的身体健康与演讲的顺利进行。然而,两位学生或许是紧张,又或许是缺乏经验,两人各自将伞偏向自己,导致校长被两把伞之间的“夹缝雨”淋得透湿,眼镜片上更是水珠四溅。但校长并未中断演讲,依旧坚持完成致辞,全程面带微笑,语气坚定有力。
这一幕被现场学生与网络直播观众捕捉,迅速在社交媒体上走红,成为开学季最“出圈”的高校新闻之一。网友们纷纷调侃“双一流原来是这么来的”,但也有人被校长的敬业精神与从容风度所感动。
表面上,这是一场“失败”的撑伞行动,但在教育的意义上,它却是一次成功的教学实践。校长在风雨中坚持完成致辞,展现的是一种教育者的担当与风骨。他没有因为突发状况而退缩,也没有责怪学生的失误,反而以一种宽容、幽默的态度面对这一切,这种以身作则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而两名学生的“画蛇添足”,虽显笨拙,却也真实地展现了青年学子在公共场合中的稚嫩与成长空间。他们的行为并非故意为之,而是出于保护校长的初衷,只是方式略显笨拙。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反映出学生对校长的关心和尊重。
近年来,高校开学典礼越来越注重形式与观赏性,追求“视觉震撼”与“仪式感”。然而,浙工大这场“不完美”的典礼却意外击中了公众的情感共鸣点。没有刻意安排的完美画面,没有过度修饰的台词,只有真实、自然、有温度的现场,反而更容易打动人心。
这种“去形式化”的表达,恰恰契合了当代社会对教育本质的回归诉求。教育不应只存在于光鲜亮丽的舞台之上,更应体现在日常点滴的言传身教之中。
校长的“落汤鸡”形象,不仅没有损害其威严,反而让他更贴近学生、更贴近人心。他的坚持与包容,正是教育者应有的风范;而学生们的慌乱与失误,也正是成长路上必经的一课。
这场雨,淋湿了校长的衣衫,却也淋出了高校教育中那份久违的真实与温度。或许,这才是“双一流”真正的含义——不是靠外在的光环,而是靠内在的精神与担当。
来源:故檐听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