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上任时,为了尽快熟悉村情民意,他走遍了村里的每家每户,练就了一双“铁脚板”,也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从最初仅凭一腔热忱办事的“调解新手”,到如今群众交口称赞的“贴心人”,他深刻体会到:调解不是简单的“劝和”,而是一门以法律定分止争、用情理
作为一名人民调解员
宝坻区牛家牌镇赵家湾村党支部书记
兼村委会主任董永忠
常年奔走于田间地头和街巷邻里之间
见证了一次次从“剑拔弩张”
到“握手言和”的温暖转变
刚上任时,为了尽快熟悉村情民意,他走遍了村里的每家每户,练就了一双“铁脚板”,也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从最初仅凭一腔热忱办事的“调解新手”,到如今群众交口称赞的“贴心人”,他深刻体会到:调解不是简单的“劝和”,而是一门以法律定分止争、用情理融化坚冰、凭真心守护和谐的“技术活”。
2024年7月,村里发生一起“狗咬狗”事件。村民赵某家的狗被邻居李某家的狗咬伤,双方因医药费争执不下,关系闹得很僵。面对这种状况,董永忠首先亮明法律底线:“根据《民法典》,动物致损由饲养人担责,这是法律明文规定的。”见李某低头不语,他转而采用“背靠背调解法”,单独对赵某说:“心疼宠物我们可以理解,但是也要冷静处理,毕竟都是乡里乡亲的,不能因为这件事结下仇怨。”又对李某说:“咱们换位思考一下,要是您家的宠物被咬成这样,您心不心疼?”最终,双方达成一致:两家人一同到宠物医院治疗伤犬,医药费由李某承担。调解结束后,李某主动带着赵某家的小狗,去宠物医院治疗、买药,两家的矛盾圆满化解。
董永忠在处理纠纷时,往往先用法律明确责任,再用情感软化立场,最后通过共同行动修复关系。他常备两件法宝:一本《民法典》随时普法;一份始终如一的耐心,认真倾听双方的所有委屈。
2025年1月,董永忠又接到一起因燃气管道安装引发的邻里纠纷。村民张某因安装燃气管道需在邻居王某家外墙上打孔,王某以“打孔破坏墙面,影响房屋质量”为由坚决反对,甚至扬言“谁敢动我家墙,我就砸了他的设备”。第一次上门调解时,双方剑拔弩张。董永忠先用“换位思考法”打破僵局:“王大哥您想想,如果您家以后改水电,管道得从别人家过,人家拦着不让,您心里啥滋味?”见王某低头沉思,他趁热打铁:“其实外墙打孔影响并不大,我让施工方给您做好防水加固,再写个书面保证。出了问题,我第一个负责!”董永忠又对张某说:“远亲不如近邻,王大哥其实很通情达理,您是不是也该表个态?”最终,张某主动提出为王某家免费粉刷外墙,王某也欣然同意,这场纠纷彻底化解在邻里温情之中。
董永忠认为,邻里纠纷没有输赢,关键要找到“平衡点”。对此,他总结出“三步工作法”:先听双方“倒苦水”,以建立信任,再用“假如我是你”促进共情,最后用“小补偿换大和谐”推动双方让步。
从事调解工作的这些年,董永忠处理过大大小小的纠纷几百件,从最初的“凭热情办事”到现在的“用专业解难”,他深刻体会到: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要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调解工作连接着党心民心,作为一名人民调解员,不仅要用“钉钉子精神”紧盯问题不放松,更要注重矛盾处理的方式方法,缓和修复矛盾双方的裂痕,用温暖照亮人心。每当看到当事人从“红着脸来”到“微笑着走”,董永忠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记者 宋尤然
通讯员 张子萍
编辑 邢亚楠
来源:天津政法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