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等L3的辅助驾驶了!最近传来的信号或证明,近几年没指望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4 17:10 1

摘要:“现在谁敢说L3?只要到L3,每次碰撞都是厂家买单!”沃尔沃高管一句话,撕开了车企对L3自动驾驶的集体恐惧。2025年,北京、武汉等地政策开闸,奔驰、华为高调宣传L3落地,但现实却泼了一盆冷水——技术能跑通,责任却没人敢扛。

“现在谁敢说L3?只要到L3,每次碰撞都是厂家买单!”沃尔沃高管一句话,撕开了车企对L3自动驾驶的集体恐惧。2025年,北京、武汉等地政策开闸,奔驰、华为高调宣传L3落地,但现实却泼了一盆冷水——技术能跑通,责任却没人敢扛。

某国产新能源的实测结果让人捏把汗:暴雨天摄像头识别率暴跌至65%,夜间对摩托车识别延迟超1秒;50岁以上用户接管延迟超6秒,40%的人根本来不及反应。更扎心的是,城市道路L3功能激活率仅23%,远低于高速场景的78%。用户用脚投票的背后,是系统在极端场景的“掉链子”和人机接管的“真空期”。

轻舟智航CEO于骞点破真相:“衡量是不是真正的L3,在于出事故后车企敢不敢赔付。” 尽管北京法规明确系统激活时车企主责,但现实中事故仍判车主担责。奔驰在德国敢承诺事故全责,在中国却只字不提赔偿细则;华为ADS 4.0宣传“安全革命”,用户协议却藏着责任豁免条款。车企的扭捏,暴露了技术冗余度不足的硬伤。

欧盟给L3设了15道鬼门关:突发障碍物、隧道断联、传感器失效等极端测试,还要求数据必须本地存储。中国车企出海直接撞墙——百度萝卜快跑在欧洲被迫改用博世雷达,小鹏的端到端算法因未通过“5秒接管预警”测试遭拒。法规差异把L3割裂成“区域特供”,所谓“全球量产”沦为文字游戏。

一套L3系统成本近2万,激光雷达占60%,保费再涨18%,消费者直接捂紧钱包。更讽刺的是,用户对系统的信任度与车企宣传背道而驰:28%的人因报警声和导航提示冲突误判风险优先级,22%接管后出现操作失误。当“辅助”变成“干扰”,科技光环碎了一地。

广汽冯兴亚预言:“今年没L3的豪华车,消费者看都不会看。” 但现实是,政策绿灯已开,技术子弹却卡在责任、成本、信任的膛里。或许当车企敢为失误买单,用户敢在暴雨天脱手,L3才算真正落地。至于现在?劝你别等——它还在实验室和法务部的拉锯战中挣扎呢!

来源:爱车人士阿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