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3号那天,全国人都盯着阅兵直播,联勤保障方队一出场,镜头刚扫过去,山东枣庄一户人家里就炸开了锅,不是因为方阵走得多整齐,是家里人一眼就瞅见了队伍里的自家孩子——魏齐泽。
文 | 沧海阅铭
编辑 | 沧海阅铭
“文内所有信息皆出自权威媒体”
九三阅兵刚落幕,联勤保障方队里有个小伙火了,不是因为颜值多惊艳,而是他竟已是第二次站上阅兵场!
有人扒出这小伙的家族背景,看完直呼“太硬核”——一家三代几乎全是军人!
这个能两次接受祖国检阅的小伙究竟是谁,他凭什么能2次参加阅兵仪式?
9月3号那天,全国人都盯着阅兵直播,联勤保障方队一出场,镜头刚扫过去,山东枣庄一户人家里就炸开了锅,不是因为方阵走得多整齐,是家里人一眼就瞅见了队伍里的自家孩子——魏齐泽。
换作咱们普通人,看阅兵也就看个热闹,方阵里的人长得都差不多,哪能一下子认出来,可魏家不一样,估计早把魏齐泽的位置摸得门儿清,就等这一刻呢。
未婚妻邱雨当时直接从沙发上蹦起来了,嗓门都比平时大了“看到我老公了!太帅了!”那激动劲儿,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
家里长辈也没闲着,有的举着手机录像,有的戴着老花镜,眼睛都不眨一下盯着电视。
其实想想也能理解,自家孩子能站在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这可不是一般的荣誉,换谁家里出这么个人,都会激动到失态。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不是魏齐泽第一次上阅兵场了,之前建国70周年阅兵,他就已经在队伍里了!
一般人能参加一次阅兵,这辈子都够吹的了,他倒好,两次都能选上,这实力可不是盖的。
要知道,想站上阅兵场,不光得军事素质过硬,还得经过层层筛选,吃多少苦只有自己知道,能两次入选,说明魏齐泽是真的优秀。
而且两次阅兵间隔这么久,他还能保持这么好的状态,背后肯定没少下功夫,这种坚持和自律,真的挺让人佩服的。
魏齐泽和邱雨这对准新婚小夫妻,去年六月份就订了婚,俩人站一块儿,男帅女靓的,谁看了都得说句“般配”。
后来证也领了,本来都把婚礼定在今年三月了,喜糖估计都偷偷准备了不少,就等日子一到办喜事。
结果没成想,魏齐泽突然接到了要去参加九三阅兵的通知,这婚期一下子就跟重要任务撞上了。
换作一般人,说不定得纠结好一阵子,一边是一辈子就一次的婚礼,一边是难得的阅兵机会,选哪个都像割肉。
可邱雨倒好,没怎么犹豫就跟魏齐泽说,婚期推迟,先去忙阅兵的事儿!
最后俩人一商量,把日子改到了十月,说真的,能这么干脆利落地做决定,邱雨这姑娘是真拎得清,要知道,女生对婚礼大多都有执念,谁不想风风光光按时嫁人?
但她没把自己的小期待放在第一位,反而先考虑魏齐泽的任务,这份通透和大气,可不是谁都有的。
后来采访的时候,邱雨说起这事儿,语气特别平静,还说以自家这军人家庭为荣,肯定得支持丈夫的职业追求。
听她这话就知道,她打心底里理解军人的责任,没觉得推迟婚礼是委屈,反而觉得是该做的事儿。
而且俩人因为魏齐泽要准备阅兵,已经分开好长时间没见面了,平时想对方了,也就只能发个消息、打个视频,连个像样的拥抱都没有,这次在阅兵直播里看着对方,也算是一种特殊的“重逢”了。
想想也挺不容易的,别人谈恋爱能天天黏在一起,他们俩却得隔着距离熬着,就为了魏齐泽能安心完成任务,这种时候才明白,军恋里的“理解”俩字,背后藏着多少看不见的等待和付出。
魏齐泽家这边,那可真是把“军人世家”这四个字焊在骨子里了,他爷爷是1948年就入伍的老兵,当年还是个炮手。
到了他爸爸魏庆伟这一辈,也照样穿上了军装,虽然现在已经退伍了,但身上那股军人的劲儿依旧没散。
再到魏齐泽,直接接过了家里的“接力棒”,不仅当兵,还两次站上阅兵场,这祖孙三代,硬是把当兵的传统传得明明白白。
现在好多家庭别说三代从军了,一代能有当兵的都算少见,他们家这传承,真的太让人佩服了。
再看邱雨家,也跟军人有着扯不开的缘分,她爸爸邱学峰是退伍军人,妈妈当年也是军嫂,邱雨打小就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
估计小时候听着爸爸讲部队的事儿,看着妈妈怎么操持家里、支持爸爸,心里早就对“军人”“军嫂”这些身份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后来她自己也嫁给军人,成了军嫂,与其说巧合,不如说这是刻在骨子里的缘分,是家庭氛围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
更有意思的是,把两家凑到一块儿,算下来竟有四位军嫂——魏齐泽的奶奶、婆婆,还有邱雨的妈妈和邱雨自己。
你想想,这四位女性,一代接一代地守着家,支持家里的军人,从过去到现在,没一句怨言,就凭着一股韧劲儿扛着。
别的家庭可能是一个人操心家里,她们家却是一代代军嫂接力,这份坚守,真的不是一般家庭能比的。
采访的时候,魏齐泽爸爸魏庆伟说起儿子,那语气里全是羡慕和自豪,还说自己当年当兵没机会参加阅兵,没想到儿子这么厉害,能两次受阅,邱雨爸爸邱学峰也没藏着掖着,看着电视里的女婿,直接说“女婿是全家的骄傲。
两家老人不仅自己当过兵、当过军嫂,还这么支持晚辈,有这样的长辈在背后撑着,魏齐泽和邱雨才能更安心地各自承担起责任。
再看这些军嫂们看着柔柔弱弱的,家里真有事了,她们比谁都顶用,不光得管老人孩子的吃喝拉撒,家里水管爆了、电器坏了,也得自己想办法修;丈夫不在身边,心里的委屈、遇事的慌张,也得自己扛着。
说她们是家里的“情感支柱”和“生活顶梁柱”,真不是夸张,换作一般人,家里有事儿还能喊老公搭把手,可军嫂们只能自己硬撑,这份不容易,没经历过的人真体会不到。
邱雨总说要“向长辈看齐”,她可不是光嘴上说说,是真把长辈的样子记在了心里,小时候看妈妈怎么照顾爷爷、怎么支持当军人的爸爸,看奶奶怎么帮着婆婆操持家务、等爷爷退伍回家,这些画面早刻在她脑子里了。
现在自己成了军嫂,就照着长辈的样子做,支持丈夫的任务,把小家照顾好,这种不是靠说教、而是靠“看着学”的传承。
这家人常说的“无私奉献”“理解支持”,也不是挂在嘴边的空话,全是实打实的小事堆出来的。
邱雨愿意推迟婚礼,是理解丈夫对阅兵的重视,奶奶当年守着家等爷爷,是支持他保家卫国。
每一代军嫂都没抱怨过聚少离多,是知道“先有国才有家”的理儿,正是这份互相理解、愿意为对方付出的劲儿,才让这个家有了“小家大爱”的样子。
其实不光魏家邱家,全国还有好多军人家庭都这样,他们平时看着跟咱们一样过柴米油盐的日子,可关键时候总能把国家的事放在前头。
军人在前线保家卫国,军嫂在后方守着小家,没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全是日复一日的坚持。
咱们总说“家国情怀”多宏大,其实它就藏在这些平凡人的选择里,这些小家庭的坚守加起来,就成了守护咱们国家的钢铁长城。
魏齐泽能两次站上阅兵场,背后是他们家三代从军的坚守,还有四位军嫂一代代接力,邱雨为了支持他推迟婚期,奶奶、婆婆、妈妈也都用自己的方式守着小家。
说到底,哪有什么“势力硬”,不过是这一家人把“保家卫国”的念想传了一代又一代,把“理解支持”的心意融进了日常。
他们的故事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可就是这份平凡里的坚守,才最让人觉得珍贵,也让咱们真真切切看到了“小家大爱”到底是什么样。
来源:沧海阅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