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抄手,是川人餐桌上的“白月光”。薄如蝉翼的面皮裹着鲜嫩肉馅,轻轻滑入滚水,待浮起时捞入碗中,浇一勺清亮鸡汤,撒葱花、滴红油,再点几滴保宁醋。红白绿三色交织,像一幅水墨小品。
抄手,是川人餐桌上的“白月光”。薄如蝉翼的面皮裹着鲜嫩肉馅,轻轻滑入滚水,待浮起时捞入碗中,浇一勺清亮鸡汤,撒葱花、滴红油,再点几滴保宁醋。红白绿三色交织,像一幅水墨小品。
轻咬一口,面皮柔滑,肉馅弹嫩,汤底鲜中带辣,辣里透香,暖意从舌尖漫到心尖。成都人爱在清晨来一碗红油抄手,配一杯茉莉花茶,用温柔的辣唤醒沉睡的味蕾;而老茶馆里,老食客们边吃抄手边摆龙门阵,烟火气里藏着生活的从容。
若说抄手是川味的“婉约派”,兔头则是当之无愧的“豪放派”。成都夜市的摊位上,一盆盆卤兔头堆成小山,红亮的辣椒油裹着酱香,光是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吃兔头讲究“啃”的功夫——先掰开下颌骨,吮吸脑髓的绵密;再撕下脸颊肉,感受麻辣在舌尖炸开的痛快;最后连骨缝里的碎肉都不放过,啃得干干净净才罢休。这种“大快朵颐”的吃法,像极了四川人骨子里的直爽:不扭捏、不造作,爱就爱得热烈,辣就辣得彻底。
抄手的温润,是川人藏在烟火里的细腻;兔头的豪放,是巴蜀儿女骨子里的热烈。一柔一刚,一雅一俗,恰似川菜的AB面——既有“一箸入口,三春不忘”的温柔,也有“辣得过瘾,啃得尽兴”的痛快。这,或许就是川味最迷人的地方。
来源:百信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