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时间9月3日,女排传来朱婷、赵勇、张籽萱新消息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4 12:29 1

摘要:输给法国那一刻,我脑子里蹦出的第一句话是:原来女排也能这么憋屈。2025年世锦赛,1比3,八强都没摸着,历史最差。

输给法国那一刻,我脑子里蹦出的第一句话是:原来女排也能这么憋屈。2025年世锦赛,1比3,八强都没摸着,历史最差。

赵勇赛后一句“队伍年轻,输球练兵”,直接把球迷的火点炸了——练兵练到创纪录,这学费交得也太豪横了吧。

现场转播镜头切到他,脸色比场馆灯光还冷。

暂停时他喊的是“别急”,可场上姑娘越打越急,二传张籽萱传球高度像过山车,攻手扣完就摔,一传直接飞看台。

法国队教练倒是一脸轻松,暂停只说一句:继续跳发。

人家吃准了中国队怕冲,跳发轮次连得五分,赵勇手里换人牌翻得飞快,结果越换越乱。

说到底,选人这一关就卡住了。

名单公布那天,社交平台上全是问号:朱婷没回来,袁心玥也没影,副攻线直接让00后硬顶。

赵勇的解释是“给年轻人机会”,可世锦赛不是训练场,对面法国接应24岁,已经打了两届奥运。

年轻不是遮羞布,差距摆在那儿。

更离谱的是赛前情报。

法国队的跳发、副攻背飞,联赛里早就用烂,中国队却像第一次见。

暂停时助教递上的纸条,镜头扫过,密密麻麻全是英文,翻译还没看完,对手又得分了。

球迷在弹幕里刷:这准备了个寂寞?

于是网上开始疯传“郎导+朱婷”方案。

郎平当顾问,朱婷兼任教练和队员,听起来像武侠小说里的双剑合璧。

有人连夜P图,把两人头像拼在一起,配文“女排最后的底牌”。

可现实是,排协内部意见分裂:一派觉得朱婷没执教证,另一派担心郎导身体扛不住。

最扎心的评论是:当年铁榔头带伤上阵,现在连顾问都要体检报告。

其实赵勇也不是一无是处。

世界联赛打多米尼加,他让吴梦洁改打接应,效果奇好。

问题是他太想证明自己,世锦赛又把人家推回主攻,结果两头不靠。

球员私下说:训练时练的是A战术,上场突然变B,脑子根本转不过来。

这种临时起意,像极了我们临时改PPT,越改越慌。

张籽萱被网暴那天,我刷到一个视频。

小姑娘走出场馆,背包带断了,她蹲在地上系,手抖得鞋带成了死结。

她才17岁,联赛传球榜第一,到了世锦赛被追发成筛子。

法国队发球专找她,一传崩了,战术组织全乱。

有人骂她软,可没人提中国队接发球站位是四人,等于明牌告诉对手:就欺负你后排。

丁霞和刁琳宇更尴尬。

一个34岁膝盖积水,一个32岁肩伤复发,联赛都打不满全场。

赵勇不敢用,怕老将崩;用新人,又怕输。

最后选了最保险的:让张籽萱死扛。

这就像家里老人小孩都生病,你只能自己顶班,顶不住就是罪人。

现在压力全压到亚锦赛。2026年这场球直接决定奥运门票,赵勇私下跟助教说:再输就真没脸见人了。

可名单怎么定?

朱婷回归,训练量能不能跟上?

郎平就算坐镇,临场指挥还是赵勇拍板。

最怕的是排协又和稀泥:顾问有了,教练不动,最后变成“三驾马车”互相扯皮。

说到底,女排的问题不是缺某个人,是系统卡壳了。

青年队二传青黄不接,联赛赛程短得可怜,球员一年打的比赛还不如欧洲俱乐部一个月。

赵勇想练新人,可新人连高强度对抗都没适应,直接拉去打世锦赛,就像让高中生参加高考不模拟直接上考场。

那天刷到郎平旧采访,她笑着说:“输球别急着哭,先想想为什么拦网手型总对不上。

”现在这句话被球迷做成表情包,配文:赵勇指导,您想想了吗?

亚锦赛倒计时三百天,朱婷在意大利联赛扣完最后一个球,场边有中国记者喊:回来吗?

她没回头,只比了个“1”的手势。

有人猜是“一等”,也有人说是“一年”。

不管什么意思,留给中国队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来源:优雅原野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