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农户习惯用磷酸二铵作小麦底肥,但年年都会遇到苗黄、根短、易倒伏的问题。这不是地不好,而是施肥方法需要更新了——二铵只含氮磷两种元素,缺少钾和中微量元素,无法满足小麦全生育期的营养需求。
种地不能光靠老经验,施肥也得讲科学。单用二铵作小麦底肥的时代该过去了!
很多农户习惯用磷酸二铵作小麦底肥,但年年都会遇到苗黄、根短、易倒伏的问题。这不是地不好,而是施肥方法需要更新了——二铵只含氮磷两种元素,缺少钾和中微量元素,无法满足小麦全生育期的营养需求。
科学试验表明,采用新型配方肥料的小麦地,越冬苗成活率高达90%,而单用二铵的地块只有75%。使用新配方的地块,小麦分蘖多1-2个,主根长10厘米,亩产直接提高10%,折算下来每亩能多收百斤粮,而且每亩还能节省15-20元的成本。
01 老办法的问题:单用二铵缺了啥
单用二铵作底肥就像给孩子只喂肉不喂菜,前期看着还行,后期肯定跟不上劲。二铵作为一种二元复合肥,只含有氮和磷,完全不含钾元素。
小麦生长需要全面的营养供给,钾元素对抗冻抗倒伏至关重要。缺钾会导致小麦根系发育不良,抗逆性差,容易受冻害和倒伏。
此外,二铵中也缺乏锌、硼等中微量元素。近年来小麦白苗病多发,十有八九是因为缺锌。这些问题不在地本身,而在于施肥结构不合理。
02 新配方的优势:全面营养提产量
针对单用二铵的问题,农业专家通过多地实践总结出一套科学底肥配方,解决了单一施肥的弊端。
新配方包含三大组成部分:高氮高磷复合肥作为“主粮”,提供全面的氮磷钾元素;过磷酸钙作为“加餐”,提供更充足的磷元素并调节酸碱度;硫酸锌作为“小药引子”,防止白苗病发生。
这一配方的核心优势在于满足了小麦生长所需的所有养分。氮元素促进叶片生长,磷元素壮根,钾元素提高抗冻抗倒能力,锌等微量元素确保整个生长过程健康进行。
03 具体配方方案:三种材料组合
新配方的具体组成包括:高氮高磷复合肥每亩50-60斤,这是基础肥料,提供主要养分。
过磷酸钙每亩20-30斤,特别适合北方碱性土壤,既能提供充足的磷元素,又能调节土壤酸碱度。
硫酸锌1-2斤,补充锌元素防止白苗病,同时能够激活肥效,提高肥料利用率。
对于习惯自配肥料的农户,也可以采用另一种配方:磷酸二铵50斤、尿素30斤、氯化钾20-30斤。如果土壤缺硼缺锌,还需要添加适量的硼砂和硫酸锌。
04 操作技巧:搅拌顺序有讲究
施肥方法直接影响肥料效果。搅拌顺序不能错:先拌复合肥和过磷酸钙,搅拌2-3分钟;然后再倒入硫酸锌,继续搅拌1分钟。
施肥时要避免肥料直接接触种子,保持5-8厘米的距离,防止烧苗。如果墒情差,撒完肥后要及时浇水,促进肥料溶解和吸收。
用量要根据地力灵活调整:肥力好的地块用下限,瘦地沙土地用上限。
05 经济账:省钱又增产
从经济角度算,新配方不仅能增产,还能降低成本。实测数据显示,使用新配方每亩能省15-20元。
增产效果更为明显。对比试验表明,使用新配方的小麦苗浓绿,根系发达达30厘米;而单用二铵的小麦苗发黄,根长只有20厘米。
新配方能使小麦越冬成活率提高15%,分�数增加,亩产提高10%以上。这意味着同样的投入,能获得更多的回报,真正实现增产增收。
06 因地制宜:根据土壤调整配方
不同土壤需要不同的施肥策略。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粘重土地,应该多施农家肥或有机肥,化肥一次施足。
土壤贫瘠的沙土地,更容易漏肥漏水,应该多施有机肥补充有机质,化肥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施用。
盐碱地要避免使用碱性肥料,改用酸性肥料来平衡酸碱度,增强小麦根系吸收养分能力。
有条件的农户最好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确定最合适的肥料配比,缺什么补什么,既不浪费,效果也最佳。
今年秋播时节,试试这个新配方吧。
看着麦苗绿油油地过冬,根系扎实深入土壤,来年麦穗饱满压弯枝头——那种成就感,比什么都强。
好肥料不只是喂饱小麦,更是养好土地。地养好了,来年种啥都差不了。
来源:鲸落三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