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论述,引导青年一代从劳模事迹中汲取奋进力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劳模精神寻访团走进不同领域,挖掘关于何德军的老兵担当、何乃忠的教育坚守、刘桂芝和刘丽的工匠追求等鲜活案例。在他们的
探寻劳模足迹
传承奋斗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劳模精神寻访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论述,引导青年一代从劳模事迹中汲取奋进力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劳模精神寻访团走进不同领域,挖掘关于何德军的老兵担当、何乃忠的教育坚守、刘桂芝和刘丽的工匠追求等鲜活案例。在他们的故事里,触摸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感受劳模精神在岁月中的传承与焕新。
何德军
从战场到讲台
一位老兵的赤诚担当与家国情怀
退休后,何德军依旧坚守初心、发挥余热:他牵头组建诗词小组,以文字为载体传扬军人精神;疫情期间主动带头投身社区防疫,用责任守护邻里平安;还多次走进校园与社区开展宣讲,结合自身戎马经历与抗战历史,生动讲述红色故事,激励广大青年铭记初心使命、传承爱国情怀。
“听党话、跟党走,怀梦想又脚踏实地”,何德军用一生践行 “忠诚、奉献、传承” 的信念。作为连接抗战历史与新时代的精神纽带,他以实际行动让红色基因融入时代血脉,助力其代代相传。
团队成员与老兵何德军合影
何乃忠
以匠心育桃李,用坚守铸师魂
当前教育改革持续深化,何乃忠的教育历程更显意义非凡。从文革时期的坚韧青年,到获评全国模范教师,何乃忠以半生岁月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是改革开放中个人与家国同频的生动写照。
1977年,他借恢复高考契机考入大学,自此深耕数学教育。课堂上,他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融入杨辉三角形等教学案例,渗透数学思想,培育学生创新力;笔耕不辍间,他发表百余篇文章、编著多本教材,创办《数学蓝天》引领学生探数学之美,培育出清北学子、远郊区县理科状元等优秀人才。退休后,他仍通过微信视频号的方式无偿分享教学知识,以行动诠释劳模与工匠精神,寄语新时代青年要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
从抓住机遇改写命运,到坚守讲台点亮学子未来,何乃忠的故事满含教育者的赤诚与担当。
团队成员采访何乃忠老师
团队成员和老师与何乃忠合影
刘桂芝 刘丽
石油巾帼双英的匠心报国路
在我国石油事业发展征程中,刘桂芝与刘丽两位女性以精湛技艺与不懈坚守,书写“巾帼不让须眉”的担当。
刘桂芝是中国海油首批女焊工,为我国海洋石油焊接事业奠基。20世纪70年代刘桂芝获6GR国际电焊资格证,在日本电焊大赛战胜国手,评委们称其“焊活儿可免检”,获得了所有人一致的高度赞誉。
刘丽扎根大庆油田采油一线27年,实现了200余项技术创新,获得了35项国家专利,成为中共二十大代表、全国劳模。她用“螺杆泵免压井维修封井器底座”填补国内空白;领衔“刘丽工作室”,培养千余名技能人才,创效超亿元,用创新诠释大庆精神。
二人以匠心致初心,为石油事业注入女性力量。
团队成员及老师与刘丽合影
实践中感悟
感悟中传承
为从行动到思想深度贴近劳模精神,采访过后,团队成员在“实践中感悟,感悟中传承”,开展了“五个一”活动。
跟岗一天:成员跟随大庆油田工人刘丽完成日常工作,直观感受其岗位坚守与职业素养;
开展一场劳模主题宣讲:以劳模事迹为核心,成员面向社区群众宣讲其精神内涵,在传播中深化理解;
整理一本工作笔记:成员梳理何乃忠老师的工作手札、教案和书册,提炼其工作方法与思维模式;
还原一个经典场景:何德军老兵为团队成员复现国防宣讲,体会退伍不褪色的抉择与坚守;
复刻一堂教学示范课:成员模仿何乃忠老师新媒体形式的教学,与何乃忠老师一起完成多堂视频课,实践其育人理念与技能传承方式。
何德军老兵为团队成员复现国防宣讲
团队成员面向社区群众宣讲劳模事迹及精神
团队成员梳理何乃忠老师的工作手札及奖状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