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在菜市场碰见张姨,她手里拎着半袋土豆,站在路边抹眼泪,声音有些发颤:“昨天我生日,儿子儿媳连个电话都没打,我炖了他们爱吃的排骨,热了又热,等到凉透也没人来……”说着说着,眼圈就红了。这话说得在场的人都心里一酸。其实像她这样的老人不在少数,一辈子辛辛苦苦把
前几天在菜市场碰见张姨,她手里拎着半袋土豆,站在路边抹眼泪,声音有些发颤:“昨天我生日,儿子儿媳连个电话都没打,我炖了他们爱吃的排骨,热了又热,等到凉透也没人来……”说着说着,眼圈就红了。这话说得在场的人都心里一酸。其实像她这样的老人不在少数,一辈子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盼着老了能享点清福,可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有的孩子常年在外,逢年过节都不露面;有的即便住得近,也总是冷淡敷衍,连一句贴心话都难得听见。那种被忽视、被冷落的感觉,比冬天的风还刺骨。
可转念一想,咱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能安安稳稳、快快乐乐地过晚年吗?真没必要因为孩子的态度,把自己的心情和生活全毁了。气坏了身子,愁白了头发,到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要是真遇上了儿子儿媳不够贴心的情况,别急着伤心上火,把下面这几件事做好,日子照样可以过得热气腾腾。
首先,别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以前总说“养儿防老”,可如今时代变了,孩子们也有自己的难处。工作忙、压力大、小家庭一堆事要操心,能常联系已是情分,不能强求。张姨后来想通了,不再天天盯着手机等电话,反而报名参加了小区的广场舞班。每天傍晚,她和一群老姐妹在音乐声中扭扭腰、摆摆手,出一身汗,神清气爽。跳完舞,大家一起去吃碗热腾腾的馄饨,说说笑笑,日子过得比年轻时还热闹。周末她还跟着几个熟识的阿姨去郊外踏青,拍的照片往朋友圈一发,点赞评论不断,她笑得合不拢嘴。她说:“以前总觉得围着孩子转才是幸福,现在才知道,自己也能活出滋味来。”
其次,把自己的身体照顾好,这才是晚年最大的底气。很多老人一辈子省吃俭用,好东西留给孩子,自己生病了也硬扛着,舍不得花钱看病。可一旦真倒下了,不仅自己受罪,孩子也未必愿意耐心照顾。小区里的李叔以前就是这样,顿顿吃咸菜配馒头,营养跟不上,去年体检查出高血压、高血糖,医生说得吓人。从那以后他彻底改了习惯:每天早上一杯牛奶、一个鸡蛋,晚上雷打不动去公园快走半小时,药按时吃,医院定期复查。现在他精神头十足,上个月还独自坐公交去邻市看了老朋友。他说:“我现在明白了,我身体好,不拖累孩子,就是对他们最大的负责,也是对自己最好的交代。”
再者,放下那些“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就该怎样”的执念。王婶以前总因为儿子一周不打电话就心神不宁,觉得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儿媳没给她买衣服,她就觉得被嫌弃了,暗自落泪。后来社区的心理老师开导她:“你已经尽到了父母的责任,孩子现在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生活,不必再用过去的付出去衡量现在的回报。”王婶听了,慢慢不再纠结,儿子不打电话,她就追剧、听广播;儿媳不送礼,她自己去商场挑喜欢的。她发现,不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心里反而轻松了,日子也顺了。偶尔儿子在朋友圈给她点个赞,她都觉得是惊喜。
最后,要学会经营自己的小快乐。赵姨的儿子儿媳很少来看她,可她的生活一点不冷清。她跟邻居学织毛衣,织好了送给亲戚家的小孩,人家一夸,她心里美滋滋的。每周三下午,她准时去社区活动室打扑克,赢颗糖都能乐半天。上个月她还和几个老姐妹报了个短途旅行团,去了趟古镇,拍了好多照片,回家做成相册,天天翻看。她说:“以前总觉得没人陪就孤单,现在才发现,快乐可以自己找。我不再是孩子的影子,我是我自己。”
人到晚年,孩子孝顺是福气,不孝顺也不必自怨自艾。生活是自己的,不是活给别人看的。把希望放在自己身上,把健康牢牢握在手里,放下不该有的执念,主动去发现、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小确幸。只要心不老,日子就不会荒。咱们这一代人,吃过苦,也懂得珍惜。只要愿意迈出一步,晚年照样可以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老伙计们,别等别人来温暖你,自己先燃起来。阳光照进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幸福一直都在身边。
来源:小乔神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