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多次敲打“流量”为啥还不长记性?这次阅兵给出最直白答案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4 15:15 2

摘要:先抛结论:观礼台上坐的是干实事的人,不是靠数据冲出来的脸。你可能在找某些热搜常客,找不到,对吧?不是疏忽,是态度——把位置留给真正扛过事的人,这事儿比“出圈”更重要。我看现场视频那会儿就想,这碗鸡血,不必靠明星背书也够热。

先抛结论:观礼台上坐的是干实事的人,不是靠数据冲出来的脸。你可能在找某些热搜常客,找不到,对吧?不是疏忽,是态度——把位置留给真正扛过事的人,这事儿比“出圈”更重要。我看现场视频那会儿就想,这碗鸡血,不必靠明星背书也够热。

说回标准。阅兵这种级别,向来看“价值”,不看“热度”。历年邀请主轴就摆那儿:英雄模范、行业尖子、国际友人。谁能进场?得有过硬履历,别给这个时刻添不确定因素。这点很现实,也很稳。

媒体早打过预防针。2021年8月开始,央视网连发五篇评论,话题直指“流量明星”的副作用,标题刀口够硬,《“流量明星”岂能没有正能量》《荒唐!不靠演技靠瞎捧“流量明星”注定成流星》,点到为止但话全说了。评论里提“德不配位”,还提对青少年的误导:把奢靡当成功模板,这就离谱。2023年2月又有一篇《“绝望的文盲”,能演好戏吗?》,没点名,谁对号入座自己心里清楚。

那几年闹出的幺蛾子,大家没忘。吴亦凡的性侵犯罪,张哲瀚的“精日”事件,郑爽的代孕和偷税漏税,名字一个个躺在记忆里。作品下架、内容限流,老剧还得“打码”才能播。你说风险大不大?在阅兵这种庄重场合,没人愿意押这种注。我也不愿意。

话说回来,“流量”确实厉害过。2014年,鹿晗在微博下一条评论量冲到1314万,破了世界吉尼斯纪录,数据盛景连着来;他电影《重返20岁》票房到3.6亿。那年《古剑奇谭》火到不行,李易峰在V榜霸榜78天,被视作“流量时代”的起点。后来商业价值就像装了涡轮。选秀造星也快,从素人到“顶流”也就几个月,粉丝应援的排面像大型活动,真有那味儿。可风吹久了,沙子也会露出来,你懂的。

再看这次到场的人。运动员的身影很扎眼,国家队队服一亮,稳。马龙、陈梦、汪顺晒了现场图和“受邀请柬”,退场视频里还能认出盛李豪、潘展乐、郑钦文,他们是靠金牌和汗水站进去的。演员里,张凯丽自称“老兵”,镜头前眼眶发红;杜江演过不少军人角色,在现场放了张“还愿照片”。企业家里,雷军凌晨3点多就出发去天安门广场,这时间点,真不摆拍。文化类主播里,董宇辉没放自拍,但他拍的海军、武警方阵画面说明一切。网友还抓拍到姚明、甄子丹,认出来的那种惊喜,很接地气。

有读者问:那当红面孔呢?确实不多。别想复杂,就是取舍。把镜头留给更能代表“正能量”的人,这决定不花里胡哨。你说遗憾吗?也许。但稳妥,毫无疑问。想起2023年春节档《无名》路演,记者问王一博“对角色的理解”,他回了句“这个问题没有太大意义,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你”,短短几秒视频,把“绝望的文盲”这个词推上来。公众场合的表达,就是一枚硬币,翻面太快会手滑。

我站在屏幕前看完仪式,心里其实挺安静的。天安门广场风有点硬,方阵走得齐,装备看着新。镜头切到观礼台,那些普通但不普通的人坐在那里,神情各不相同,肩上的事儿却都不轻。没有千万粉丝,也能让人记住。说实话,这样更放心。你也会这么想吧?

来源:月光下畅想未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