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恐艾的朋友喜欢在电话里问张老师,说在中心留言区,张老师会建议大家尽量把咨询问题写的详细点,还要对问题进行几百字的回复。还不如学学其他老师,恐友问“某某行为有没有风险”或者“已检测到四周可以绝对排除吗”,直接回复“没有风险”或“绝对排除”不是简单省事,你好我
很多恐艾的朋友喜欢在电话里问张老师,说在中心留言区,张老师会建议大家尽量把咨询问题写的详细点,还要对问题进行几百字的回复。还不如学学其他老师,恐友问“某某行为有没有风险”或者“已检测到四周可以绝对排除吗”,直接回复“没有风险”或“绝对排除”不是简单省事,你好我好大家好吗?在这里,张老师还是想澄清一下,恐艾心理干预和疾病风险评估还是有一些差别,恐艾心理干预是需要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去了解其心理活动,看看哪些心理认知方向的错误造成了恐友们对应激原因的误解。
各位恐友可能一开始并不会意识到,恐艾的核心在于恐而不在于艾。很多恐友很执着地认为只要得到绝对保证,随着时间的流逝,自然就会脱恐了。然而事实上,来到恐艾中心的绝大多数恐友,前期其实已经在各大平台或各位专家那里获得了大量的保证,那么为什么依旧没有摆脱恐艾,并总担心自身还有艾滋风险呢。其实这就是恐艾产生的应激心理反应并没有根除,错误把应激反应的痛苦,强行归为是还存在着艾滋病既定的感染风险。希望各位恐友不要将咱们中心当成一个简单评估风险的地方,而是将中心看成除风险评估以外,更是心理支持和疗愈恐艾创伤的机构。让恐友们能从心理彻底走出恐艾才是我们的核心能力体系。
为什么建议恐友将艾滋病咨询问题尽可能写详细
为什么张老师希望大家尽可能在留言中展示更多恐艾相关的如具体行为、受到的刺激、原因和过程(非隐私)等信息,在恐艾心理咨询中,收集大量的信息是进行有效心理干预的基础,这一过程非常重要。通过收集恐友的基本信息,恐艾心理老师可以了解恐艾者的具体背景、恐艾程度、行为模式等,从而进行“风险+心理”的双轨评估。例如,恐艾老师需要了解恐艾者是否经历过高危行为、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当前的焦虑水平等,才能制定针对性的恐艾干预方案。一个恐友要想彻底脱恐,他需要明白自己目前处于的恐艾程度和水平,哪些恐艾心理认知掌握了,未来脱恐的方向该怎么走。
在恐艾恐友们提供大量的信息过程中,也是恐艾心理老师收集信息的过程中,是有助于咨访双方建立信任关系的。当恐艾心理老师对这个恐艾者的个人经历了解得越详细和全面,和恐艾恐友沟通时就更加得心应手,当恐艾者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帮助,也会更容易敞开心扉,降低因为网络彼此不熟悉不了解的阻抗,这为后续的恐艾心理干预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什么恐艾心理干预老师要更多了解该名恐艾恐友的大量信息,主要还需要去识别潜在心理问题。大家都应该知道,恐艾只是我们心理表现的一种形式,具体表现出对艾滋病的恐惧,但这些恐惧是需要各种心理活动的支持。比如我们所观察到的恐友,在第一次进行了个案评估以后,便发现他们可能同时存在焦虑症、强迫症等心理问题。通过详细的信息收集,恐艾心理老师可以较好去识别这些共病情况,从而为不同情况的恐友提供更全面的帮助。
为什么说心理彻底脱恐不是靠简单几句结论
为什么在中心留言区张老师会尽可能的详细回复问题,可能除了张老师自己也比较啰嗦,还是认为尽量多写点,一方面方便恐友加速理解自学脱恐,另外一方面则是恐艾心理问题的解决不能仅靠简单结论。恐艾心理问题的成因机制和解决远比给出简单结论复杂得多,这主要有好几个原因。
第一个,心理问题通常涉及认知、情绪和行为多个层面。例如,恐艾症不仅包含对艾滋病的错误认知,还伴随着强烈的焦虑情绪和反复检测等强迫行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维度多方面的干预。
第二,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恐艾者的背景、性格、经历各不相同,导致其恐艾的原因和表现也各异。简单的结论无法涵盖每一个个体的差异,难以产生实际效果。
第三个,恐艾心理干预是需要花可能比检测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心理问题的解决通常需要认知重构和行为改变的过程,这需要持续付出努力。例如,中心的一个恐艾者最初是想靠检测和保证来脱恐,他后来已检测23次且过了半年,网络上各个医生或志愿者保证他没事的结论少说也是上千条,依旧没脱恐。这不是医生和志愿者的问题,也不是他本人的问题。最后这名咨询者,通过和老师详细地电话沟通,才明白恐艾心理需要逐步修正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错误认知,后面又学习了如何应对反复强迫性怀疑、降低自身焦虑思维的技巧,通过老师的指导,逐步暴露提升了对不良情绪(忍不住担心怀疑,坐立不安)的耐受能力,才逐步走了出来。这个过程并不简单,光是疾病知识的熟练掌握和应用就不单单是几句话就可以内化的,而情绪管理和行为改善也需要逐步练习。
第四个,这个说法偏向于心理学的精神分析,重点放在家庭成员环境和成长史上,许多心理问题背后有复杂的潜在因素,如童年经历、重大事件、社会压力等。这些因素需要通过深入的心理工作才能触及,也非简单结论去解决。而任何心理学的分析和处理等工作都不是简单粗暴地去下结论,也不是就随便使用一个技术就可以直接解决。我们不需要给你定性,你是什么问题,你经历的事件给你造成了什么影响,某某疗法适合你,我们按步骤1、2、3就可以脱恐。我们不需要走形式,我们是要真正的让内心恐惧的这个巨大的阴影释放,并不断成长不被它影响。
所以,作为恐友,作为恐艾心理干预老师,我们都需要看见,看见咱们恐友具体发生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刺激,内心是如何活动的?我们在怎样的场景下会无法自控、绝望疯狂?我们第一次产生这样的症状是什么时候?每当什么事情发生时我就特别慌?我们除了已经尝试过的无效脱恐方式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应对。我们需要一起去面对,不断去找到让我们遇到刺激时,不再担心、焦虑、恐慌,让内心逐渐安稳下来的方法。这些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去下结论和决断的,是一个不断分析、逐渐尝试、越来越好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踏实转变的过程。最后祝中心所有恐友都早日脱恐成功,我们永远做您背后最稳定最坚实的靠山。
来源:恐艾干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