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坍”索求新·青年说】在青春里常思常新(青年干部交流第二期)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4 21:51 2

摘要:近年来,新坍镇立足深厚红色文化底蕴,持续创塑“坍”索求新党建品牌,着力引导全镇广大青年干部坚定信仰、韧性成长、担当作为,为奋力打造“绿色低碳特色镇、宜居康养生态镇、红色文旅示范镇”贡献更多青春智慧与青年力量。

近年来,新坍镇立足深厚红色文化底蕴,持续创塑“坍”索求新党建品牌,着力引导全镇广大青年干部坚定信仰、韧性成长、担当作为,为奋力打造“绿色低碳特色镇、宜居康养生态镇、红色文旅示范镇”贡献更多青春智慧与青年力量。

为助力青年干部扣好入职“第一粒扣子”,新坍镇创新实施“笃行焕新”培养计划,并在“红新之声”公众号开设【“坍”索求新·青年说】专栏,通过鲜活讲述不同岗位青年干部的心路历程、实践故事,充分展现他们由“纸上所得”转化为“民生所获”,推动更多年轻同志发挥“挑大梁”作用,进一步打造一支作风硬、业务强、素质优的干部队伍。

在青春里常思常新

转眼间,在宣传这个承载着单位“形象窗口”使命的岗位上,我已走过四年多的时光,通过镜头、笔触和各类活动的策划组织,我深切感受到宣传工作的真实与鲜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此时此刻,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这些年的工作感悟。

脚沾泥土,笔下有烟火。作为一名工科生,刚入职时,我以为宣传就是“写材料、排版面”,理解比较狭隘,好在我遇到了许多引路的“好老师”,通过跟着优秀的前辈们学习,我逐渐进入状态——从第一次举着相机略显慌乱地拍摄会议实况,到后来走进芡实采摘现场,拍摄桃园丰收一刻,见证亿阳工业园区建成、兴新线通车、红色文旅项目打造……那些被我忽略的日常碎片,经过文字的渲染和镜头的放大,让我明白:好故事不单单在文章里,他们在田间垄上、在纺织车间、在炊烟落日……最打动人的宣传,永远是“带着乡音的真实”。如今,我的相机里存有几千张照片,我把文件夹起名为“新坍故事”,因为双脚沾满泥土,文字才会有温度。

破圈融合,老活出新样。这两年,宣传工作已不是“写稿+拍照+发公众号”的“老三样”。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展现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我们试着把传统优势和“新花样”结合:红色阵地做成互动H5动画,用户点击屏幕即可“穿越”历史;借助deepseek智能问答推介家乡,频频“出圈”获赞;打造“清风新坍”图文并茂的廉洁课堂,潜移默化间筑牢党员干部思想根基;拍摄短视频带领观众“坍”寻美味,听“小新”讲背后的乡土故事,这样的“软表达”比“硬推销”更有温度、更暖人心。还有今年的“‘坍’索求新小课堂”,我们鼓励青年用业余生活记录“小确幸”:体重管理、非遗传承、互动宣讲……这些“不完美却真实”的内容,让公众号从“工作简报”变成了“身边人的朋友圈”。

双向奔赴,话筒给群众。宣传不是“单向输出”,最好的传播是让受众变“主角”。“直播助农”让我们更加理解“双向”的意义:当我们在直播间喊“家人们!看这个黄桃,果香四溢,酸甜可口”,评论区马上有老粉回“上次买的冬桃干什么时候上市”;当一位位志愿者对着镜头说“我们冬桃甜过蜜”时,弹幕里跳出一排“老乡声音真亲切”——宣传不再是“我宣你听”,而是“你诉我听,我帮你宣,大家一起传”。现在,我们自媒体账号的留言区,经常有群众主动留言:“桃园的桃花开了,分享给大伙儿”“老家的变化真大,好想回家看看”……这话筒,在群众自己手中像击鼓传花一般,互动着、活跃着。

四年多的时光,我的相机像是一双幸运的眼睛,欣赏着“新坍”的春夏秋冬,我就在这景致常新的小镇不断奋斗。青春正好,愿我们不负韶华,继续以更鲜活的表达、更真诚的态度,让新坍的“声音”浸润人心,让青年的“故事”充满力量!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