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油箱变小了,电池变大了,增程车用这种看似简单的方式解决了新能源车主最大的痛点——里程焦虑。这场悄无声息的技术变革,正在改变我们的驾驶习惯和汽车市场格局。还记得几年前,提到增程式电动车,不少老司机可能都直摇头。那时候的增程车,常被调侃是“背着油箱的电动车”。
油箱变小了,电池变大了,增程车用这种看似简单的方式解决了新能源车主最大的痛点——里程焦虑。这场悄无声息的技术变革,正在改变我们的驾驶习惯和汽车市场格局。还记得几年前,提到增程式电动车,不少老司机可能都直摇头。那时候的增程车,常被调侃是“背着油箱的电动车”。
电池小(也就20-30度电),跑不了多远发动机就得启动发电,高速上油耗蹭蹭涨,噪音也大,体验确实有点“劝退”。但进入2025年,增程技术来了个“华丽转身”。核心秘诀就是四个字:大电池、小油箱!这可不是简单换个零件,而是彻底颠覆了之前的思路。
增程车曾被视为“过渡方案”。早期的增程式车型虽然提供了“可油可电”的解决方案,但通常采用 “小电池配大油箱” 的设计思路。
当时,纯电车还在“里程焦虑”的泥沼里挣扎,充电桩更是稀罕物。增程车配备的电池包能量较小(一般在20-30KWh),导致发动机频繁介入,亏电油耗居高不下,并且存在低温性能差、静谧性不足等问题。
这些缺点致使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逐渐从“可油可电”的主流逐渐走向边缘化。
电池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是这一转变的核心动力。2025年,以智己LS6增程版为代表的新一代车型掀起技术革命,通过“大电池小油箱”的设计,破解了传统痛点。
动力电池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增程车进入“纯电主导”时代。如今,磷酸铁锂电池价格已降至0.3元/Wh,几乎是“白菜价”。
电池成本的大幅下降,使40-52kWh的大电池组对整车价格的影响没那么大了。
新一代车型搭载如宁德时代骁遥电池等,突破400km纯电续航门槛。骁遥电池通过锂钠混搭AB系统配合4C超充实现10分钟补能280km,其全温域BMS技术更将低温放电稳定性提升至-40℃。
消费者对“纯电体验”的追求推动大电池车型成为主流。增程车主日常以纯电行驶,仅在长途时用油,形成“城市用电、长途用油”的典型场景。
用户实际使用数据验证了技术路线的正确性。赛力斯用户数据显示,增程车型日均纯电驾驶时长占比高达90%。
更值得关注的是,重点城市增程车纯电行驶里程占比突破60%,成都、杭州等城市高达68%;零跑增程车型车主84%里程完全依赖电力驱动。
这种用户行为转变揭示出核心趋势:增程车正从“燃油备用方案”蜕变为“主力纯电座驾”,仅保留燃油系统作为长途出行的安全边际。
“大电池小油箱”模式在经济性和实用性上找到了最佳平衡点。昊铂HL增程版搭载了60kWh的电池组和53L油箱,纯电续航高达350km,完全能够覆盖一周的上下班通勤距离。
同时,它还有800V高压架构,能通过快充实现充电10分钟补能200km的超高效率。这意味着日常使用中,车主可以将其当作纯电动车使用,大大降低用车成本。
广汽昊铂HL增程版搭载的增程器发电效率极高,能实现3.73kWh/L的油电转化效率,峰值充电功率高达85kW,相当于自带一根充电桩。
当前92号汽油的价格大约在7.22元/升,使用汽油发电的成本大约为1.94元/kWh,比部分充电桩高峰时期的电价还要便宜。
05 应对潜在挑战“大电池小油箱”模式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长期不烧油的车,燃油系统出现故障的概率能高出25%!汽油放久了会变质,产生酸性物质,腐蚀油箱,还会形成“油泥”,堵塞滤清器和喷油嘴。
为解决这些问题,汽车工程师们开发了新型油箱材料抗腐蚀性更强了,自清洁喷油嘴能防止结胶,增程器的轴承用了固体润滑涂层,减少干摩擦损伤。
一些新系统引入了AI能量控制平台,能智能规划油电使用节奏,甚至在你高速巡航的时候,还能主动启动增程器给电池“回血”,避免长期“窝着”。
06 市场反应与未来展望市场对“大电池小油箱”增程车的反应十分积极。2025年上半年增程式车型销量同比大增85%,市场份额突破10%,其中大电池版本占比超60%。
理想汽车靠着增程路线在30万以上高端SUV市场卖得比BBA还火。华为问界新M7增程版一上市,订单就爆了。零跑加入增程阵营后,毛利率都转正了。连小米都被传在招人搞增程。
随着固态电池量产商用(2026年预计成本下降37%)与超充网络完善(2025年底超充桩达24万根),增程车的边界将持续扩展。而在技术演进背后,也是消费者从追求动力参数到优化体验,从对抗到共生。
充电桩越来越多,电池越来越便宜,曾经被嘲为“脱裤子放屁”的增程技术,如今成了最懂消费者的选择。未来几年,当固态电池成本下降37%,超充站遍布全国,或许增程车也会完成历史使命。但至少今天,它用“大电池小油箱” 找到了那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
来源:襄襄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