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下,AI行业已然迈入快速变革期。技术迭代如疾风骤雨,众多新兴公司不断涌现,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对算力的需求都达到了新的高度。AI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催化,而作为最具确定性的未来发展方向,AI也成为资本无法忽视的热门赛道。对于投资机构而言,如何在这纷繁复杂的
当下,AI行业已然迈入快速变革期。技术迭代如疾风骤雨,众多新兴公司不断涌现,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对算力的需求都达到了新的高度。AI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催化,而作为最具确定性的未来发展方向,AI也成为资本无法忽视的热门赛道。对于投资机构而言,如何在这纷繁复杂的市场中捕捉到潜在的投资机会,无疑是一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比拼。
然而众声喧哗时,总有人在冷静思考。在毅达资本合伙人周喆看来,比起参与这场商业狂欢,如何把握多方信息助力中国AI创企乘势而上,是创投机构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多年来,周喆聚焦数字经济,密切关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领域,在AI行业投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思考。
政策-技术-应用共振
塑造第三次AI浪潮中的中国特色
1950年,一篇名为《计算机器和智能》的论文提出了计算机领域最著名的实验——图灵测试,掀起了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一波浪潮。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三起两落的跌宕起伏。如今,生成式AI大模型已将人工智能第三波浪潮推至新的高度。
与前两次浪潮不同的是,在这波正蓬勃攀升的科技浪潮中,中国企业的身影愈发活跃,并逐步站在了全球舞台的中央。
微纳核芯,ISSCC最佳展示奖(国内首次)
在周喆看来,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大模型,看似“一夜之间”突飞猛进、比肩国际,实际是中国AI产业多年积累的结果,这背后离不开政策、技术、应用三个关键支撑。
在政策方面,近年来,全国31省市均出台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相关政策,而2023年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正式挂牌成立,更进一步加快了全国统一、辐射全球的数据大市场的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加速发展。
“数据积累是人工智能的核心之一。国家数据局可以在数据层面举全国之力助力行业取得新的突破,这是中国在体制和模式上区别于西方国家的创新举措。”周喆表示,在这样的新型体制下,各个行业、各个企业的数据可以进行统一管理、协调、规划,最终实现创新应用,将为中国充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构建独特优势。
在技术方面,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创新突破。除了当前备受瞩目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多元化应用外,产学研各方正针对产业链中相对薄弱的基础层开展补链强链工作。
“比如‘芯片之城’南京,其雄厚的产业基础与丰富的高校人才资源相得益彰。”周喆介绍,以其母校南京大学与南京市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南京智能计算芯片研究院为例,该研究院由南京大学郑有炓院士、李丽教授团队承建,依托江苏省院士工作站搭建研发平台,聚焦智能计算芯片共性技术和超高清显示芯片展开重点攻关,为超高清显示驱动、图像通讯和图形增强计算等领域解决了芯片“卡脖子”的问题。
“在应用场景端,中国拥有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可以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大量的数据和场景。足够多的用户形成了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应用市场。”周喆说。
这种"政策+技术+场景"的组合优势,让AI技术在各行各业渗透率快速提升,也促进了国产AI大模型在这个春天爆发。
这样快速反应的创新姿态也体现在利用AI赋能产品应用的中国企业身上。毅达资本被投企业南京网觉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WebEye”)便乘第三波AI浪潮之势,开辟了业务增长“又一春”。
WebEye成立于 2015 年,深耕企业出海流量与技术服务。随着近年微短剧成为泛娱乐市场新增长点,WebEye凭借海外市场多年的资源积累与丰富的技术经验,打造了短剧出海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短剧公司高效掘金海外市场。
成熟中文剧集出海是短剧出海的主流方式之一,但字幕及翻译却成了难题。传统人工翻译费时费力,成本高昂;机翻则容易出现语义表达不准确的情况。为此,WebEye通过将解决方案与生成式AI产品结合,在保障内容翻译准确的同时降低翻译成本。此外,针对短剧高达80%-90%占比的广告投放成本,WebEye凭借多年出海营销经验,利用自有数据分析平台吸收多种数据,帮助短剧公司看清数据、辅助决策。
“像DeepSeek这样在训练成本和性能上实现突破的国产大模型,以及WebEye这样能够更快速利用AI实现业务、产品创新的企业,他们的迅速崛起像一根引线点燃了行业信心,使得全球投资人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更有信心,从而好像引爆了当下这波AI热潮,但其实这些现象只是一个‘导火索’,背后的‘燃料’已经默默准备了很多年。”周喆总结道。
“端到端”把握关键细分领域
实现商业价值与技术创新的统一
2016年,横空出世的AlphaGo击败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为深度学习技术驱动的第三波AI发展浪潮刻下一座难忘的里程碑。此后,人工智能技术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图像识别、虚拟私人助手、无人驾驶等更细分、更复杂的领域中持续应用,且逐渐发挥其挖掘数据的能力。
技术创新的震动总能第一时间传导至资本市场。也是在这一时期,周喆带领团队开始聚焦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中的ABCIS投资机会,包括(A)人工智能、(B)大数据、(C)云计算、(I)物联网、(S)网络安全创新应用投资。
中国第一家大数据安全企业瀚思科技便是毅达资本早期布局AI行业的典型案例。毅达资本在2017年领投了瀚思科技B+轮融资,助力瀚思科技通过数据分析引擎与AI机器学习引擎持续增强“智能安全”技术优势和客户赋能,构筑全场景安全体系。
从基础层的希奥端(CPU)、微纳核芯(AI芯片),技术层的红山信息(算力平台)、瀚思科技(算法模型),到应用层的茄子快传(精准营销)、清能互联(能源运筹优化)等一系列项目可以看出,毅达资本的布局已覆盖AI全产业链环节。然而,人工智能相关细分领域多达十余个,天眼查数据显示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已超400万家,面对浩如烟海的创新创业企业,投资机构应从何下手?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基础层与技术层发展会相互牵引。下游市场端在不断拓展、创新应用的过程中,会对上游技术端提出新的需求。因此我们以市场端需求为牵引,‘端到端’看一些细分领域的底层技术项目,可以提升投资的确定性。”周喆介绍。
以被投企业奥看科技为例。2020年,智能视频产业迎来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毅达资本投资了以人工智能+视频技术驱动、专注于为政企客户提供视频“联、管、算、用”全生命周期智能视频解决方案的奥看科技。企业成长较快,但长尾算法的高成本制约着行业进一步发展,对上游成本降低提出了新需求。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出现,公司研发训练出行业垂类模型,将模型训练成本降低为1/1000;模型推理成本降低为1/10,这也为行业催生出的海量分析需求落地提供了可能。智能视频与其他AI应用又共同反向推动了对上游AI服务器、大规模算力平台等基础设施的需求。而智能视频的广泛应用催生了海量的分析需求,反向推动了对上游国产信创服务器、大规模算力平台等基础设施的需求。
“我们就把服务器拆解来看由哪些构成,尤其需求量大或者‘卡脖子’的核心零部件,比如CPU、AI芯片、光模块;再进一步拆解,甚至还会发现一些新材料如散热的需求。”周喆介绍,像这样沿着产业链上下游求索的好处是,企业业务场景与商业化能力已通过市场验证,同时,市场的需求也会驱动企业创新,从而实现商业价值与技术创新的统一。
“团队看项目的视角是覆盖全行业的,但是一定有所侧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逐步深入,能够拓展市场体量,实现降本增效、增强盈利能力的企业将受到更多关注。”周喆表示,从行业来看,更迫切需要人工智能赋能的赛道,将更具发展优势,例如文化产业、互联网行业最先数字化转型的新兴行业,以及通信、电力、交通等数据密集型的传统产业领域,存在着更广阔的智能化转型空间,也会是团队未来持续关注的方向。
做“领先半步”的专业团队
从研到产推动行业发展
当创新成为撬动机遇的核心杠杆,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技术快速迭代的领域,正成为资本机构的价值共识高地。但越接近商业化落地的项目越容易出现估值泡沫,这就需要投资机构往前走、往早走,构筑更高的价值安全边界。
同时,技术创新的源头——科研院所也对资本有着强烈需求。
“资本是有力量的,是有导向性的,能够把整个产业链贯通起来,并且协助处于前沿和新兴领域的技术快速实现落地和孵化。”南京大学教授、南京智能计算芯片研究院负责人李丽表示,从过往发展来看,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以及国内领先的投资机构,都在人工智能产业链的构建以及完善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从科研角度来看,资本在产学研孵化的过程中,不能只是“昙花一现”的短暂参与,而是需要长期、稳定的陪伴。李丽进一步表示:“资本可以走进高校,与高校现有机制协同合作,在创新思维和想法的萌芽阶段就进行培育,助力其穿越漫长的工程化培育期,最终实现产业化落地,这正是资本能够发挥作用之处。”
这些来自科研机构切实需求,既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也引发了创投机构的积极响应。周喆介绍道:“近期我们在集团的支持下,设立了存续期为15年的战新天使基金,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耐心资本缺乏的问题。”
从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到更早一步,助力创新思维培育,近年来,“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成为创投行业主流方向。但在风险投资领域,“领先半步是先进,领先三步可能成为先烈”。如何精准把握投资“早”的尺度?周喆认为关键在于打造一支更为专业的团队。他用“四重Buff”概括团队的核心能力:
首先是专业背景。毅达资本在招聘时倾向于选拔理工科专业出身的人才,确保团队成员具备扎实的技术理解能力。
其次是产业经验。团队成员大多具备在大厂或实业工作的经历,使其对产业趋势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此外,团队成员对产业链投资策略的共识,也是团队成员的关键。毅达资本始终秉持沿产业树、产业链进行投资的理念,在投资布局前开展深入的行业研究,也得以在人才招聘和行业布局方面构建天然优势。“尤其在评估一项新技术时,团队不会‘闭门造车’形成自发的、自主的理解,而是结合市场需求,以及和行业内的已投企业、龙头企业交流,从而更早地感知技术应用趋势。”周喆说。
而最后一项“Buff”则是团队选拔人才的先决条件——能“跑”。“因为我们这个行业需要频繁出差与企业、行业专家交流。所以跑的越多,交流的越多,对行业形成的理解也更深刻。”周喆说。
“去年全国两会把‘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指明了产业下一步从‘数字化’向‘智能化’的转型方向。人工智能便是智能化重要的抓手。在第三轮人工智能发展浪潮下,毅达资本对中国的各个行业的发展及资本市场充满信心,所以我们必然聚焦AI加强投入。”周喆表示,毅达资本内部计划将AI行业投资打造为第二增长曲线,AI投研中心便是实现这项任务的引擎。同时,AI投研中心也希望通过对行业进一步的深耕与洞察,协助人工智能产业链上的创新企业迎来更高效、更快速的成长。
来源:商业新观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