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都被零重力座椅骗了!扒一扒被车企吹上天的零重力座椅是什么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5 05:35 2

摘要:“零重力座椅”几乎成了新能源车的“标配”,车企们一边疯狂内卷“128° 黄金夹角” “太空舱体验”,一边又被用户吐槽“躺下容易腰酸”、“坐垫滑到怀疑人生”。

车企们都在卷的「零重力」座椅,到底是真舒服还是假概念?

“零重力座椅”几乎成了新能源车的“标配”,车企们一边疯狂内卷“128° 黄金夹角” “太空舱体验”,一边又被用户吐槽“躺下容易腰酸”、“坐垫滑到怀疑人生”。

当“科学概念”遇上“营销包装”,消费者又该如何辨真伪呢?

我先跟你聊聊市面上的一些零重力吧,还有伴随着它们衍生的“零压”、“太空舱”等名词,其实这些很多都达不到真正的零重力。比如只有靠背放倒和腿托抬高功能,坐垫却不能调;比如膝部夹角只有 108°,远低于建议值 132°;比如座椅体验卡顿,展开差不多得一分钟等等,看似都是零重力,但实际上的体验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那什么才是真正的「零重力」呢?零重力的概念起初是由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 针对零重力环境下宇航员身体姿势的研究中提出的。它描述了一种在零重力环境中,人体自然放松、且没有外力作用下而呈现的身体姿势,这个姿势称为「Neutral Body Posture」,简称 NBP。

零重力座椅 (Zero-Gravity Seat) 就是基于模拟人体于微重力环境下自然姿态的理念进行设计,它的设计思路在于巧妙调整乘客躯干与腿部的角度,促使乘客身体重量和压力能够均匀分布,让乘客获得与宇航员一样的失重舒适状态。

这里有三个特定弯曲角度,一是身体与大腿约 128°,二是大腿与小腿约 132°,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也是厂商们最容易给忽略的,就是坐垫上翘角度,这个约 30°。

我这里也找到了一些「零重力」车型的夹角数据,你可以看一下。时间跨度是从 2020 年到 2024 年,车型是从紧凑型 SUV 到 MPV,总共 37 款,都说自己是零重力。但如果严格按照上面的标准,真正符合要求的一个都没有。

好了,先别惊讶,咱们再回到这个被过度营销了的营销术语:“零重力”。我刚才只是细化了第一个维度:硬件指标,这个虽然是先决条件,但我们不是要飞天,我们只是想要更舒服更解压,所以当下所有的零重力座椅,都只是尽可能地让你的身体接近NBP。而被大家疯狂吐槽的伪零重力,说白了就是模拟得不够好,体验上太差了。

我这两年也买过几台车,试驾试乘的也不少,单就我个人的体感和经验,我觉得舒服的零重力,真要从硬件指标上去细化,前两个夹角都得在 120° 以上,第三个夹角关系到舒适和安全,我觉得至少得在 25° 以上。

抛开那些追溯不到夹角数据的车型,如果按照上面的标准,这 37 款车型里有多少能满足的呢?两个角度达标的有 12 款;

三个角度都达到标准的只有 4 款,所以你说这个概念是不是被过度给营销了?

咱们再来看第二个点,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安全。

这里面有个概念,叫 ABTS(All Belt and Total Safety),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不光涉及到座椅的骨架强度和极限拉力,还涵盖了整个车身的结构强化。

但里面最重要的一点,我觉得是集成式安全带系统,简单理解就是安全带是在车身上还是座椅上,如果是零重力,那最好是集成在座椅上。所以你在选购的时候一定要了解清楚,我觉得很有必要。

再就是我刚才说的第三夹角,如果坐垫固定 10°-15°,人在半躺的时候屁股是会往前滑的,腰部也是悬空的,坐一会儿没问题,久了就容易疲劳。但如果是 20°-30° 的上翘角度,就可以阻止身体下滑,把压力分散到大腿和背部,而这两部分又都会有很好的支撑,所以就能保持更久的舒适度。

但这样就万无一失了吗?当然不是,真零重力状态本身就不是绝对安全的,不管是不是 ABTS,急刹车的时候人的身体都会往前滑,安全带不光不起作用甚至还会勒脖子,当然,最好的办法是在碰撞瞬间恢复正常坐姿,但目前的零重力几乎都做不到。

所以像理想 MEGA 和 L9,它们只支持在 P 档下完全打开零重力,D 档的时候,零重力座椅靠背躺角度只会达到 35°,以保证万一发生碰撞时安全带和侧气帘都能有效保护乘客。

而且理想的零重力不是只有零重力和初始位置两种状态,它是有很多中间态的,虽然我不建议大家在车子行驶的时候打开零重力,但你真要打开,我最好是手动把躺姿调整到相对直立的状态。

除了硬件和安全这两个基础硬性指标,零重力座椅还有乘坐舒适度、功能性和场景化三个重要部分,它会考量座椅跟软件的适配度和协作性,还有控制方式、启动和复位时间啊等等,还是挺复杂的,不过这些每个厂商都有自己的考量、选择和设定,说白了就是成本和最终效果的取舍跟拉扯。

对了,还有一个,就是数量,你比如刚才那些车型,我发现中大型车或者中大型SUV里,副驾驶位标配零重力的占 77.4%(24/31),主副驾都有的占32.3%(10/31),二排右侧有的占 29%(9/31);

而在 MPV 里,二排左右侧都标配零重力的占 100%,这个数据非常高,但是所有车型里,副驾二排左二排右都有的,一个也没有。

哎,这里我就要说说理想 MEGA Home 了,它就都有。二排双零重力头等舱座椅、副驾准零重力皇后座,大空间加极致利用的典范有没有?

去年的理想 MEGA 没有配备零重力座椅,我也是觉得挺遗憾的。但今年理想在 MEGA Home 上直接给满配了,我是有点意外的啊。

而且它这个二排双零重力,腰部调节最大角度可以达到 122°,腿部调节可以达到 130°,坐垫最大翘起角度可以达到 30°,在默认舒展完成之后,还可以手动再次调节腿托,再增加 15°。

腿托几乎可以达到全平的状态,它还会自动向前伸展,这么一来膝盖也不会悬空和难受了。我就这么说吧,你往上一躺,你的脊柱和关节就能明显地感觉到压力减轻,全身肌肉也会自然地放松,再给你开个 十八点热石揉捏按摩,堪称是“漂浮”般的极致舒适感。

而且零重力座椅最大的问题是特别占空间,所以你像我的问界 M9,它就是先让座椅横向移动,避开后轮和三排扶手的位置,才能达到最大躺角,但这一来展开速度慢,二来过道就基本没有了。

但我的 MEGA Home 就不一样,它座椅完全不用横移,哪怕是两把零重力同时展开,中间过道也没什么影响。

还不止这些,理想 MEGA Home 甚至还开始炫技了,它仗着自己二排有双滑轨联动和 7 个电机驱动,后仰什么的基本操作都看不上了,它玩起了旋转这你受得了吗?

你看这个 45° 的上下车,它是会帮你一键开门的,贴心吧,还有 90° 的观景模式,还有

180° 的大客厅模式,真的是把这套座椅玩到极致了。

我再给你说一个细节啊,你看它这个杯架,弹出来之后,你开启零重力,它是一直固定在水平状态的。

所以你别看 MEGA Home 在外观上没有什么大变化,内里的设计实在是太贴心了,你能想到的没想到的,它都帮你做完了,最重要的是完全符合直觉。所以我还是那句话啊:车内的交互这块,我觉得理想就是天花板,没有之一。

零重力座椅对空间、关节和安全的要求太高了,为什么很多紧凑车型想做做不了,就是因为空间太有限了,身体很难得到充分的舒展,如果硬要上,研发成本也会大幅增加,还有就是车辆的整体性能特别是安全性,都需要再重新验证,这个代价太大了。

所以我们应该感谢那些为了零重力不妥协的厂商们。当然,最好的还是我这台目前市面上唯一配置双旋转+双零重力座椅的理想 MEGA Home。

看完这些,你觉得安全和舒适能兼得吗?

我觉得,只要车厂们朝着真零重力的方向不断地迭代和前进,这个兼得就越来越明朗和可靠,它是可以的,而且会越来越可以。

来源:常州焦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