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蓝色预警: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已出现上述降雨且可能持续。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2.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3.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4.检查防洪工程和城市、农田、低洼区域排水
转自:黑龙江日报
近期我省多阵雨或雷阵雨天气,请广大群众密切关注天气形势及雨水情变化,注意防范降雨引发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一起关注以下防汛科普小常识。
暴雨
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由低到高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防御指南
蓝色预警: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已出现上述降雨且可能持续。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2.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3.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4.检查防洪工程和城市、农田、低洼区域排水系统,清除江河沟渠阻水障碍物,做好防洪排涝准备;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灾害。
黄色预警: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6小时内最大小时雨强将超过30毫米,或已出现上述降雨且可能持续。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工作;2.公安交管、交通管理部门根据情况加强交通疏导、引导;车辆选择安全行驶路线或就近在安全场地停放;3.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4.检查防洪工程和城市、农田、低洼区域排水系统,清除江河沟渠阻水障碍物,做好防洪排涝准备。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
橙色预警: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60毫米以上,或者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已出现上述降雨且可能持续。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工作;2.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3.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当停课、停业,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已到校学生、幼儿和其他上班人员的安全;4.公安交管、交通管理部门根据路况等在强降雨路段实行强制交通管制;巡查加固桥涵、路基;车辆选择安全行驶路线,车辆被淹时,驾乘人员迅速离车;5.排水系统和防洪工程采取必要排涝、防洪措施,低洼地区、地下设施、公共场所视情况疏散人员;旅游景区采取应急管理措施;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
红色预警: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已出现上述降雨且可能持续。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及时果断转移危险区域人员;2.除特殊行业外停止集会、停课、停业;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立即暂停户外作业;3.公安交管、交通管理部门应实施交通疏导和管制,封闭危险路段和危险区域;行驶车辆应就近到安全区域暂避,车辆被淹时,驾乘人员迅速离车;4.做好内涝、江河洪水、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巡查加固桥涵、路基、堤坝、水库等。
洪涝
洪涝是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导致低洼地区被淹没或积水的自然灾害现象,通常包含洪灾和涝灾两类。洪灾指江河湖泊因强降雨、冰雪融化、堤坝溃决、山洪暴发等原因导致水量激增、水位上涨而泛滥造成的灾害;涝灾是因本地持续强降雨或排水不畅,造成地表积水而形成的灾害。
洪涝来临前的准备措施
1、密切关注政府部门、媒体等发布的暴雨、洪涝预报预警信息。易受山洪泥石流、江河洪水威胁区的人员要保持高度警惕,留心注意山洪、江河洪水可能发生的前兆,动员家人做好随时安全转移的思想准备,遇有异常情况和危险情况,迅速转移至安全处。2、危旧房屋或地势低洼处的居民,应及时转移到安全地方。山区的暴雨容易引起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如发现险情,要通过广播、电话、锣鼓等及时通知危险区内的群众及时转移避险。3、备足食品、饮用水,准备药品、鲜艳颜色的雨衣和衣服、手电筒和通讯设备等。4、搜集充气机动车内胎、木盆、门板、大件泡沫塑料等适合漂浮的材料,以备急需。5、如果需要撤离,撤离前关闭煤气阀、电源总开关和门窗。
洪涝发生时采用的自救逃生方法
1、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万不得已不爬土坯房房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2、向高处转移,切记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 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触电。3、被困时,利用通讯设施联系救援,使用哨子、色彩鲜艳的衣服、眼镜片、镜子等发出求救信号。4、除非水冲垮建筑物或水面漫过屋顶,否则不要冒险涉水逃离。无论是孤身一人还是聚集人群,如果在基础较牢固的高岗台地或砖混结构的住宅楼时突遭洪水,只要有序固守等待救援或等待陡涨陡落的山洪消退后即可解围。5、如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雷电
雷电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黄色最低,红色最高。
防御指南
黄色预警:6小时内可能发生雷电活动,可能会造成雷电灾害事故。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雷工作;2.密切关注天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
橙色预警: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很大,或者已经受雷电活动影响,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落实防雷应急措施;2.人员应当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3.户外人员应当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者汽车内;4.切断危险电源,不要在树下、电杆下、塔吊下避雨;5.在空旷场地不要打伞,不要把农具、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
红色预警: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非常大,或者已经有强烈的雷电活动发生,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雷应急抢险工作;2.人员应当尽量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者汽车内,并关好门窗;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和其他类似金属装置;4.尽量不要使用无防雷装置或者防雷装置不完备的电视、电话等电器;5.密切注意雷电预警信息的发布。闪电的受害者有2/3以上是在户外受到袭击,受雷击死亡的人在树下避雷雨的最多。
防雷电应急准备
如果发现乌云密布、天空突然暗了下来,远处传来隐约的闪光,说明雷电马上就要发生了,要做好以下准备:不要冒险外出,留在室内;迅速关上窗户,并远离窗口;关闭家里所有电源,并拔掉一切电源线,因为雷电会顺着电线进入电器而导致电器损坏;关闭手机,拔掉电话线;如果在户外,要停留在车里躲避或迅速进入商场、大厦躲避。在野外要迅速进入附近的山洞或转移到地势较低的地带,不可停留在空旷地带,更不要待在大树下,因为湿树干、树枝可以导电,而空旷的地方更容易遭到雷击。
地质灾害·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或水库溃决等水源激发,形成的一种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分类:按物质成分可分为泥流型、泥石型、水石型泥石流。
泥石流前兆:泥石流来临前,正常沟谷河流突然断流或突然增大,沟谷发出巨大轰鸣声或有轻微震动感,以及山坡出现白色水流或变形鼓包、沟水出现大量草木变浑等现象发生。
泥石流预报:随时注意当地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发布的暴雨、山洪、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利用电话、广播等设施接收当地有关部门发布的灾害防御信息;当天可能降大雨或暴雨时,安排人员值班,加强巡视查险,发现险情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并快速转移受威胁地区人员。
应对泥石流的物资准备:为保证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安全迅速撤离,日常生活中可提前准备应急包,建议在家中与车中各备一个,应涵盖以下类别物品,食品和水(以每人每天5升水为计,至少准备3~7天的量,食物为高热量食品)、日常工具(手电筒、打火机、充电宝、手机等)、医疗用品(日常服用处方药、退烧药、消炎药等)、个人卫生防护用品等。
遇泥石流时的避险逃生技巧:1、日常避险:在郊外游玩如听见树木被冲倒、石头碰撞、深谷内传来轰鸣声,或者河流水位异常,并夹杂有较多柴草、树枝等,应立刻远离并及时报告,请专业人员查看,进行险情判断;离沟道较近的居民要留意水流情况,如突然断流或水质变得十分混浊,可能意味着泥石流将要发生或者已经发生了,应立即转移安全的地方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已发出山洪泥石流预报警报信息,或上述异常现象越来越明显,应立即组织人员按原定疏散路线撤离到安全场所避难。2、逃生技巧:当泥石流来临时,正处于泥石流沟道中或堆积扇上,应迅速撤离至沟道两侧的山体,切记不要顺沟道向上游或下游奔跑。在居民点,迅速离开泥石流沟两侧和低洼地带,撤离到安全地点,当无法逃离时,应迅速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
地质灾害·崩塌
陡坡上的岩石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从高处快速崩落、滚动或翻转下来,并堆积在坡脚或沟谷中的现象,就是崩塌,又称崩落、垮塌或塌方。
崩塌的主要类型
发生在土体中的崩塌叫作土崩,发生在岩体中的崩塌叫作岩崩。有时崩塌规模巨大,甚至半座山都垮落下来,这时也叫山崩;如果发生在河、湖、水库岸边,也可以称为岸崩或塌岸。由于发生的地貌部位不同,崩塌体的规模有大有小,差别很大;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运动速度非常快。
地形地貌
崩塌往往发生在很陡的斜坡地段,坡度一般都大于50度,孤立山嘴或中下部凹进去的陡坡都是容易形成崩塌的地形。
崩塌发生的前兆
持续掉落的石块。在又高又陡的斜坡上,如果岩石中的裂缝不断扩大,陡坎高处不时掉落小块落石,小规模的崩塌不断发生,就可能是崩塌的前兆,此时一定要注意,加强警惕。
岩石错动传出摩擦声。陡坎坡顶出现新的裂缝,不时听到岩石的断裂错碎声,或块石掉落的声音,都是崩塌的前兆。
遇崩塌时的避险技巧
1.雨季不要在沟谷中或危岩附近长时间停留。2.不要顺坡跑,而应向两侧逃离。3.不要停留在沟谷中坡度大、土层厚的低洼处或躲在滚石、乱石堆后。4.不要攀爬树木躲避。5.当发现崩塌征兆时,应及时报警或报告当地政府,通知附近群众尽快撤离。
地质灾害·滑坡
滑坡是由于暴雨、地震等自然因素或开挖山坡坡脚等人为活动影响,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就是滑坡。
滑坡的主要类型根据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可分为土质滑坡(堆积层滑坡、黄土滑坡、人物填土滑坡)和岩质(岩层)滑坡。
滑坡易发生的地形地貌:一般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的斜坡是最容易产生滑坡的地形。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修路建房开挖形成的斜坡等都是容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
滑坡发生的前兆:斜坡上池塘水漏失——处在滑坡体上的水塘由于斜坡出现裂缝,导致水塘水位明显下降或水塘里的水全部漏失;动物表现异常——若在滑坡危险区内,发现多种动物有异常表现,可能预示崩塌、滑坡即将来临;马刀树——斜坡表层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如果运动很缓慢,斜坡上生长的树木就会呈现上部向上直立生长,下部弯曲的形状,称为马刀树;醉汉林——滑坡在滑动的过程中,滑坡体上的树木会发生倾斜,东倒西歪,称为醉汉林。出现这种情况,说明滑坡已经开始快速滑动。
遇滑坡时的避险技巧:遇到滑坡正在发生时,如果处在滑坡体上,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能慌乱。如果是自己熟悉的地方,就按照预先确定的撤离路线快速逃离危险地带;如果是在自己不熟悉的地方,要立刻向四周观察看滑坡的滑动范围有多大,寻找可以逃生的安全地点并迅速逃离。一般是向滑坡两侧方向逃离比较安全,而迎着滑坡向上跑或者顺着滑坡前进方向跑都是很危险的。
撤离路线的选定:得到预警信息即将发生崩塌、滑坡等险情时,要按照事先制定的路线迅速撤离。撤离路线应尽可能避开滑坡的滑移方向,不要穿越危险区。
预警信号的规定:撤离滑坡、泥石流危险区,应事先约定好报警撤离信号,如广播、敲锣、击鼓、吹笛等。约定的报警信号必须是唯一的,不能乱用,以免误发信号造成混乱。
斜坡出现滑坡前兆现象要立刻报告:居住在滑坡危险区,如果发现房前屋后出现裂缝,或在坡脚处有浑浊的泉水流出,或原有的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水水位突然上升或下降,井水或泉水变浑浊等异常现象,要及时上报,请专业人员查看、判断险情。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