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它不同于直抒胸臆,而是将情感融入到对景物的描写之中,让读者在欣赏景物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跟着课文学写作】第7讲 跟着课文学借景抒情
一、借景抒情手法概述
(一)定义
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它不同于直抒胸臆,而是将情感融入到对景物的描写之中,让读者在欣赏景物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达到 “一切景语皆情语” 的效果。例如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李白表面上是在描写友人乘船远去,孤帆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长江水滚滚流向天边的景色,实则借此景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友人离去后的惆怅之感。
(二)作用
使情感表达更含蓄委婉:在写作中,直接抒发情感可能会显得直白、生硬,而借景抒情能够将情感隐藏在景物描写之后,让读者在品味景物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思考和回味空间。如《诗经・小雅・采薇》中的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离家时的不舍和归来时的沧桑,而是通过对杨柳轻柔、雨雪纷飞这些景色的描写,委婉地传达出了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作者将情感融入其中时,就如同给这些景物注入了灵魂。读者在欣赏美丽景色的同时,会被作者的情感所触动,产生共鸣。比如朱自清在《春》中,对春天的各种景物进行了细腻描绘,“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读者在感受到春天生机勃勃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种情感也深深感染着读者,让读者也对春天充满向往。
营造独特的意境:借景抒情可以通过对景物的精心选择和描绘,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意境,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短短几句,作者通过描绘枯藤、老树、昏鸦、古道等一系列萧瑟、衰败的景物,营造出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意境,深刻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游子的愁苦之情。
二、七至九年级人教版(2024 版)语文课文实例剖析
(一)《春》—— 朱自清
原文精彩片段呈现:“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借景抒情手法解析:文章开篇作者连用两个 “盼望着”,直接抒发了对春天的急切盼望之情。随后通过对春天里山、水、太阳、小草等景物的描写,展现出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作者笔下的山 “朗润起来”,水 “涨起来”,太阳 “脸红起来”,小草 “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些充满活力的景物描写,无一不蕴含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作者将自己内心对春天的这种积极情感融入到对景物的细致描绘中,让读者在欣赏春天美景的同时,也能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的那份炽热情感,从而使文章的情感表达更加生动、自然。
借鉴要点:在写作时,我们可以像朱自清先生一样,抓住季节中最具代表性的景物,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同时,要将自己对景物的情感融入到描写中,通过景物的变化、状态等展现出情感的起伏。例如在描写秋天时,可以写 “金黄的稻穗在秋风中摇曳,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丰收的喜悦。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像一个个小灯笼,照亮了秋天的色彩。” 在这段描写中,将对秋天丰收的喜悦之情融入到对稻穗、苹果的描写中,让读者能感受到秋天的美好与作者的情感。
(二)《济南的冬天》—— 老舍
原文精彩片段呈现:“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借景抒情手法解析:老舍先生在描写济南冬天的雪景时,没有直接说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而是通过对山上矮松、山尖、山坡、山腰等不同部位雪景的细腻描绘。矮松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 “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 “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山腰的薄雪 “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些生动有趣的描写,将济南冬天的雪景刻画得如诗如画。在这些美景的描绘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作者把自己对济南这座城市的深情厚谊都融入到了对雪景的描写之中,让读者也能体会到济南冬天的独特魅力和作者内心的情感。
借鉴要点:学习老舍先生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从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视角去观察景物,展现景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并且在描写过程中,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赋予景物以人的情感和姿态,使景物更加生动形象,也更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比如描写夏天的雷雨,可以这样写 “乌云像一块巨大的黑色幕布,迅速地遮住了天空。狂风呼啸着,吹得树枝疯狂地舞动。豆大的雨点如断了线的珠子般砸落下来,打在地面上,溅起一朵朵白色的水花。不一会儿,整个世界仿佛都被这磅礴的雷雨笼罩,变得朦胧而又神秘。” 通过从天空、树枝、雨点等多个角度描写雷雨,同时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将对雷雨的震撼之情融入其中。
(三)《三峡》—— 郦道元
原文精彩片段呈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借景抒情手法解析:郦道元在描绘三峡的壮丽景色时,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描写了三峡夏季水势浩大、流速迅猛,春冬之时清幽秀丽,秋季肃杀凄凉的不同景象。在夏季,“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描写江水的汹涌澎湃,展现出大自然的磅礴力量,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三峡夏季独特景观的惊叹。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描绘出一幅清幽、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流露出作者对三峡春冬美景的喜爱与赞美。而到了秋季,“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借萧瑟的树林、寒冷的山涧、凄厉的猿啼以及渔者的悲歌,营造出一种悲凉、哀伤的氛围,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忧伤之情。作者通过对三峡不同季节景物的描写,将自己丰富多样的情感融入其中,让读者能深刻感受到三峡的魅力以及作者的情感变化。
借鉴要点:在写作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感需要,选择合适的景物和场景进行描写。并且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来组织景物描写,使文章层次清晰。同时,要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景物描写的内涵,让读者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例如在写校园的四季时,可以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春天写校园里的花朵盛开,象征着希望与活力;夏天写茂盛的树木为同学们带来阴凉,体现出校园的温馨;秋天写金黄的落叶,引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冬天写洁白的雪花覆盖校园,营造出宁静纯洁的氛围。通过这样的描写,将对校园的情感融入到四季景色之中。
(四)《登飞来峰》—— 王安石
原文呈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借景抒情手法解析:前两句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诗人先描写了飞来峰上高耸入云的千寻塔,听闻在鸡鸣时分可以看到旭日东升的壮丽景象。这看似是单纯的景物描写,实则为后文的抒情做铺垫。后两句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诗人借景抒情,表面上是说自己站在高塔之上,不会被眼前的浮云所遮挡视线,实际上是借 “浮云” 比喻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阻碍,表达了自己在政治上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诗人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态度巧妙地融入到对登飞来峰所见之景的描写中,使诗歌既有生动的画面感,又蕴含深刻的哲理和强烈的情感。
借鉴要点:在诗歌创作或者写作含有哲理感悟的文章时,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借景抒情与哲理表达相结合的方式。先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氛围,然后在描写的基础上,借景抒发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和感悟,使文章富有深度和内涵。比如写站在山顶俯瞰城市的景象,可以先描写山顶的美景、城市的全貌,然后借景抒发自己对人生追求的感悟,如 “站在这山顶,俯瞰着脚下繁华的城市,我忽然明白,人生就如同这攀登的过程,只有不断努力向上,才能看到更广阔的风景,不被眼前的琐碎所困扰,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行。”
(五)《望岳》—— 杜甫
原文呈现:“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借景抒情手法解析:诗的开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以设问的形式,引出对泰山雄伟壮阔景象的描写,泰山横跨齐鲁大地,青色的峰峦连绵不绝,展现出泰山的磅礴气势。“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进一步描写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大自然似乎把所有的神奇和秀丽都赋予了泰山,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早晨和黄昏。“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在泰山脚下看到的层云涌动、归鸟入林的景象,生动地表现出泰山的深邃和广阔。而最后两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借攀登泰山这一情景,抒发了自己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诗人将自己的远大抱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融入到对泰山雄伟景色的描写之中,使读者在感受到泰山壮丽的同时,也能被诗人的豪情壮志所感染。
借鉴要点:在描写景物时,我们可以像杜甫一样,运用夸张、对比等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增强景物描写的表现力。同时,在借景抒情时,要让情感与景物紧密相连,情感的抒发要自然流畅,水到渠成。比如在描写大海时,可以运用夸张手法 “大海一望无际,波涛汹涌,仿佛要将整个世界吞噬”,然后借景抒情 “面对这浩瀚的大海,我心中的烦恼都变得微不足道,我也要像大海一样,拥有宽广的胸怀,去包容生活中的一切。”
三、借景抒情写作技巧详解
(一)精心选择景物
契合情感基调:不同的景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象征意义,我们要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来选择合适的景物。如果想要表达喜悦、欢快的情感,可以选择春天的花朵、明媚的阳光、欢快的溪流等景物;若要表达忧伤、愁苦的情感,则可以选择秋风、落叶、细雨、残月等景物。例如,在写一篇关于离别愁绪的文章时,选择 “古道边的垂柳,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也在为离人而悲伤”,垂柳在传统文化中就有惜别怀远的象征意义,与离别愁绪的情感基调相契合。
突出景物特色:要选择那些具有鲜明特色的景物进行描写,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描写草原,就要突出草原的辽阔无垠、一碧千里;描写沙漠,就要突出沙漠的广袤荒凉、黄沙漫天。如 “金黄的沙漠在烈日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连绵起伏的沙丘像一条条巨龙横卧在大地上,看不到尽头”,通过对沙漠的颜色、形态等特色的描写,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沙漠的独特风貌。
考虑景物的组合搭配:可以将多种景物组合在一起进行描写,营造出更丰富的意境。但在组合景物时,要注意景物之间的协调性和逻辑性。比如 “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云雾缭绕,仿佛一幅水墨画;山脚下,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淌,溪边的野花星星点点地绽放着,五彩斑斓;几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为这幅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山峦、小溪、野花、蝴蝶等景物组合在一起,相互映衬,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意境。
(二)细腻描写景物
调动多种感官: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描写景物,使读者能够全方位地感受景物的魅力。例如描写春天的花园,“眼前是一片五彩斑斓的花海,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视觉)。微风拂过,送来阵阵花香,甜甜的,让人陶醉(嗅觉)。耳边传来蜜蜂嗡嗡的采蜜声和鸟儿欢快的歌声(听觉)。伸手触摸花瓣,柔软细腻,仿佛是大自然最温柔的抚摸(触觉)”,通过多种感官的描写,让读者能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春天花园的美好。
运用修辞手法: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能够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比如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比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排比)。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比喻)。” 这段话中,作者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将荷花的姿态描写得栩栩如生,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荷花的美丽。
注重细节描写:通过对景物的细节进行刻画,能够展现出景物的独特之处,使读者对景物有更深刻的认识。比如描写秋天的枫叶,“枫叶的形状像一个个小手掌,边缘有着细细的锯齿。叶片上的脉络清晰可见,像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小路。枫叶的颜色红得鲜艳,红得夺目,仿佛是被秋天的颜料染过一般,有的枫叶已经开始泛黄,边缘微微卷起,像是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这些细节描写,让枫叶的形象更加具体可感,也让读者更能体会到秋天枫叶的独特韵味。
(三)巧妙融入情感
情景交融:将情感与景物描写紧密结合,使情感成为景物的灵魂,景物成为情感的载体。不能将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割裂开来,而是要让读者在欣赏景物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比如 “夕阳西下,天边的晚霞染红了半边天,余晖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我独自坐在湖边的长椅上,看着这美丽的景色,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失落。这绚烂的晚霞,就像我曾经拥有过的美好时光,虽然美丽,却转瞬即逝。” 在这段描写中,晚霞的美丽与作者的失落之情相互交融,让读者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惆怅。
借景抒情的时机:要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情感的抒发,一般可以在景物描写达到一定程度,为情感抒发做好铺垫之后再进行。比如在详细描写了秋天的萧瑟景象,如 “枯黄的树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光秃秃的树枝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天空阴沉得仿佛要掉下来” 之后,再抒发 “看到这样的景象,我的心里也像这秋天一样,充满了凄凉和无助” 的情感,这样情感的抒发就会显得水到渠成。
运用抒情性的语言: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一些抒情性的语言,直接或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但要注意不能过多过滥,以免影响景物描写的客观性和生动性。比如 “啊,春天,你是如此的美丽,如此的充满生机,我爱你!” 这样的直接抒情可以在景物描写之后,起到升华情感的作用。
四、优秀范文借鉴拓展
(一)《荷塘月色》—— 朱自清
原文精彩片段呈现:“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借景抒情手法解析:朱自清先生在描写荷塘月色时,对荷叶、荷花、荷香等景物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荷叶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荷花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荷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些生动的描写将荷塘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这宁静优美的荷塘景色描写中,蕴含着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超脱之情。作者当时身处动荡的社会,内心充满了矛盾和不安,而荷塘的宁静与美丽,成为了他暂时逃避现实、寻求心灵慰藉的港湾。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写,作者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巧妙地表达出来,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复杂的心境。
借鉴要点:学习朱自清先生对景物进行多角度、多层次描写的方法,从形状、颜色、气味等多个方面展现景物的特点。同时,要将自己的情感与景物描写有机结合,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深沉。在写作中,可以借鉴这种通过对特定景物的细致描写,来寄托自己复杂情感的方式,让文章更具深度和感染力。
(二)《秋魂》—— 刘增山
原文精彩片段呈现:“秋天了,成熟的果实却低下了头,它不是在孤芳自赏,也不是在自我陶醉,更不是在哀泣自己将跌落枝头。它是在想:我是怎样成熟的呢?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了;不是雨,我怕早已干瘪了;不是光,我怕早已苍白了;不是热,我怕早已憔悴了。世界上有不经过风吹雨打而成熟的果实吗?世界上有不经过光射日晒而成熟的果实吗?”
借景抒情手法解析:文章通过描写成熟的果实低下头这一景象,引发了对果实成熟过程的思考,进而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悟。果实的成熟离不开风、雨、光、热,就像人生的成长离不开各种经历和磨练一样。作者借果实这一景物,巧妙地将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融入其中,使文章富有哲理和深意。这种借景抒情的方式,不是直接描写景物的外在美,而是通过对景物的联想和思考,赋予景物更深层次的含义,从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借鉴要点:在写作中,可以借鉴这种通过对景物的联想和思考来抒发情感的方法。从看似平凡的景物中发现其蕴含的深刻意义,将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思考融入到景物描写中,使文章不仅有景物的描写,更有思想的深度。比如在描写小草时,可以联想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进而抒发对坚强意志的赞美之情。
五、写作训练营
(一)基础练习
根据情感选择合适的景物
情感:喜悦、欢快
合适的景物:盛开的鲜花、明媚的阳光、欢快的小鸟、清澈的溪流
情感:悲伤、忧愁
合适的景物:凋零的落叶、连绵的阴雨、昏暗的天空、孤寂的寒鸦
运用多种感官描写景物
景物:夏日的公园
描写:走进夏日的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树叶绿得发亮(视觉)。耳边传来蝉儿此起彼伏的鸣叫声,还有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听觉)。空气中弥漫着青草和花朵的清香,深吸一口气,让人神清气爽(嗅觉)。偶尔有微风拂过,带来一丝清凉,吹散了夏日的炎热(触觉)。
(二)拓展创作
1.以 “校园的清晨” 为题,运用借景抒情手法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
写作提示:先描写校园清晨的景物,如朝阳、操场、教学楼、花草树木等,然后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对校园的喜爱之情或对新一天学习生活的期待之情。
参考范文:《校园的清晨》
校园的清晨是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太阳从东方缓缓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教学楼的屋顶上,给教学楼镀上了一层金边。操场上,几个早起的同学正在跑步,他们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矫健。操场边的柳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枝条上的露珠闪闪发光,像一颗颗珍珠。花坛里的花儿也睡醒了,争先恐后地绽放着,红的、黄的、紫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呼吸着清晨清新的空气,闻着淡淡的花香,我的心里充满了愉悦和期待,新的一天开始了,我要在这美丽的校园里努力学习,收获知识和成长。
2.选择一种自然现象,如春雨、晚霞、雪景等,运用借景抒情手法进行描写(400 字左右)
写作提示:先详细描写自然现象的特点,再借这一自然现象抒发自己的情感或感悟。
参考范文:《春雨》
春雨淅淅沥沥地落下,像牛毛,像花针,密密地斜织着。它轻轻地落在屋顶上,发出 “沙沙” 的声音;落在树叶上,树叶更绿了;落在花朵上,花朵更艳了;落在大地上,滋润着每一寸土地。春雨过后,空气变得格外清新,远处的山峦被洗得一尘不染,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看着这春雨,我仿佛看到了希望。春雨滋润着万物,让它们茁壮成长,就像老师的教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进步。我喜爱这春雨,它不仅带来了美丽的景色,更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三)专项提升
针对 “家乡的变化” 这一主题,运用借景抒情手法构思写作框架
框架设计:
开头:描写家乡过去的景物,如泥泞的小路、破旧的房屋、浑浊的小河等,融入对家乡过去贫穷落后的感慨。中间:描写家乡现在的景物,如宽阔的马路、整齐的楼房、清澈的河水、美丽的公园等,展现家乡的巨大变化,融入对家乡变化的喜悦和自豪之情。结尾:通过对家乡未来景物的想象,如更优美的环境、更繁华的街道等,抒发对家乡美好未来的憧憬之情。将下列景物组合起来,运用借景抒情手法写一段文字,表达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景物:老槐树、秋千、夕阳、童年伙伴
参考文段:村口的老槐树下,那个破旧的秋千还在轻轻地摇晃着。夕阳的余晖透过槐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记得小时候,我和童年伙伴们经常在这棵老槐树下玩耍,我们一起荡秋千,一起追逐打闹,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村庄。如今,伙伴们都已各奔东西,只有这老槐树和秋千还静静地守在这里,见证着我们逝去的童年。看到这熟悉的景象,我的心里充满了怀念,那些美好的童年时光,就像这夕阳一样,虽然短暂,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六、真题实战演练
(一)2024 年中考作文题目
以 “那片风景,触动了我”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二)写作思路点拨
【审题立意】
审题:“那片风景” 可以是自然风景,也可以是人文风景;“触动了我” 说明这处风景让自己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共鸣或思想感悟。
立意:通过对 “那片风景” 的描写,抒发自己被触动的情感,如感动、敬佩、怀念等,或者表达自己从风景中得到的启示和感悟。
【选材构思】
选材:选择一处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能触动自己情感的风景,如一片花海、一座古桥、一个感人的场景等。
构思:先详细描写风景的特点,运用多种感官和修辞手法,让读者如临其境;然后在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说明这处风景为什么能触动自己;最后可以升华主题,表达自己的感悟或对未来的展望。
【“景” 与 “情” 的结合】
景:描写秋天的田野,金黄的稻穗、忙碌的农民、丰收的果实等。
情:通过对丰收景象的描写,抒发对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和对丰收的喜悦之情。
(三)高分范文示例
《那片风景,触动了我》
那是一个秋天的周末,我和父母一起回到了乡下的老家。走出车门,一片金黄的田野映入我的眼帘,像一片金色的海洋,一眼望不到边际。
田野里,金黄的稻穗在秋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点头微笑。沉甸甸的稻穗把稻秆都压弯了腰,像是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几个农民伯伯正在田地里忙碌着,他们戴着草帽,弯着腰,手里拿着镰刀,熟练地收割着稻穗。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流下,滴落在田地里,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不远处,几个孩子在田埂上追逐打闹,他们的笑声清脆悦耳,为这丰收的田野增添了几分生机。
我走近田野,仔细观察着。稻穗上的谷粒饱满而圆润,像一颗颗金色的珍珠。用手摸一摸,感觉有些粗糙,但却充满了生命力。一阵秋风吹过,稻穗发出 “沙沙” 的声音,像是在演奏一首丰收的赞歌。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让人陶醉。
看着这丰收的景象,我被深深触动了。这金色的田野,不仅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更是农民伯伯们辛勤劳动的结晶。他们春播秋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自己的汗水浇灌着这片土地,换来了丰收的喜悦。他们的勤劳和朴实,就像这田野里的稻穗一样,默默奉献,不求回报。
这片风景,让我明白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它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懂得了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更要学习农民伯伯们那种勤劳朴实、默默奉献的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也要像他们一样,脚踏实地,努力付出,争取收获属于自己的 “丰收果实”。
七、写作模板与技巧总结
(一)写作模板
【自然风景描写模板】
开头:“(时间)的(地点),______(总体景象)。”
示例:“春天的公园,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中间:“你看,(景物 1)(描写其特点);(景物 2)(描写其特点);(景物 3)(描写其特点)。”
示例:“你看,湖边的柳树抽出了嫩绿的枝条,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花坛里的迎春花竞相开放,金黄的花朵像一个个小喇叭;天空中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唱着春天的赞歌。”
结尾:“面对这样的景色,我______(情感),我想______(感悟或抒情)。”
示例:“面对这样的景色,我心里充满了喜悦,我想,春天真是一个美好的季节,它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和活力。”
【人文风景描写模板】
开头:“在______(地点),我看到了这样一幅景象:______(总体描述人文景象)。”
示例:“在公交车上,我看到了这样一幅景象:一位老奶奶正小心翼翼地给一个小朋友让座。”
中间:“(人物 1)(动作、神态等描写);(人物 2)(动作、神态等描写)。周围的______(环境描写)也仿佛______(融入情感的描写)。”
示例:“老奶奶慢慢地站起来,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对小朋友说:‘孩子,快过来坐吧。’小朋友连忙说:‘谢谢奶奶。’他小心翼翼地坐下,还不忘给老奶奶递上一颗糖。周围的乘客们都向老奶奶投去了赞许的目光,车厢里的气氛也变得格外温馨。”
结尾:“这一幕,让我______(情感),它让我明白了______(道理或感悟)。”
示例:“这一幕,让我深受感动,它让我明白了人间处处有真情,我们要学会关爱他人,传递温暖。”
(二)技巧总结
景物选择要典型:选择那些最能代表特定时间、地点或情感的景物进行描写,这样才能使文章更具代表性和感染力。比如描写冬天,选择雪花、梅花等典型景物,能更好地展现冬天的特点。
描写要细致生动:运用多种感官和修辞手法,对景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景物的形、声、色、味等,仿佛身临其境。同时,要注重细节描写,展现景物的独特之处。
情感融入要自然:将情感巧妙地融入到景物描写之中,避免生硬地抒情。可以在景物描写的过程中,通过对景物的评价、联想等方式,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结构安排要合理:在写作时,要注意结构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来组织景物描写,使文章层次清晰。同时,要注意开头、中间和结尾的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主题要鲜明突出:借景抒情的最终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想,所以在写作过程中,要始终围绕主题展开,让景物描写为主题服务,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八、结语
借景抒情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写作手法,它能够将作者的情感巧妙地融入到景物描写之中,使文章既有生动的画面感,又有深刻的情感内涵。通过对七至九年级人教版(2024 版)语文课文中借景抒情手法的学习和剖析,我们掌握了借景抒情的定义、作用、技巧等知识。
在写作实践中,我们要学会精心选择景物,细腻描写景物,巧妙融入情感,让自己的文章能够打动读者。同时,要多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中汲取灵感和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的借景抒情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美丽的景物,用真挚的情感打动每一位读者,写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来源:也聊教育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