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
节
气
秋属金,金色白
以白形容秋露
故名“白露”
天气渐转凉,寒生露凝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主
播
于 杨
壹
白露简介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
时至白露,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光照强度减弱,地面辐射散热快,所以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逐渐拉大。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从白露节气开始,各地陆续开始进入到秋天。民谚云:“‘白露身弗露。’言至是天气乃肃,可以授衣耳。”意在提醒人们此时白天尚热,但早晚天气已有凉意,如果打赤膊就容易着凉。此外,这个时节还需预防秋燥。
贰
白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
白露时节,北方寒气渐生,感知时令变化的鸿雁开始成群结队,排开整齐的队列向南迁徙。辽阔的天空中,雁阵掠过,嘹亮的鸣叫声划破长空,标志着秋意已浓,天气真正转凉。
二候玄鸟归
紧随鸿雁之后,春分时节飞来的燕子(玄鸟)也感知到秋气,开始启程飞回南方温暖的故乡。屋檐下、田野间,往日穿梭忙碌的燕影逐渐稀少,它们的离去无声地诉说着季节的更替。
三候群鸟养羞
天气日益寒凉,众多鸟类开始敏锐地感知到储藏食物以备寒冬的必要性。它们忙碌地寻觅、啄食并储存各类坚果、种子。它们的忙碌身影,成为深秋时节一幅生动的储粮图景,也预示着万物开始为严冬做准备。
叁
白露习俗
白露习俗之采清露
白露时节,晨露最是清冽纯净。古时人们相信这凝结天地精华的露水具有神奇功效。《本草纲目》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文人雅士常在拂晓时分,持玉盘或瓷杯,小心翼翼地收取花枝、草叶上的露水,用以煎茶或酿制“秋露白”,认为饮之可润燥明目、滋养身心。
白露习俗之饮白露茶
“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经过酷暑的沉淀,白露前后采摘的茶叶独具风韵。此时的茶树不再受强光暴晒,又得夜露滋润,新芽老叶相间,制成茶叶后香气内敛悠长,滋味甘醇绵厚,少了几分青涩,多了些温润的底蕴。江南茶山间,茶农们格外珍视这季收成。
白露习俗之祭禹王
在江苏太湖沿岸的水乡,白露时节有着隆重的“祭禹王”活动。相传大禹治水功成,福泽天下。渔民和水上人家为祈求风调雨顺、水域平安、渔获丰饶,会在白露期间汇聚于禹王庙,举行盛大的祭祀典礼,献上供品,上演酬神戏文。香火缭绕,锣鼓喧天,凝聚着水乡社群的情感,承载着对平安与丰收的世代期盼。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