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家多块地,每块一两亩。这是很多地方农村面临的土地现状。在人拉牲拖的年代,这种零散的、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模式还没有太大问题,但随着大型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这种分散经营模式的局限性越来越大。
一家多块地,每块一两亩。这是很多地方农村面临的土地现状。在人拉牲拖的年代,这种零散的、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模式还没有太大问题,但随着大型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这种分散经营模式的局限性越来越大。
发展适度规模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是国家近年来一直努力的大方向。
为此,也在积极探索各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明确农村土地承包权长久不变,允许和鼓励土地流转,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运而生。
在各类适度规模生产经营模式中,土地托管近些年来最受推崇,在很多地方的实践中也收到了良好效果。
所谓的土地托管,就是农户将自家的土地委托给别人代耕种、管理,可以委托给种粮大户,也可以委托给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委托的形式也非常灵活,包括以下4类,农户可以结合自身实际作出灵活选择。
(1)“半托”型,也称作菜单式托管。这主要是针对家庭劳动力不足的农户,比如年轻人在外打工,家里只有老人孩子。这种托管也算是点菜式服务,自愿选择服务项目,比如说耕地、播种、浇水、收割等,点哪一项就服务哪一项,农户自家土地产值自家收,到时结算服务费就行了。
(2)“全托”型,也称作全程托管。这主要是针对一些常年在外打工,家里没人或老人年龄太大种不了地,可以将土地全权委托出去,从种到收全程服务。托管方只管收取服务费,土地产值由农民收获。也可进行收益型全托,将土地托管出去,收取租金或分红。
(3)承租型合作模式。这实际上也属于土地流转,与承租方签订流转合同,交给他们统一耕种、经营,收取流转租金。
(4)土地入股模式。农户以土地作股加入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在以上4种托管模式中,半托管模式是比较受欢迎的,一是农民的地还在自己手里,觉得比较放心;二是受托管方也觉得成本可控,因为托管农民较多,又能大规模集中管理,统一进行播种、收割、浇灌等服务。
有些地方积极引进拥有先进技术和丰富管理经验的农业公司,为全村农户提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通过签订托管协议和托管合同,将“耕、种、防、收”等各个环节全部交由公司专业团队负责,起到了很好的成效。
他们自己算了3本账,咋算账都觉得自己大受益。
(1)收入账。由于受托管的农业企业有着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在耕作、选种、管理、防害等方面都能做到最好,托管土地产量大增,有的亩均增收能达到200多元。
(2)成本账。因为实行了集中连片的统一管理,整个种地成本大幅下降,托管后亩均耕种成本减少90元,每一户能节省种地资金500多元。
(3)精力账。这是土地托管后的最大好处。托管土地的农民不用再为自己那二亩三分地整日操心、整日奔波,可以腾出时间来打工、经商,赚取另一份收入。
(说土地,话三农。专业解读,深度解析,惑点解疑,了解更多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农村土地政策法规,敬请关注“土地观察员”)
来源:土地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