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慈善事业是一项全民的事业,必须充分激发全民的爱心、调动全社会的热情,使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慈善事业”。2025年9月5日,我们将迎来第十个“中华慈善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慈善工作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慈善事业是一项全民的事业,必须充分激发全民的爱心、调动全社会的热情,使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慈善事业”。2025年9月5日,我们将迎来第十个“中华慈善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慈善工作的决策部署,省民政厅联合省委社会工作部、省文旅厅、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工商联等部门,以“汇聚向善力量,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深入开展2025年“中华慈善日”暨“安徽慈善宣传周”主题宣传及慈善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的活动。自9月1日起,安徽省民政厅策划《慈善之光 点亮江淮》专栏,集中展现全省慈善事业发展成效,传播慈善理念,弘扬慈善文化,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温暖篇章。
马鞍山市积极探索慈善事业
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近年来,马鞍山市始终坚持“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运行机制,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深入实施“善行马鞍山”行动,累计募集各类善款超2亿元,投入救助资金1.8亿余元,受助困难群众数十万人(次),基本形成“各级领导带头行善、社会舆论彰扬行善、实施项目服务行善、围绕民生为民行善、规范管理阳光行善”的良好格局。
一、提高政治站位,把牢慈善事业发展方向。一是制度机制更加完善。将慈善事业发展列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关于推进马鞍山市慈善事业发展的意见》,为全市慈善事业擘画发展蓝图。市民政局牵头制定“善行马鞍山”建设实施方案,并成立慈善工作专班,全力抓好各项任务的推进与落实。二是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各级党员干部踊跃参与“慈善一日捐”等各类慈善活动,带头捐赠善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爱心的责任与担当。三是媒体宣传支持有力。各类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融合,及时报道社会各界爱心善举,激发全社会的向善正能量,为形成良好慈善环境、引导广大群众投身慈善发挥重要作用。
二、抓好慈善募集,夯实慈善帮扶基础。严格按照《慈善法》规定,不断拓宽募集渠道,改进募集方法,提高募集成效,壮大慈善实力。一是规范多层次募集平台。积极倡导现代慈善理念,不断推进慈善募捐多元化,搭建“慈善一日捐”、冠名基金、社区基金、校园基金、应急救援专项募捐等形式多样、便捷高效的募捐平台。二是开辟域外募集渠道。打破区域限制,筑牢乡情思维,将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特别是慈善事业发展状况和管理模式等编印成册,通过侨联、外办、台办、驻外办事处、工商联等相关部门传递给马鞍山籍华人、华侨和在外发展爱心人士,引导省外、海外爱心人士关注家乡慈善事业,先后设立“高怀霞慈善基金”“方光熊•江文娟慈善基金”等一批境外个人捐赠基金,并充分利用省外异地马鞍山商会设立5个省外慈善联络站。三是开启互联网+慈善模式。积极探索“互联网+慈善”与金融机构合作开通e支付扫码捐赠服务;与本市互联网企业小马传媒合作,设立小马慈善基金,开设专门的微信捐赠平台,策划开展集慈善捐赠、慈善宣传、运动健身为一体的“为爱行走”活动,已连续开展15季,参加人数超万人次,募集善款近百万元;与民政部指定的互联网募捐信息发布平台合作,建设“智慧微慈善”系统,通过关注“马鞍山慈善”微信公众号,利用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方式,将助学、助医等项目呈现在公众面前,为公众提供公开、透明的互联网公开募捐服务,已累计募集善款200余万元。四是大力发展社区慈善基金。加快推进社区(村)慈善基金建设,着力打造“家门口”的“全民慈善”帮扶机制,在基层搭建人人可参与的便利慈善平台,实现慈善捐赠常态化、多元化、全民化。目前全市累计培育发展社区(村)慈善基金541个,累计募集善款突破2200万元。
三、创建慈善品牌,提升慈善救助能力。聚焦困难群众关切,急困难群众之所急,帮困难群众之所需,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救助的群众身上。一是突出重点。从帮助困难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急迫的问题入手,实施“慈善助学”20多年,发放助学金2000余万元,救助困难学子1万多人次;连续实施“慈善助医”,投入善款逾千万,救助大病患者数万人;不间断开展“慈善情暖万家”系列活动,动员引导企业慰问低保、残疾、大病等困难对象逾万人,支出善款千万余元。二是创新形式。依托产业优势,创新“慈善+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引导本地龙头企业设立“专项慈善基金”,积极参与慈善事业。泰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泰尔重工慈善基金”,专项用于特困家庭大病救助、助残、助学等;马鞍山方圆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设立“方圆精密慈善资金”,用于开展“方圆慈善年夜饭”、市福利院“方圆阳光村”项目以及特困家庭大病救助、资助困难职工等慈善活动;欧普康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欧普康视光明慈善基金”,专项用于资助我市贫困眼疾患者,依托马鞍山康视科眼科医院开展“看见马鞍山”“看清马鞍山”项目,形成“企业反哺社会、社会赋能产业”的良性循环。三是多方联动。加强与相关部门密切协作,会同市关工委、残联、教育部门等分别开展特困青少年资助项目、“精神病资助”项目、“福彩送你上大学”救助项目等,基本实现善款募集多少用多少,最大限度发挥善款公益效益,不仅让更多弱势群体从中得到实惠,而且扩大了慈善影响力和号召力,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四、规范内部管理,着力打造“阳光慈善”。加强规范管理,促进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强化信息公开。及时通过相关媒体公布慈善资金捐赠接收和管理使用情况,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让善款使用始终处于阳光下。二是强化信用提升。指导慈善组织聘请专业律师、注册会计师,对大额慈善项目协议、对外文书严格审查,并参与慈善组织财务制度制定、对财务核算运营严格把关,落实离任审计、年度审计和项目审计,确保按法律办事、依章程运作,将慈善做成人人信任的“透明口袋”。三是强化正向激励。落实慈善组织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推荐在慈善事业领域作出突出贡献、影响力较大的企业、个人参加慈善捐赠专场活动仪式,参与“中华慈善奖”“安徽慈善奖”评选,通过表彰善行善举,激发更多从善者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在全社会推动形成崇德向善之风。
来源:安徽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