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偏头痛?听听医生预防性治疗建议

360影视 2024-12-19 19:04 4

摘要:偏头痛是一种致残性神经系统疾病,不仅与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存在共病关系,还可能增加罹患认知功能障碍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然而,既往数据显示我国偏头痛的诊疗仍然存在较大的不足。

本文专家:李艺,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脑与脊髓损害专委会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偏头痛是一种致残性神经系统疾病,不仅与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存在共病关系,还可能增加罹患认知功能障碍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然而,既往数据显示我国偏头痛的诊疗仍然存在较大的不足。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偏头痛相关研究进展,特别是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 等新型治疗靶点的发现,偏头痛的治疗手段日益更新。其中,偏头痛预防性用药瑞玛奈珠单抗作为一种CGRP单克隆抗体,已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成功落地粤港澳大湾区。基于此,“医学界”诚邀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李艺教授,深入解读偏头痛诊疗相关问题,以惠及更多偏头痛患者。本文整理访谈精要如下。

医学界:偏头痛是很常见的神经系统失能性疾病,可否请您谈一谈目前我国偏头痛的流行病学和患者的疾病负担?

李艺教授:2009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8~65岁人群偏头痛年患病率为9.3%,男女之比为1:2.2,年患病率峰值在40~49岁。偏头痛在青少年及老年人中的年患病率偏低,约为5%左右。此外,偏头痛还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其遗传率为42%,我国研究显示遗传率为46.0%~52.1%[1]。

偏头痛发病率高、病程长,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严重的健康损失,也会影响社会和工作能力等。不仅如此,确诊为偏头痛的患者每年治疗成本超过三千亿元,疾病负担极为沉重。

医学界:您能否介绍下偏头痛诊断与治疗要点?当前我国偏头痛患者的诊治面临哪些严峻挑战?

李艺教授:正确诊断是偏头痛有效治疗的前提,需要结合详尽的头痛病史问诊、可靠的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作出判断。在诊断过程中需要鉴别其他原发性头痛和继发性头痛,并筛查是否合并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OH)。此外,还要根据不同的临床特征,进行偏头痛亚型诊断和评估其严重程度和失能程度等,为制定准确、个体化治疗策略及长期管理方案提供依据。就治疗而言,患者教育和生活方式调整是偏头痛管理的基石,因此要提高患者认知帮助其树立科学理性的防治观念与目标。同时要正确合理使用急性期药物,避免镇痛药物的过度使用,还要及时启动预防性治疗。

目前,我国偏头痛的诊断和治疗仍然存在较大不足,病人就诊率约为50%左右,医师正确诊断率不足15%[1],且普遍存在预防性治疗不足、镇痛药物使用过度等情况。这就提示我国偏头痛患者仍然面临着认知不足、低诊断率、治疗不规范、药物治疗选择有限、缺乏长期规范化管理等挑战。

医学界:偏头痛可防可治但无法根除,目前我国偏头痛常用的预防性治疗药物有哪些?还存在哪些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

李艺教授:目前我国常用的预防性治疗药物有钙通道拮抗剂氟桂利嗪、抗癫痫药托吡酯和丙戊酸钠、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和美托洛尔、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和文拉法辛以及A型肉毒素等。

尽管有这些药物可供选择,但仍然存在一些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首先,缺乏新型靶向治疗药物,这些我国常用的偏头痛预防药物研发初衷并非针对偏头痛,且种类有限,因此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新型靶向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轻副作用。再者,由于偏头痛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各异,结合患者实际需求的更为精准的个体化治疗需求仍未满足。此外,还存在预防性治疗不足的问题,因此规范偏头痛诊疗方案,并加强长期随访和管理也迫在眉睫。

医学界:近年来,以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为靶点的新型药物为偏头痛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玛奈珠单抗疗效与安全性如何?这种创新药物如何改变偏头痛现有预防性治疗的格局?

李艺教授:瑞玛奈珠单抗作为一种CGRP单克隆抗体,主要通过选择性阻断CGRP或其受体而抑制该通路的生物学活性,以发挥治疗作用。关于其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证实无论是发作性偏头痛(EM)患者还是慢性偏头痛(CM)患者,瑞玛奈珠单抗均可显著减少患者每月偏头痛天数(MMD),其中CM患者中季度给药者MMD平均减少7.2天,月度给药者则减少8.0天;EM患者中季度给药者MMD平均减少5.2天,月度给药者则减少5.1天且安全性良好[2-3]。

瑞玛奈珠单抗直接靶向偏头痛的发病机制而起效,能有效减少患者偏头痛发作次数且安全性良好。这种创新药物的出现改变了偏头痛预防性治疗格局,为偏头痛患者提供了更精准有效、更安全的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业委员会. 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2022版)[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2,28(12):881-898.
[2]Goadsby P J, Silberstein S D, Yeung P P, et al. Long-term safety, tolerability, and efficacy of fremanezumab in migraine: A randomized study[J]. Neurology, 2020,95(18):e2487-e2499.
[3]Diener HC, McAllister P, Jürgens TP,et al.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f fremanezumab in patients with episodic and chronic migraine: a pooled analysis of phase 3 studies[J]. Cephalalgia. 2022 Jul;42(8):769-780.

仅供大湾区执业的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参考(*限大湾区药械通指定医院的卫生专业人士)。

来源:寒夜露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