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3日,菊潭高中为高一新生精心组织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学法指导会,本次活动以 “名师指引解锁密码,助力成长赋能未来” 为主题,旨在助力新入学的高一新生迅速适应高中学习节奏,同时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使命感,为未来三年的高中生涯筑牢根基。校长助理焦闪闪主持学法指导
名师指引解锁密码
-菊潭高中高一新生学法指导会-
助力成长赋能未来
9月3日,菊潭高中为高一新生精心组织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学法指导会,本次活动以 “名师指引解锁密码,助力成长赋能未来” 为主题,旨在助力新入学的高一新生迅速适应高中学习节奏,同时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使命感,为未来三年的高中生涯筑牢根基。校长助理焦闪闪主持学法指导会,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五门学科的骨干教师倾囊相授,分享了实用的学习方法。
语文:以‘方法’为帆
渡‘衔接’之海
在语文学习指导中,语文学科带头人王青苛老师详细阐述了初高中语文的差异:初中语文多以单篇课文为核心,知识点相对分散,重在识记和培养语感;而高中语文更注重探究文章背后的深层含义,强调构建知识网络和培养批判性思维。
王青苛老师给出了高中语文学习的三把金钥匙:
“深度阅读,思辨为王”:告别“看故事”式的浅层阅读,随时随地将阅读的思考写下来。
“高效积累,网状记忆”:高中要记的知识更多,但不能死记硬背。要学会分类整理、关联记忆建立自己的“语文知识树”,让零散的知识点变得有枝干、有脉络。
“勤于动笔,思想外化”:每周坚持练笔,可以是日记、随笔、读后感,目的就是逼迫自己把模糊的想法,变成清晰、有逻辑的文字。一流的想法,用三流的表达写出来,不及格;三流的想法,用一流的表达写出来,能拿高分。锤炼语言,永远不晚。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怀揣着初遇的喜悦,王老师鼓励同学们不要害怕挑战,语文也不仅仅是分数,它更关乎我们如何认识世界,如何表达自我,如何安顿内心。它能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辽阔、更深刻。
数学:行动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用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数学学科带头人封均老师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指出高中数学具有知识量剧增、抽象性增强、系统性与综合性提升等特点。概念学习要深挖本质,如函数概念从初中到高中的深化,需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定义;解题过程中要注重逻辑链,像立体几何证明每一步都要有理有据;学习节奏上要紧跟老师步伐,及时消化知识。
封老师还为同学们提供了实用的学习技巧:
预习时带着 “灵魂三问” 思考:①这一节的核心概念是什么?和初中哪些知识有关联?②教材上的例题用了什么方法?我能不能换一种思路?③哪里是我看不懂的“卡壳点”?
课上“三抓”,聚焦思维训练:①抓“逻辑链”:听老师讲“为什么这样做”,比如立体几何中“为什么要作这条高线”,而非只记“作了高线”;②抓“异同点”:对比相似概念(如“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避免混淆;③抓“拓展处”:老师补充的“小结论”(如“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要及时记录,这些往往是解题的“捷径”。
课后“三做”,落实知识内化:做好回忆式复习、分层作业和定期复盘;遇到难题先独立思考,再与同学合作交流,在互助中共同成长。
封均老师寄语同学们: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反复做,做到极致,就是绝招!!
英语:找对方法,扬帆起航
英语学科带头人张丽瑾老师对比了初高中英语的不同。
词汇方面,高中要求掌握 3000 - 3500 个单词及 400 - 500 个短语,远超初中;语法上,高中更为系统复杂,涉及定语从句、非谓语动词等高层次语法;阅读理解难度加大,长难句增多,对思维能力要求更高;写作不仅体裁多样,新高考还增加了读后续写。
张老师先从建立自信心出发:建议同学们每天每节课都给自己制定学习小目标并努力达成目标;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不要害怕之前的失败,未来的每一刻都在进步和发展。
词汇——多维度突破,对抗遗忘:①词汇记忆需结合情境,兼顾“广度”与“深度”,避免单一机械背诵。背诵单词表时,可采用“折纸法”一一将单词表对折,看着英文回忆中文意思,将生词摘抄下来;同时积累习题、阅读中的生词,尤其标注高频考词(如高考真题中反复出现的动词、名词。②善用构词法能批量记词,比如掌握“-ly”(副词后缀)、“un-”(否定前缀)等,可从 “care” 衍生出 “careful” “carefully” “careless”;也可借助 “谐音联想”,如 “ambulance(救护车)” 谐音“俺不能死”,降低记忆难度。③碎片时间是记忆黄金期,跑操、睡前、课间,自制记忆卡片随时翻看,每天固定记 10-15 个新单词。
语法——理解为核,构建体系:①通过 “拆解句子” 理解逻辑。先掌握 “主语是头脑,谓语是心脏” 的核心,用 “一括二划三会意” 法分析长难句:用括号标出定语、状语,划线区分主谓宾,再梳理句子主干。②从五大基本句型(S+V、S+V+P 等)入手,逐步延伸至三大从句(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和非谓语动词。比如学习定语从句时,对比 “which”“that” 的用法差异,结合课文例句总结适用场景,而非孤立记规则;同时通过错题复盘,明确 “为什么错”(如混淆 “定语从句” 与 “同位语从句”),让语法体系更扎实。
写作——模仿起步,反馈优化:基础薄弱者可从背诵模板句型入手,如应用文建议信的开头句型: Having learned that you are facing the issue of······, I would like to offer some practical advice. (得知您正面临······,我想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结尾句型:Please feel free to contact me if you require any further information.(如果您需要更多信息,请随时与我联系)如同套用理科公式,确保表达规范。基础良好者可模仿优秀文章,如《傲慢与偏见》中对人物情绪的细节描写,学习 “His face went pale, and he was clearly struggling to control himself” 这类生动表达,积累描写性词汇。
张丽瑾老师寄语:When it comes to learning English, desire and drive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当谈到英语学习时,欲望和动机是最重要的事情)
物理:从生活中来
到学习中去
物理学科带头人王娜老师在指导中,先帮高一新生破除 “物理难” 的认知误区:物理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藏在生活里,像走路时的摩擦力、玩手机时的电磁波都是物理的具象体现,多联想日常现象,能让知识从陌生变 熟悉。高一起点相同,学好物理只需调整思维习惯,而非依赖智商,允许自己学习节奏慢一点,接纳暂时不会。
王娜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以下建议:
啃透基础——拒绝模糊,吃透本质:明确物理量的意义、定义、单位、矢标性,鉴别易混点(如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的区别)。公式运用要 “知其所以然”:知晓公式来源、各字母含义、适用条件,比如 “a=△V/△t” 是矢量式,需先规定正方向再代入计算,避免机械套用。解题突破——拆题找模,化繁为简:聚焦 “物理模型”(如斜面、传送带、追及相遇模型),按四步拆解题目:定对象(明确研究物体)、分过程(拆分运动阶段,如 “滑斜面→滑水平面”)、画情景(标注已知量与待求量)、找联系(如前一阶段末速度是后一阶段初速度),让复杂问题变清晰。错题复盘——深挖错因,查漏补缺:具体错因(如 “受力分析漏摩擦力”“公式混淆”)、对应知识点(如 “牛顿第二定律应用”)、关键思路(记录解题核心逻辑,无需完整步骤),每周花 20 分钟复盘,针对同类错因专项练习。高考物理不考 “偏难怪”,70% 以上是基础题和中档题,高一打牢基础,掌握核心知识点,就能抓住大部分分数,为后续学习和考试奠基。
历史:史海无涯
力行而渡
历史学科带头人李英杰老师讲解了初高中历史学习的区别。初中历史教材以通史为主,注重历史事件叙述,内容浅显,侧重普及历史常识,通过故事和图片激发学生兴趣;高中历史采用通史加专题的形式,深入探讨历史事件背后的逻辑和规律,内容更深入,强调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如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
李英杰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以下建议:
重逻辑,善积累:紧跟老师思路,重点把握 “历史逻辑链”:比如学习 “新航路开辟”,要理清 “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航海技术进步→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的因果关系,而非孤立记事件时间、人物。多关联,养情怀:学会古今贯通、中外对比,(如将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 与 “近代西方文官制度” 对比,分析两者的异同与相互影响);关注现实与历史的联系(如从 “抗日战争历史” 理解当代爱国主义),在学习中深化家国情怀。李英杰老师寄语:
学会从历史的视角观察社会现实,探析背后的深层原因;
学会用历史的态度理解岁月往事,与不同时代之中的人物共情;
学会以历史的精神砥砺自我,在人云亦云中保有自身的独立思考。
本次学法指导会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为高一新生指明了学习方向。相信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新生们能迅速适应高中学习生活,以坚定的信念和科学的方法开启高中学习之旅,在未来的学习中不断进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来源:朵朵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