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援疆润心田,海和携手谱新篇”-对口支援第十三期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5 09:40 1

摘要:随着国家对新疆地区发展的高度重视,教育援疆成为推动新疆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海淀区作为教育援疆的重要力量,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组团式教育援疆的方式,将海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优秀的教育人才带到新疆和田,助力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海淀区通过组织优秀教师,教育管理人

随着国家对新疆地区发展的高度重视,教育援疆成为推动新疆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海淀区作为教育援疆的重要力量,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组团式教育援疆的方式,将海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优秀的教育人才带到新疆和田,助力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海淀区通过组织优秀教师,教育管理人员等力量,组成规模最大的教育援疆团队,深入新疆和田受援学校开展支教、教研、管理等各项工作。援疆团队不仅带去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还积极参与当地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为新疆和田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上期,我们讲述了来自北京市海淀区西颐小学张宋柏洋老师的援疆工作感悟;这一期,让我们走进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郭静老师援疆工作的心得与感想。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郭静(援疆期间担任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音乐教师)

用音乐点亮心灵-谱写教育新篇章

援疆不仅是责任和担当,更是爱的坚守与奉献。近年来,我区援疆教师始终保持教育热情,坚守初心使命,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圆满完成援疆任务,在支教一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贡献了宝贵的力量。

以爱浇灌-让音乐走进孩子们的心田

初到和田,仅仅两周的教学,就让郭静老师深刻体会到“支教”二字的分量。面对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匮乏、音乐基本能力不足的现状,她认真分析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从柯达伊手势和节奏游戏入手,结合维族孩子天生的乐感和节奏感,设计了一系列趣味性强的课堂活动。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学生逐渐掌握了音乐基本技能。经过不断实践探索,她逐步形成了一套契合当地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为当地音乐教育积累了可推广的经验。

以智传承-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在发现部分教师缺乏电教手段应用经验后,郭静老师主动承担了和田市级教研讲座《小学音乐微课设计与制作》的讲授,详细讲解经验与方法,赢得了广泛好评。她还开放课堂,毫无保留地将多年积累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传授给当地教师,并与他们共同开展教研活动,从备课、说课到听评课,全程指导,帮助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宋佳霖老师在和田市第一届“阳光杯”青年教师展示课中表现突出,何晔丹老师制作的微课《咏鹅》获得佳绩,充分展示了“传帮带”的成效。

以艺育人-合唱团成为学校“名片”

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升艺术修养,郭静老师组建了海淀小学合唱团。针对新疆孩子爱唱歌却缺乏指导的情况,她亲自示范,带领学生进行气息与发声训练。经过两年专业训练,合唱团已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承担起校内外的日常演出与观摩活动。

她带领合唱团学生多次登台演出,如援疆指挥部晚会节目《让快乐飞翔》《古风·诗经·蒹葭》,孩子们在舞台上展现了青春风采,收获了自信与成长,成为校园最亮眼的群体。

以文化润心-弘扬传统,凝聚团结

两年间,郭静老师策划并组织了两届校园班级合唱节,亲力亲为指导各班级排练合唱节目。同时,她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指导学生进行古诗文吟唱,让孩子们在歌声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学生不仅提升了音乐素养,更在潜移默化中增进了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拉近了维汉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了民族团结。

用心坚守-奉献无悔的援疆岁月

两年的援疆支教,是郭静老师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音乐教育的浸润下,她收获了孩子们最真挚的热爱,也感受到了支教带来的生命精彩。凭借坚定的初心和务实的行动,她用实际成绩为援疆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援疆教师的无私奉献,不仅提升了和田教育质量,也为两地教育交流与融合积累了宝贵经验。他们用爱心和智慧浇筑希望之花,用责任和担当谱写了新时代教育援疆的动人篇章。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