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他在西华组织抗日,两月不到组建3000人的武装,全加入新四军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5 09:48 1

摘要:1928 年夏,黄公略到洛阳四师开展革命活动,建立了地下党组织和共青团支部,洛阳四师开始成为洛阳地区传播马列主义和学生运动的中心。在进步同学的影响下,张漫萍参加“微飙社”等社团组织,开始接受马列主义,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不久加入共青团。

张漫萍,原名张复礼,1910 年8 月出生,河南省荥阳市五龙寨村人。少年时在家乡读书,1926 年夏考入位于洛阳的河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

1928 年夏,黄公略到洛阳四师开展革命活动,建立了地下党组织和共青团支部,洛阳四师开始成为洛阳地区传播马列主义和学生运动的中心。在进步同学的影响下,张漫萍参加“微飙社”等社团组织,开始接受马列主义,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不久加入共青团。

此间,张漫萍研读了许多进步书刊,用革命理论武装了头脑,改“复礼”为“漫萍”,立志革命者要像水中浮萍,浪迹天涯,四海为家;要像青萍宝剑,铲除人间不平。

他还在墙壁上赋诗言志:“大丈夫马革裹尸,行仁事人间时雨。义侠心抱打不平,好男儿忠贞国事。”字里行间透露出追求真理、献身革命的决心。

1930 年4 月,中原大战爆发。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张漫萍积极参加“反对军阀混战”、“要民主”的斗争。假期中,他和同学到郑州、开封等地开展社会调查,作反对封建军阀混战的宣传。

1932 年春,张漫萍从洛阳四师毕业,执教于荥阳县立初级中学。此时,日本侵华步伐加快,民族危机日甚,他不满国民党屈膝投降行为,心中愤懑难解。5月,他告别亲人,前往北平继续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

在北平私立弘达学院,张漫萍参加了北平抗日义勇军大队,投身军事训练,时刻准备开赴东北抗日疆场。1932年8月1 日,张漫萍参加了北平地下党组织举行的抗日救亡游行示威活动,在西单散发传单时被捕,囚禁于北平军人反省分院(草岚子监狱)。

狱中,张漫萍化名王若愚,与薄一波、安子文、刘澜涛等一批共产党人同监,和杨献珍同住一间牢房。

面对“老虎凳”、“蹲水牢”等生死考验和在“反省书”上捺手印就可出狱的诱惑,他凛然不屈:“我抗日无罪,无过可悔!”其表现得到狱中党组织的肯定,当年底就被吸收为中共党员,后为党支部干事会成员,成为狱中斗争的骨干。

为摧毁共产党人的革命意志,监狱轮番上演法官说教、神父“布道”、三期“反省审查”等手段,并以通不过审查就枪毙相威胁。张漫萍冷眼相对,不屑一顾,保持了共产党人的崇高革命气节。

为抗议监狱的残酷迫害和非人的生活待遇,1934 年冬,狱中党组织决定开展绝食斗争。身患严重关节炎的张漫萍坚决响应,参加了7 天7 夜的绝食斗争。斗争取得了部分胜利,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张漫萍把监狱作为斗争的战场和学习的学校。在室友杨献珍的指导下,张漫萍设法系统学习了马列主义,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政治修养得到很大提高。

1936 年9 月,张漫萍和薄一波、杨献珍等一批党员出狱,结束了4年多的牢狱生涯。

张漫萍北平出狱后,受北方局指定,回到家乡河南,和刘子久等一起,担负起重建河南省委、恢复扩大地方党组织、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重任。

1937 年9 月,中共河南省委在开封成立,朱理治任书记,张漫萍任省委委员、秘书长,担负省委的日常联络工作。10 月,开封市委成立,张漫萍任书记兼组织部长。

开封市委成立后,张漫萍在学校、工厂发展党员,先后成立了北仓女中和开封女师、女中以及开封邮政局党支部,发展、壮大了开封党的组织,为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做了组织准备。

河南省委、开封市委向国民党第三十二军军长、河南省主席商震夫妇开展了统战工作,发动开封各界组织担架队、运输队、慰问团到三十二军防线慰问,组织成立抗敌工作训练班、光明剧团等救亡团体,团结进步人士创办多种救亡报刊,为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为组织武装进行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河南省委决定,张漫萍任西华中心县委书记,利用妻弟楚博任西华县长的关系,对外以西华县政府秘书身份公开活动,使西华成为共产党领导豫东人民开展抗日斗争的重要基地。

在西华,受楚博的委托,张漫萍主持抗日军政干部训练班的实际工作,制定教学计划,组织军政训练。三期共培训抗日骨干近千人,其中二三百人被送往延安,不仅为组建西华抗日武装斗争准备了骨干,也有力推动了当地抗日救亡运动的广泛开展。

经过张漫萍和楚博的共同努力,中共党员逐步实际控制了西华县的区、乡领导权,各界人士很快被组织起来,各级农民抗敌自卫组织普遍成立,西华被称为“小苏维埃”、“小延安”,《新华日报》以《西华动员》为题给予了报道。

楚博是1930 年秋经南汉宸介绍的中共特别党员,后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根据楚博的政治表现和迫切要求,1938 年春,在张漫萍、沈东平等人主持下,豫东特委为楚博办理了党员重新登记手续。

在楚博的支持下,西华开明士绅有钱出钱、有粮出粮,动员进步青年参军,组建人民抗日武装,不到两个月时间就组建了3000 余人的“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县长楚博任司令,张漫萍任一大队副大队长。这支抗日队伍得到彭雪枫的高度赞扬,日后也成为新四军第四师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后,遵照党组织的决定,张漫萍由豫东转赴豫西,任郑荥密工委书记,担负郑州、荥阳、密县及其附近各县党组织的开辟工作,一批基层党组织相继建立,青年、妇女、农民纷纷被组织起来,并举办了4 期农会干部训练班,成立了一支3000 多人的农民武装。

1938 年秋,张漫萍被顽固派驱逐,前往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学习军事。

同年底,遵照周恩来的指示,张爱萍率领张漫萍等到达豫皖边区,对国民党淮阳地区专员刘峨菁、商丘地区专员宋克宾、鹿邑县长魏凤楼和皖北人民抗日自卫军第五路总指挥余亚农等开展统战工作。

张漫萍利用与魏凤楼的旧识关系,动员魏凤楼向新四军游击支队赠送600 套棉军衣和部分棉大衣,解决了彭雪枫部过冬的燃眉之急。不久,张漫萍加入彭雪枫、张震率领的新四军游击支队,投身敌后抗日烽火第一线。

为了打击日伪军,扩大抗日游击根据地,解决部队供给困难,1939 年6 月,任支队第二团参谋的张漫萍,随彭雪枫部首次进军淮上,开始了在蚌埠地区的战斗生涯。

6 月3 日,第二团在湖沟首战宿县日伪军,击毁汽车3 辆,击毙日伪军20 余人。途中,他们一边战斗,一边发动群众,众多青年学生纷纷报名参军。至月底,抵达怀远钮家湾、龙亢等地,彭雪枫率支队司令部进驻怀远耿村,开辟了以怀远龙亢为中心的淮河以北、浍河以南、津浦路以西的淮上游击根据地。

游击支队在淮上地区的3 个多月时间内,以旺盛的斗志和机动灵活的战术主动出击,接连获胜:击毙日伪军700 余名,俘虏1165 人,击毁汽车10 辆、汽船1 艘,缴获各种枪支1349 支、骡马145 匹,逐步控制了南临淮河、东至津浦铁路、北抵浍河的广大地区。

在敌后游击战中,曾4 次袭击怀远县城,一度占领城西龟山头,攻入老西门;攻克安乡日伪军据点,俘分队长、司务长等多人;伏击日军由蚌埠开往田家庵的汽艇4 艘,击毙数十人,多人溺水而亡;在魏桥、张庄,伏击“扫荡”支子湖的日伪军,歼敌数十人。

新四军在淮上地区敌后抗战的接连胜利,狠狠打击和震慑了驻怀远、蚌埠的日伪军,而且扩大了共产党、新四军的影响。8月20 日,新四军军长叶挺、参谋长张云逸专门致电嘉勉。

游击支队在开展敌后武装抗日的同时,还在涡河下游的龙亢、河溜等地按章收税、武装缉私,使部队的经济困难得以基本解决。与此同时,以“一天一个新兵连”的速度扩军1800 人。在实现了“打仗、筹资、扩军”的目标后,8 月底,游击支队由淮上胜利返回涡阳县新兴集整训。

1939 年12 月,由1800 人组成的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东进豫皖苏地区,被改编为新四军第六支队第二总队,下辖两个团,张漫萍任4 团一营营长。

在豫皖苏地区,张漫萍参加了1939 年冬到1940 年春历时半年的睢杞太反“扫荡”斗争,发起大小战斗近百次;1940 年6 月1日涡阳新兴集战斗,歼灭日伪军300 余人。

1940 年7 月,彭雪枫部改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时任6 旅18团一营教导员的张漫萍,随部第二次进军淮上,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斗争,并参与了以怀远龙亢为中心的淮上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这是我党在蚌埠地区进行的首次全面执政实践。

1941 年1 月皖南事变后,八路军四纵在龙亢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张漫萍任司令部警卫营(特务营)营长。同年5 月,四师奉命转战津浦路东。在路东皖东北等地,张漫萍参加了三十三天反“扫荡”等战斗。

1943 年春夏,张漫萍在根据地参加了淮北区党委组织开展的整党整风运动。9月,转入地方工作,任泗五灵凤县委宣传部长。

1944 年10 月,淮北区党委决定成立中共蚌埠工作委员会,对外称淮河办事处,负责开展以蚌埠为重点的津浦铁路南段沿线和淮河沿线的城市工作,以瓦解、分化伪军和伪政权,为里应外合夺取城市做准备。徐崇富任工委书记兼联络科科长,张漫萍任工委委员兼组织科科长。

1945 年7 月,张漫萍任副书记,1946 年9 月任书记。工委机关驻泗五灵凤县抗日根据地,通过组织巡视和派遣党员进入蚌埠,开展党的秘密斗争。工委先后派遣了李振友、潘介和、朱百里、王洪刚、韩光辉等党员进入蚌埠。

这些同志以职业为掩护,独立开展工作,创建了5 支地下党组织。张漫萍不顾个人安危,多次化装进入蚌埠,以党的秘密联络点留芳照相馆为掩护,巡视指导党的秘密斗争。抗战胜利前夕,淮北区党委内定张漫萍为蚌埠市长。后因形势变化,蚌埠被国民党第七军接收。

1946 年9 月,国民党军大规模进攻淮北解放区。在此形势严峻之时接任工委书记的张漫萍,率部转移至洪泽湖继续开展斗争。

在洪泽湖,张漫萍十分牵挂蚌埠的地下党组织。11月,他赴蚌埠巡视,途中被国民党地方武装扣留,后被组织成功营救。

1947 年6 月,张漫萍再次化装进入蚌埠,分别约见了各支地下党支部负责人,指示他们坚持隐蔽斗争。但是,就在他离开蚌埠途经怀远陈集时被捕,旋即押至今固镇湖沟(宿县),被绑在一棵大树上。任凭敌人严刑利诱,他始终坚贞不屈,严守秘密。当日,他被活活勒死后装入麻袋投入浍河,年仅37 岁。

来源:晚上没下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