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50踏板的价格越来越低,性价比一路飙升,几乎已经挤占了150踏板的生存空间,目前已然是一片红海。本田摩托的150踏板和350踏板在国内都有布局,可为何偏偏不动250踏板这块大蛋糕?
250踏板的价格越来越低,性价比一路飙升,几乎已经挤占了150踏板的生存空间,目前已然是一片红海。本田摩托的150踏板和350踏板在国内都有布局,可为何偏偏不动250踏板这块大蛋糕?
国内250cc踏板市场看似火爆,实则面临严重的市场定位困境。150cc以下小排量踏板凭借低购置成本(购置税减免)和燃油经济性几乎占据通勤市场主流,而350cc及以上大排量踏板则以更强动力和舒适性(如佛沙350的180mm电动风挡、48L座桶)主导摩旅场景,250踏板则恰好卡在两者之间。
以NSS350为例,新款售价40880元,而大部分国产250踏板的价格都在1.6万元附近,价格差距太大。本田若推出250踏板车型,定价很可能在2.5-3万元区间,甚至是3万元以上,既无法与国产250踏板竞争,又无限接近自家350cc产品。
这种不上不下的定位导致250踏板的潜在用户仅占市场15%左右,难以支撑大规模研发投入。本田在海外市场确实推出了250踏板,例如2025款Forza250,其搭载249cc水冷引擎(17kW/24N.m),配备5英寸TFT仪表、TCS牵引力控制和48L座桶,日本售价约3.6万元人民币。
Forza250若引入国内,预计售价将超过4万元,而国产竞品(如满配的天鹰TX250E)仅1.6万元,且动力参数(18.5kW)和综合配置(四透镜LED大灯、气囊减震、行车记录仪、胎压监测)更占优势。
本田摩托在国内消费者心中以耐用省油著称,而250踏板市场的核心诉求是性价比和玩乐属性,这与本田的品牌调性不完全契合。相比之下,国产厂商通过堆配置(如赛科龙RT250的毫米波雷达)和个性化设计(如力刻戈壁250的跨界ADV玩乐属性)更能打动年轻用户。
本田在国内的战略重心明显偏向高端燃油车和电动化转型,而非250cc红海市场。250cc发动机需要专属平台,既无法沿用150cc的低成本架构,也不能共享350cc的技术成果。本田若开发该排量,需投入大量资金重建生产线。
因此,本田在国内推出250踏板的概率低,核心原因在于市场定位不清晰、政策环境不友好和战略资源分配优先级。其更可能通过高端燃油车巩固基本盘,并以电动化重塑竞争格局。虽然但是,还是非常期待Forza250能够国产化,或者像ADV350一样,把在欧洲市场布局的 Forza250 X-ADV引进来,也有大量车友摩拳擦掌,持币待购。
来源:摩托视角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