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注论语3.24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5 08:33 1

摘要: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刘注:

1、仪封:地名,位于开封市兰考县仪封镇。不过,仪封作为地名,始于宋代,为了纪念孔子。在论语创作的春秋时代,仪封并非地名,仪=仪邑,是卫国与郑国的交界,一般属于野人,与国人相区别。但周天子大封天下时,会将一些树木(例如,松、柏、栾树)分给诸侯,然后由诸侯分给地方势力,作为王权到达的象征。那么,仪封=仪邑获得周天子治下诸侯分封的野人部落。因为,按理说,诸侯分封的官员应该是士大夫,也可以参与政治,但在本文中,仪封人并无官职,可见,并不属于士大夫,而是野人受封而已,不做官,只是突出了接受王化的身份。

因此,在本文中,仪封人=仪邑接受王化的野人。

2、斯:=是、此。通假字。

3、未尝:未曾。未必。

未尝不得见:从未遇到不能见的情况,or 未必不能见。

说明这些接受王化的野人虽然不是官员,但各国诸侯还是给面子的,到了此地一般会接见他们。

4、君子:诸侯、大人物。在诗经中,君子一般指代诸侯国君,放在这里也适用,但孔子不属于诸侯,因此,仪邑服从王化的野人尊敬孔子,有人他们尊敬诸侯国君一样。这其实侧面肯定了孔子的地位。

5、丧:丧家之犬。特指孔子周游列国,得不到诸侯国君的赏识,如丧家之犬。

显然,仪封人(仪邑服从王化的野人)发现孔子的跟随者大多丧失了斗志,看不到前途,很泄气。

6、无道:没有途径,没有办法。

7、木铎:梆子。仪邑处于郑国、卫国之间,后被晋国占领。无论郑卫晋,都是姬姓诸侯,而姬字的甲骨文金文造型就是木鱼、梆子,见:姬姓得名于梆子

野人这样评价社会现状和孔子,说明野人看到周朝已经衰亡,振兴周朝的只有孔子。称孔子为梆子,其实是说:孔子是姬姓的衣钵传人。

从字面意思说,梆子(木铎)是姬姓部落最初号召天下的道具,但到了春秋末期,周天子早已不能号令天下,已经失去了这个宣传工具,而孔子四处游说,正好填补了这个宣传工具。

后世一般理解为:孔子是传播真理的使者,并未联系到周朝,属于内涵扩大化。

白话文翻译:

孔子周游列国时,到了郑卫交界的仪邑,这里接受王化的野人头领请求与孔子会面,说:就算是诸侯国君到此,我也能见得上面。

于是,孔子的弟子安排他与孔子见了面。他出了孔子的房间,对孔子的弟子说:你们这些小伙子,何必担心四处流浪?周朝已经失去治理国家的途径很久了,孔老师是上天派来为大家讲授途径和方法的!

来源:pluiepoc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