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期临床数据揭示:雾化人脐带MSC外泌体治疗肺纤维化治疗安全有效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5 11:05 2

摘要:发表于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2025 )的研究文章《雾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肺纤维化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临床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开创性工作。为雾化吸入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

发表于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2025 )的研究文章《雾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肺纤维化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临床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开创性工作。为雾化吸入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 hUCMSC-EVs )治疗肺纤维化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新策略。

全文导图

肺纤维化治疗困境

肺纤维化是慢性、进行性的间质肺疾病,由多种因素引发,病毒感染是重要病因之一。当前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无法根治。如地塞米松、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等药物,虽能调节免疫、抑制炎症,但不能阻止疾病发展。

hUCMSC-EVs 的优势及研究目的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在治疗肺纤维化等慢性疾病方面有潜力,但存在体内分化、免疫反应、储存和递送困难等问题。hUCMSC-EVs 具备抗炎、抗纤维化和再生特性,且制备、储存和递送更便捷,雾化吸入能使药物直接抵达肺部,提高局部浓度,减少全身副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雾化hUCMSC-EVs治疗肺纤维化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hUCMSC-EVs 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制备流程:建立工作细胞库,采用3D微载体生物反应器培养P4代 hUCMSCs,通过 “800g离心(5min,除细胞)→2000g离心(10min,除死细胞)→10000g离心(30min,除细胞碎片)→110000g离心(1.5h×2次,纯化EVs)”分离 hUCMSC-EVs,最终重悬于PBS中。

质量控制体系:设置4个关键质量控制点(CQCP):

CQCP1:验证工作细胞库hUCMSCs无缺失、易位、突变及STR异常;

CQCP2: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无支原体、外源病毒污染;

CQCP3:验证纯化EVs无支原体、外源病毒,无菌、无抗生素残留,NTA检测50-400nm颗粒占比超90%,且能抑制NF-κB通路、调节Th1/2/17/Treg免疫反应;

CQCP4:复检雾化后EVs的无菌性、无源性污染,内毒素,浓度波动在标注值<±20%。

特性鉴定:NTA显示EVs直径50-400nm;TEM观察到典型囊泡形态,且雾化前后形态无变化;Western blot证实EVs表达CD9、CD63、CD81标志物,不表达UCMSCs的CANX蛋白,雾化后标志物总量无差异。

2.预临床研究(小鼠模型)

动物分组:C57BL/6小鼠经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BLM)建立肺纤维化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L929-EVs组、hUCMSC-EVs不同剂量组(2.5×10⁷、7.5×10⁷、2.25×10⁸颗粒/只),另设正常对照组;

给药方式:雾化吸入给药,两周内给药14次,于第18天进行micro-CT检测,第21天取材分析;

关键结果:

安全性:各剂量组小鼠肝功能(ALT、AST)、肾功能(BUN、Cr)、血常规(WBC、LYM 等)及 IL-6 水平无显著异常,无不良反应;

有效性:2.5×10⁷颗粒/只剂量组最优,小鼠生存率从20%提升至80%,micro-CT显示肺组织密度降低、支气管扩张和间隔增厚减轻,肺体积显著恢复;H&E染色显示肺泡结构损伤缓解,Masson染色显示胶原沉积减少,Ashcroft评分降低,纤维化相关基因/蛋白表达下调;

机制探索:hUCMSC-EVs可上调肺组织miR-486-5p(抑制巨噬细胞炎症反应),促进肺泡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CD206⁺细胞占比从35.67-42.91%升至69.79%),同时上调抗纤维化基因IL-10、MMP13、HGF,下调促纤维化基因SPP11112。

3.Ⅰ期临床试验

试验类型:单中心、1:1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纳入24例经HRCT确诊的肺纤维化患者,分为实验组(12例,常规治疗+雾化hUCMSC-EVs)和对照组(12例,常规治疗+雾化生理盐水);

给药方案:hUCMSC-EVs剂量为2×10⁹颗粒/人(按小鼠最优剂量2.5×10⁷颗粒/只换算),6ml生理盐水稀释2ml EVs,每日9:00、20:00各雾化1次,持续7天;

关键结果:

安全性:所有患者耐受良好,无严重不良事件;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IL-6 水平无显著变化,12个月随访无过敏反应或迟发性不良反应;

有效性:实验组FVC(用力肺活量)、MVV(最大自主通气量)显著高于对照组;SGRQ评分(呼吸疾病影响)降低,LCQ评分(咳嗽相关生活质量)升高;2例晚期炎症后肺纤维化患者HRCT显示病灶显著消退(左肺斑片影、右肺实变减轻),而对照组1例患者纤维化进展。

本研究核心结论

1.技术可行性:成功建立hUCMSC-EVs的GMP级制备与质量控制体系,雾化给药不破坏EVs形态与活性,且能靶向富集于肺部;

2.安全性:预临床与临床研究均证实雾化hUCMSC-EVs无明显毒副作用,患者耐受性良好,长期随访无不良事件;

3.有效性:可显著改善肺纤维化小鼠的生存率与肺功能,减轻纤维化病变;在患者中能提升肺功能指标、改善生活质量,对炎症后肺纤维化亚型可能有更优疗效;

4.机制价值:通过上调miR-486-5p、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调节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发挥治疗作用,为肺纤维化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新方向。

行业前景预测(基于本研究)

hUCMSC-EVs的工业化制备与雾化给药技术可标准化,结合GMP质量控制体系,易实现产业化生产;目前已完成Ⅰ期临床,后续Ⅱ/Ⅲ期临床若验证大规模有效性,有望3-5年内获批临床应用;但需解决EVs批量生产的成本控制、不同患者的剂量个体化、长期疗效监测等问题;未来可通过优化生物反应器工艺、建立患者分层治疗模型、开展10年以上长期随访研究应对。

参考文献:Li M, Huang H, Wei X, Li H, Li J, Xie B, Yang Y, Fang X, Wang L, Zhang X, Wang H, Li M, Lin Y, Wang D, Wang Y, Zhao T, Sheng J, Hao X, Yan M, Xu L, Chang Z. Clinical investigation on nebulized human umbilical cord MSC-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for pulmonary fibrosis treatment.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 2025 Jun 4;10(1):179. doi: 10.1038/s41392-025-02262-3. Erratum in: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 2025 Jul 17;10(1):235. doi: 10.1038/s41392-025-02293-w. PMID: 40461474; PMCID: PMC12134356.

来源:干细胞者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