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年前两个江西农村少年,在中巴车上夺刀挡住砍向35名乘客的歹徒,错过高考后连清华的破格录取都摆手拒绝,你当时可能觉得他们傻,放着捷径不走偏要补考,可等看到他们现在在扶贫村晒黑的脸、在工地奔波的身影,才突然懂:这俩娃不是不要机会,是要得比名校文凭更金贵的东西。
11年前两个江西农村少年,在中巴车上夺刀挡住砍向35名乘客的歹徒,错过高考后连清华的破格录取都摆手拒绝,你当时可能觉得他们傻,放着捷径不走偏要补考,可等看到他们现在在扶贫村晒黑的脸、在工地奔波的身影,才突然懂:这俩娃不是不要机会,是要得比名校文凭更金贵的东西。
2014年5月31日,离高考只剩一周,易政勇和柳艳兵挤上回家的中巴车。后座的邱干华揣着三把刀,盯着满车妇女和学生,等车开上郊外公路,突然举着菜刀疯砍。十几秒就有6人受伤,两个高一女孩的头和手血如泉涌,车厢里的尖叫能掀翻车顶。没人敢上前,易政勇后背先挨了一刀,却反手抓住歹徒的手腕,另一只手被砍得筋肉外翻也没松。柳艳兵冲上来把人按在地上,喊着让乘客帮忙,自己头顶的伤口深到能摸到颅骨,血顺着脖子流进牛仔裤,他都没察觉。
等救护车来,柳艳兵拉着医生的手哭,说先救易政勇,他流太多血了。那时易政勇已经缺血性休克,白T恤泡在血里变成深褐红,左边肋骨断了,手筋也断了。两个本该在刷题的少年,躺在ICU里,醒过来时离高考只剩3天。柳艳兵是留守儿童,父母在浙江打工,他早算好高考后去深圳打工贴补家用,30平的出租屋里,天花板挂着5件衣服,两件还是校服;易政勇家更难,父母打零工凑学费,医生说他手要两年才能好,别说高考,连复读都悬。
可命运偏要给他们开另一扇门。《新闻联播》报道了他们的事,教育部给了荣誉称号,清华、北理工、澳门大学的电话往病房打,南昌大学先抛来橄榄枝,连公派赴美学飞行的机会都送上门。走廊里的鲜花从病房摆到楼梯口,媒体围着拍,企业要捐款,换成谁都会心动,毕竟他们只是农村娃,这辈子可能就这一次踩上云端的机会。
但他们偏不。柳艳兵说,自己冲上去不是为了配不上的回报,易政勇更实在,说就是挡了一刀,别把自己捧太高。受伤32天后,他们撑着还没好透的身子走进补考考场,要凭自己的笔答完这份人生卷。有人劝他们,破格录取多省事,补考万一考砸了怎么办?他们没说话,只是握着笔的手,比握刀时还稳。
后来易政勇考上江西财经大学,柳艳兵选了南昌大学,不是因为不如清华,是南昌大学在他最绝望时第一个伸了手,他要报恩。大学四年,柳艳兵一放暑假就去支教,在村里接送留守儿童,给队员做饭;易政勇毕业时,公司有驻村扶贫的活儿,他第一个报名,在村里跟贫困户一起下地,教孩子补课,帮残疾村民开店,皮肤晒得比当地人还黑。
现在柳艳兵在中铁集团,跟着项目在全国各地跑,穿工装戴安全帽,跟工地上的师傅们一起吃盒饭;易政勇还在基层,走村串户时鞋上沾着泥,兜里揣着贫困户的需求清单。没人再把他们当“见义勇为英雄”,他们也没提过当年的事,就像当年拒绝名校时说的,做个平凡人,回报社会就好。
现在网上总说年轻人佛系、利己,可看看这俩少年的11年:当年不贪名校的光,现在不蹭英雄的名,该出手时敢拼命,该做事时能沉下心。比起那些为了流量装样子的“正能量”,他们才是真的把“勇敢”和“感恩”刻在了骨子里。不是所有人都要考清华,也不是所有人都要当英雄,可总该有人像他们这样,知道什么该要,什么不能要,要靠自己挣来的底气,要对得起良心的踏实,要把别人给的温暖,再传递给更多人。
11年过去,当年的刀伤早长好了疤,可他们身上那股硬气没减。这才是年轻人该有的样子:不贪捷径,不慕虚名,把该做的事扛在肩上,把该守的底线揣在心里。比起名校文凭,这份清醒和担当,才是能走一辈子的财富。
来源:云里高歌的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