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一篇文章给大家讲了高一力学中必用三角函数的 4 个要点,很多同学说:“知道了哪里用,但三角函数的知识点记不清了,还是不会算!” 别担心,今天就按 “基础→应用→拓展” 的顺序,给大家梳理力学中必须掌握的 5 个三角函数知识点,从定义到计算,一步步教你学,让你
上一篇文章给大家讲了高一力学中必用三角函数的 4 个要点,很多同学说:“知道了哪里用,但三角函数的知识点记不清了,还是不会算!” 别担心,今天就按 “基础→应用→拓展” 的顺序,给大家梳理力学中必须掌握的 5 个三角函数知识点,从定义到计算,一步步教你学,让你解题时再也不卡壳!
学三角函数,首先要掌握 “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这是所有应用的基础,也是高一力学中最常用的知识点。如果连定义都记混了,后续解题肯定会出错。
核心内容: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C 是直角,对边为 c(斜边),∠A 的对边为 a,邻边为 b(邻边是指除斜边外,与∠A 相邻的边)。则:
正弦函数:sinA = 对边 / 斜边 = a/c余弦函数:cosA = 邻边 / 斜边 = b/c正切函数:tanA = 对边 / 邻边 = a/b力学应用场景:力的分解、斜面问题中,分解力时必须用到这三个函数的定义。比如分解重力 G 时,只要确定 “斜边是 G,对边和邻边是两个分力,夹角是∠A”,就能直接用定义写出分力大小(如 G₁ = G・sinA,G₂ = G・cosA)。
记忆技巧:用口诀 “正对对,余邻对,正切对对邻”,即 sinA 是对边比斜边,cosA 是邻边比斜边,tanA 是对边比邻边。可以画一个简单的直角三角形,标注边和角,随时翻看,加深记忆。
高一力学题中,角度很少考复杂的角,大多是 30°、45°、60° 这些特殊角,记住它们的三角函数值,能省很多计算时间,避免出错。这是三角函数应用的 “关键一步”,必须熟记。
核心内容:30°、45°、60° 的 sin、cos、tan 值如下表:
角度 θsinθcosθtanθ(sinθ/cosθ)30°1/2√3/2√3/3 ≈ 0.57745°√2/2√2/2160°√3/21/2√3 ≈ 1.732力学应用场景:斜面问题中,倾角 θ 常为 30° 或 45°,比如 “斜面倾角 30°,木块质量 2kg,求重力沿斜面的分力”,直接用 sin30°=1/2,G₁=mg・sin30°=2×9.8×1/2=9.8N,不用计算器就能算出结果。
记忆技巧:sinθ 的值随角度增大而增大(30°→45°→60°,sin 值 1/2→√2/2→√3/2),cosθ 的值随角度增大而减小(√3/2→√2/2→1/2),tanθ 是 sinθ 除以 cosθ,45° 时 sinθ=cosθ,所以 tan45°=1。可以把表格贴在课本上,每天看 1 分钟,3 天就能记住。
有时候解题时,会需要用一个三角函数值求另一个,或者验证计算是否正确,这时候就需要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它是三角函数的 “内在联系”,虽然不直接解题,但能帮你检查错误。
核心内容:对于任意锐角 θ(力学中角度都是锐角),有两个基本关系:
sin²θ + cos²θ = 1(平方和为 1)tanθ = sinθ /cosθ(正切等于正弦除以余弦)力学应用场景:比如在斜面问题中,如果你算出 sinθ=0.6,cosθ=0.8,那么 sin²θ + cos²θ=0.36+0.64=1,说明计算正确;如果算出 sinθ=0.6,cosθ=0.7,平方和为 0.36+0.49=0.85≠1,肯定哪里错了。另外,如果你只知道 tanθ=3/4,也能通过这两个关系求出 sinθ 和 cosθ(设对边 3k,邻边 4k,斜边 5k,sinθ=3/5,cosθ=4/5)。
使用技巧:主要用于 “验证结果” 和 “已知一个函数值求其他”,解题时如果不确定自己的分力计算是否正确,用 sin²θ + cos²θ=1 验证一下,能避免很多低级错误。
在力学题中,有时会考查 “角度变化时,某个力的大小如何变化”,比如 “斜面倾角增大,物体沿斜面的分力如何变”,这时候就需要用到三角函数的增减性,它是分析物理量变化的 “重要依据”。
核心内容:在 0° 到 90° 之间(力学中角度范围):
sinθ:随角度 θ 的增大而增大(比如 θ 从 30° 变到 60°,sinθ 从 1/2 变到√3/2)cosθ:随角度 θ 的增大而减小(比如 θ 从 30° 变到 60°,cosθ 从√3/2 变到 1/2)tanθ:随角度 θ 的增大而增大(且增大速度很快,比如 θ 从 0° 接近 90° 时,tanθ 趋近于无穷大)力学应用场景:比如 “斜面倾角 θ 增大,木块沿斜面的分力 G₁=mg・sinθ 会增大,垂直斜面的分力 G₂=mg・cosθ 会减小,滑动摩擦力 f=μG₂也会减小”。如果题目问 “θ 增大时,木块是否更容易下滑”,根据 G₁增大、f 减小,就能判断 “是的,因为沿斜面的动力增大,阻力减小”。
理解技巧:结合直角三角形,θ 增大时,对边变长(sinθ 增大),邻边变短(cosθ 减小),所以对应的分力也会随之变化。可以自己画两个不同角度的直角三角形,对比边的长度,就能直观理解增减性。
有时候解题会算出 sinθ>1 或 cosθ
核心内容:对于 0°
0 0 tanθ > 0(对边和邻边都是正数,所以比值为正,且 tanθ 可以大于 1,也可以小于 1)力学应用场景:比如在绳子悬挂物体的问题中,如果你算出 T=mg/(2cosθ),如果 cosθ=0.6,T=mg/(1.2)≈0.83mg,是合理的;但如果算错角度,得出 cosθ=1.2,这时候 T=mg/(2.4),虽然数值能算出来,但 cosθ=1.2>1,明显错误,说明角度找错了,需要重新检查受力分解。
注意事项:记住 sinθ 和 cosθ 永远小于 1,大于 0,一旦算出大于 1 或小于 0 的结果,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比如角度找反了,把对边和邻边弄混了),要及时回头检查。
以上 5 个三角函数知识点,按 “定义→特殊值→基本关系→增减性→取值范围” 的顺序学习,就能完全满足高一力学的需求。其实这些知识点都很基础,初中数学已经学过,只是需要和力学场景结合起来。建议同学们先回顾初中的三角函数课本,再结合力学中的力的分解、斜面问题等题型练习,把 “数学知识” 转化为 “物理解题能力”。如果在练习中遇到具体的错题,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我来帮你分析错因~
来源:懿轩教育